特寫|吃葡萄不忘引泉人

南疆初春,積雪消融,還有一絲涼意。一大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阿恰塔格鄉奧依吐爾吐尤克村村委會大院就熱鬧起來。

“王隊長,在嗎?我給你們送菜來了。”村民吾普爾·吾舒爾邊說邊將裝滿芹菜、辣椒、西紅柿、蘿蔔等蔬菜的車開進了村委會大院。

“吾普爾,這一車菜你可以賣個好價錢了,怎麼送到村委會了?”烏什縣紀委監委駐阿恰塔格鄉奧依吐爾吐尤克村工作隊副隊長王江趕忙迎出來搭把手。

“王隊長,工作隊幫我摘掉了窮帽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向我伸出援手,讓我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吃葡萄不忘引來清泉的人,你們現在堅守抗疫一線,沒吃過幾頓熱乎飯,今天給你們送菜,就是希望你們照顧好自己,提高免疫力!”吾普爾·吾舒爾說著就將一大袋蘿蔔遞到王江手中。

王江拍了拍吾普爾·吾舒爾滿身的泥土,豎起大拇指對他表示感謝。感動之餘,王江更多的是欣慰。

奧依吐爾吐尤克村有333戶1498人,耕地2918畝主要種植核桃、鷹嘴豆等,由於缺土地、缺產業、缺技術,2013年被定為深度貧困村。村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吾普爾·吾舒爾就是其中之一。他患有聽力障礙,家裡種了5畝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核桃產量低,成色不好,賣不上好價錢。當時一家三口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主要用來供女兒上學,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2017年,烏什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進駐奧依吐爾吐尤克村後,發現像吾普爾·吾舒爾這樣缺技術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如何脫貧致富?工作隊盯上了核桃種植就地改良。

烏什縣光熱資源豐富,水土、氣候宜人,適合核桃生長。此前,大部分村民不懂種植技術,核桃樹全靠自然生長,掛果率很低,村裡核桃一度被稱為“野”核桃。“以前我不懂嫁接,不會合理施肥澆水,更別提預防病蟲害了。”吾普爾·吾舒爾說,那時候,核桃產量不高、果實不飽滿,一畝地純收入不過1000—1500元。

工作隊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與縣農業農村局聯繫下派技術員來指導,通過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地指導,吾普爾·吾舒爾學到了核桃種植技術,知道了核桃樹枝並非越多越好、澆水也得適可而止、打藥不能過於頻繁……

吾普爾·吾舒爾悉心管理5畝核桃樹,沒想到一畝地純收入增加近2500元,是以前的一倍多。這讓嚐到甜頭的吾普爾·吾舒爾越來越有幹勁。

去年,村裡又給他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個月可以領到1000元工資,他的妻子齊曼古麗是個熱心腸,喜歡助人為樂,被村民推選為婦女小隊長,每月工資300元。年底,吾普爾·吾舒爾一家年收入達到了3.5萬元。

工作隊還積極創新幫扶措施,通過發展特色蔬菜種植產業、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通過“自主外出擇業+統一組織外出從業+季節性轉移就業”等模式為村裡貧困戶提供增收渠道,實現人均年增收7000元,2019年實現96戶420人全部脫貧。

疫情發生以來,吾普爾·吾舒爾和妻子當起了志願者,和工作隊、村兩委一起宣傳防控知識,做好人員排查、出入登記、噴灑消毒劑、分發物品等工作。2月底,齊曼古麗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說:“工作隊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要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幹部看齊,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通訊員 熊瑛 古麗巴努 || 責任編輯 李文峰)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8060458340025635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