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美食時光

如果回到當初的上學時光,你會想起什麼?應該是用省下來的零花錢買好吃的是印象中最深刻的。每天天矇矇黑就要爬出溫暖的被窩背上小書包去上學,上早自習,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做早飯,一般會塞給十塊錢零花錢,學校門口以及便利店都有各種好吃的,手裡有錢的感覺比在家吃早飯的感覺還好,終於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錢,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怎麼買就怎麼買。


學生時代的美食時光


那些學校門口的小推車

小時候就很佩服門口手推車的叔叔阿姨,當我們六點半左右到學校門口的時候。,他們的攤位上已經熱氣騰騰,立等可取。豆漿、油條、包子、燒餅、煎餅、捲餅、茶葉蛋等等,一應俱全。手裡攥著錢都不知道吃什麼,如果不喜歡熱乎乎的,還可以鑽進旁邊的小賣鋪,麵包牛奶香腸方便麵,拿好塞進書包就蹭蹭蹭跑進學校。

喜歡吃熱乎食物的,可以選擇煎餅,看阿姨將麵糊倒到平面圓鍋上,拿著竹蜻蜓旋轉幾下,就立刻變成一個巨大的圓形,這個功夫比幾何老師在黑板上畫的圓還圓還快速。打入雞蛋,攤平,加入醬汁,蔬菜、果子,蔥花,醬料蔥花香菜你可以自選,薄脆還是果子也可以自選,如果害怕餓還可以加香腸,然後將煎餅捲成包袱狀,如果打包帶走,摺疊放進紙袋裡,太燙外面再套一個塑料袋,臨走還要千叮嚀萬囑咐,塑料袋要敞開透氣,捂著就不脆口感不好了。如果時間寬裕不是週一升旗,也不是值日生需要打掃教室的,當然就跟熟識的叔叔阿姨喊一嗓子,挑一個小馬紮坐等,等一碗套著塑料袋的豆腐腦,一碟小籠包,或者一個捲餅。如果坐下選擇很多,大部分都是湯湯水水之類,自己倒上陳醋、辣椒油,喜歡香菜的多要一些,不喜歡的提前和阿姨說一聲不要香菜。吃第一口的時候可能會燙嘴,新出鍋的太燙,邊吹邊嘗邊齜牙咧嘴,三下五除二,一屜小籠包就全祭了五臟廟,剩下一個還在嘴裡咀嚼,就顧不得抹掉嘴邊的油就連跑再顛進學校。

偶爾一次問過這些叔叔阿姨,聽他們說基本上半夜二點多就開始準備材料,和麵還是煮粥,四點多就要出門,五點就已經在學校附近擺上攤了,我們學生是六點開始陸陸續續上學,還有比我們早的老人們,出門鍛鍊身體,順便買個早餐,所以手推車的叔叔阿姨們來的可能更早。如果食材麻煩,可能半夜就得準備,於是一邊吃東西的我們內心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而且他們的記憶力還分外的好,常常你還沒有出聲,他們就知道你要吃什麼,熟絡如此,以至於都不好意思起來,想吃別家的,就總會覺得對不起原先常吃的店家,然後會拜託同學打包到教室。於是早晨六點半左右的教室裡,就變成了一部分同學刻苦攻讀,一部分同學打掃衛生塵煙四起,沒吃早飯的我們就會在塵煙和讀書聲中快速吞嚥掉手上的食物。而來看早自習的班主任常常要忍受早晨的班級裡一直飄散不退的韭菜包子味道和濃濃的香腸味。多年以後我坐長途火車,當車廂裡一個人開始吃泡麵的時候,那種充溢滿車廂味道就如同早自習前教室的味道,那種誘惑實在難擋。

課間十分鐘的甜蜜滋味


學生時代的美食時光

一般上午上了兩節課後,班級某些同學就開始蠢蠢欲動了,紛紛從書包裡拿出各類零食。記憶最深刻的,男生最喜歡的一定是小浣熊或者是魔法士乾脆面,拿出來,用拳頭擊打和揉捏碎麵餅,打開袋子,拿出裡面的卡片,對卡片的關注甚於吃乾脆面的樂趣,常常看見一群男生拿著各種卡片在課間進行炫耀和交換,有的同學甚至讓家長一箱箱往家買,目標就是要集全裡面贈送的卡片。估計上學期間男生的零花錢都花在了小浣熊的卡片上,都夢想練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希望自己透視能看到袋子裡的卡片,而集全的小夥伴就已經在班級和年級裡可以稱霸江湖了,這樣的地位是可以橫著走的。

而愛吃的小夥伴們把調料包撕開倒入方便麵袋裡,然後封上口一頓搖晃,讓麵餅碎都能均勻粘上調味,然後可以用手指捏出來面碎慢慢吃,也可以直接倒進嘴裡,一大口更過癮。今天吃烤肉味,明天吃牛肉味。在學生心中,乾脆面,乃至各類方便麵,如果用開水泡食簡直是暴殄天物,就應該捏碎了倒調料包搖一搖再吃,才是最正宗的吃法。不過大人們還是擔心的,擔心只吃方便麵營養不夠,回家煮方便麵是一定要加香腸和雞蛋。

除了乾脆面,最受學生歡迎的應該是仙貝雪餅巧克力糖果類,真正的零食。那時候大家受電視影響太深,電視裡播放什麼零食的廣告,過一段時間班級裡就會有人帶來,什麼浪味仙、蝦條、麥麗素。我記得班級一個白富美的女同學,家境很好,每一天都帶各種零食,而且也很大方,常常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吃,於是班級後面幾排的男生就開玩笑,每一次她拿出雪餅仙貝或者是雪餅,就常常被男生搶走,然後一份雪餅就被撕開包裝,大家一哄而上,伸出罪惡的小黑手各掰下一小角,因為仙貝或者雪餅實在滋味特別,仙貝酥脆甜鹹可口,並且旺旺這個品牌出了一系列的產品,什麼小饅頭、牛奶等等,以至於那個階段課間十分鐘的零食時間,旺旺系列可以霸佔五分鐘以上。過年時候小孩子都會要求家長買一個大禮包優惠裝,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零食非常不耐吃,看著好大一包,可能一會兒就吃完了,只剩下一個偌大的包裝袋。


學生時代的美食時光

最普及的應該就是糖果類,以麥麗素為代表,那時候很便宜,應該不到兩塊錢,就能買上一袋,曾經粗略數過,大約二十顆左右,這太適合和朋友分享了。吃麥麗素是捨不得嚼的,得含在嘴裡等外層的巧克力慢慢融化,然後再大口嚼碎裡面的酥脆的部分,又帶著一股濃濃的奶味。於是這樣的吃法課間十分鐘是吃不完的,很多同學就心存僥倖心理含在嘴裡上課,然後用書本擋住自己的嘴巴,故意大力翻動書本,製造噪音,來遮掩自己咀嚼的聲音。最慘的是語文課,被老師拎起來讀課文,嘴裡含著還捨不得吐掉,有一個同學就在這樣兩難的情況下含著口水讀完了一段課文,面對著老師疑惑的目光,捂著腮幫子說自己牙疼,身邊的同學都剋制住自己的面部表情,內心狂笑不止。

其實在那個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的時代,可能玩和零食是最能撫慰學生的脆弱小心靈,最先學會了分享,將自己喜歡的零食偷偷裝進書包,帶給自己的朋友。學會攢下零錢,買一包自己喜歡的零食,將其變成靈丹妙藥,吃了以後就覺得再難的題也能克服,就忘記了跳皮筋輸給了誰,忘記了被老師罰站,忘記了沒帶作業被批評,它們是巨大的能量塊,這種快樂的能量遠遠大於現在的口舌之慾。現在在街角、商場和網站上還能看見童年吃過的美食,不知道童年的小夥伴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大聲說著自己的夢想,長大了要開一個小賣鋪,只賣小零食,這個夢想實現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