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工作總是拖延動搖,沒動力?走出這3個誤區,高效工作!

“你的工作報告寫好了嗎?你的項目立項材料提交了嗎?你的結項發票都報銷了嗎?”

“你這個月的續費夠了嗎?你的業績達標了嗎?你的工作分享會打算什麼時候開啊?”

“你的教案寫好了嗎?你的作業批改完了嗎?你的教學進度怎麼樣了?”

……

每行每業,每天每時,都會發出工作三連問!而我們很多時候只能用否認三連來作答。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在工作中會陷入拖延動搖,沒興趣沒動力的狀態呢?可能是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這三個常見的誤區之中!那這三個誤區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走出這些誤區呢?

面對工作總是拖延動搖,沒動力?走出這3個誤區,高效工作!


誤區一:在工作中尋求標準答案

你是否也覺得在工作中一切都有例可循?曾經他們發出去的郵件可以作為你的模版,曾經舉辦過的項目活動可以成為你舉辦活動的標準依據。在工作中,似乎一切都有先例可循,在不知不覺中都成為了我們行動的標準!可我們要知道:事實上今時不同往日,即便是公司制定的工作計劃、章程規定,也要依據現實發展的需求進行改進更新。我們要儘可能的避免“標準答案式”工作,面對不斷變化的現實,要採取積極不確定理論與時俱進。積極不確定理論是說我們在工作中可以以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往的工作模式,作為我們開展工作的參考,但是不能最為標準答案。


面對工作總是拖延動搖,沒動力?走出這3個誤區,高效工作!


就像在共享經濟浪潮下,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就有人推出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等,卻沒有看到共享單車背後隱含的經濟發展本質,即擴大市場與提升消費力,因為商業的本質是交換,共享單車在本質上是以信用為基礎,擴大了消費市場,促使消費轉型。而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並不能從根本上增加商品的交換,消費市場定位不準確,無法擴大市場需要,因此走向失敗。這從創業角度告訴我們在工作中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是秉持積極不確定的心態,面對社會市場的發展變化。


誤區二:工作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在工作中我們都知道要設定目標,然後開始行動,而且不達目標誓不罷休。但是我們忽略了最好是更好的敵人,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目標有多麼完美,而是你能不能在一次次嘗試中變得更好。因為目標本來就不是用來達成的,而是用來靠近的,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靠近,那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就是我們可以進步的空間。此外,我們不能忘記的是,我們對目標的設定要留有餘地,這樣在執行過程中才能過隨時應對各種可能性。


面對工作總是拖延動搖,沒動力?走出這3個誤區,高效工作!

就像我們在使用手機app時,都會發現應用市場會不斷的提醒我們對app進行更新。這是因為每一款app在最初推廣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完美的,這款app並非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就是在產品不斷應用推廣的過程中對產品不斷完善的。如果一開始他們就打算推出一款完美無缺的產品,那恐怕他們永遠也達不成這個目標。

因此在我們的工作中要敢於設定目標,更要敢於改進目標,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根據我們工作的需要調整改進的。

誤區三:工作中沒規劃一切隨緣

在工作中,你會做安排嗎?還是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來一件事解決一件事?甚至說想起做這件事情又忘記做那件事情?總是會覺得工作疲憊不堪、沒有成就感、更沒有興趣和動力?想在工作高效且富有樂趣,我們得踐行三個準則,即明確、具體、強動機。工作要明確,明確今天的工作任務是什麼,為了達成工作任務應該做什麼?具體即要求我們考慮何時何地與何人開始工作。強動機是要求我們考慮,這項工作是我們自己要做的還是別人安排的,這項工作為什麼值得我做?我完成這項工作動機是什麼?


面對工作總是拖延動搖,沒動力?走出這3個誤區,高效工作!


就像三個泥瓦匠的故事一樣,在一片建築工地有三個泥瓦匠在砌磚,有人問他們為什麼砌磚?一個泥瓦匠說:“我在幫老闆蓋房子啊!不然我們家是什麼喝什麼?”一位泥瓦匠說:“我幹活是為了收入啊,有收入才能繼續生活啊!”最後一位泥瓦匠說:“我在建造我心目中的別墅啊。”當你能夠在主動發現工作中的樂趣時,你就不會隨意對待你的工作,你會明確告知內容、你會規劃具體開展的工作步驟、你會感到動力十足。因為你不僅僅是在工作,更是在實現自身價值,你會樂在其中!

小結

在工作中,我們感到拖延動搖、沒有動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找到導致我們產生這種狀態的原因,不經意陷入的工作誤區遠非只有以上三種,但這是最常見的誤區,希望你也可以不吝分享你在工作中陷入的誤區,希望我們可以一起精進職場!


關注 ,我喜歡自律、愛好讀書、喜愛寫作、享受旅行。希望能夠,與你一起分享悲歡喜樂,與你一起關注個人發展,與你一起精進職場,陪你一起走在職場成長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