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角北里社區出新規,快遞員單雙號進社區無接觸派送

新京報訊(記者 潘聞博 鄭新洽)測體溫,登記姓名和電話,領到一張臨時出入證後,快遞員就能開車進入北京石景山區的八角北里社區,把快遞放進智能櫃中。

3月16日,北京市政府官網發佈公告稱,允許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或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配送。八角北里社區於3月17日實施新辦法:8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分單雙日,錯時、錯峰進小區派送快遞。這讓負責八角北里小區快遞派送的快遞員劉忠平覺得,如今的工作模式和以往只能在門口擺攤不太一樣。

八角北里社區黨委書記陳鵬今日(3月19日)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快遞不能進社區,快遞員門口擺攤丟失快件、居民排長隊取件等情況屢有發生。多名快遞員和居民說,允許快遞員進社區把快遞放進智能櫃裡,既能減少接觸,降低快遞丟失的概率,也方便了居民取件。

北京八角北里社区出新规,快递员单双号进社区无接触派送

石景山區八角北里社區,快遞員進入前接受社區工作人員的測溫。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現場:快遞員領臨時出入證進小區

3月19日7點多,王曉峰(化名)開著快遞車,來到八角北里社區南門。今天是單數日,按照社區規定,王曉峰所在的快遞公司可以進入社區配送。

大門口,幾名社區工作人員在這裡值守。王曉峰停下車,先伸出手腕測量體溫,然後在門口桌子上的登記簿寫下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等信息。此後,社區工作人員發給他一張“工牌”——社區製作的臨時出入證。

北京八角北里社区出新规,快递员单双号进社区无接触派送

測量完體溫後,快遞員進行信息登記並領取快遞員專用證。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臨時出入證的一面是紅紙,印著四家單數日可進社區的快遞公司名單;另一面是藍紙,印著另外四家雙數日可以進社區的快遞公司名單,兩面都加蓋了八角社區居委會的公章。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臨時出入證上如配有紅色帶子,快遞員便從南門進出,如果是藍帶子則表示需從北門進出。這樣快遞員也能減少接觸,錯開投遞。待投遞結束,快遞員在離開小區時再交還臨時出入證。

王曉峰領到的是配有紅帶子的出入證。在一名社區工作人員陪同下,他把快遞車開進小區,停到一排智能快遞櫃前,然後下車、掃描、輸碼、開櫃、投遞,把車裡快件裝進格子中。

今天9點多,27歲的快遞員劉忠平也按照這種方式,把快遞車開進了八角北里社區。劉忠平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天他也進了社區派送,除了一些較大的快件,其餘的基本都放進了智能櫃。“這樣確實很省事。剩下的快遞,我會再拉到社區門口,通知居民出來取件。”

雖然能夠進入社區,但是快遞員不能逗留過長時間。

今天10點多,在八角北里小區南門,社區工作人員程大姐通過對講機,提醒其他人尋找進入社區的一名快遞小哥。“他進去挺久了,按照我們的規定,他不能在社區裡待太長時間”,程大姐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名快遞員進社區後,派送快遞的時間大概是40分鐘。”

此前的3月16日,為保障復工復產工作,北京市政府官網發佈了《關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這一文件又被稱為“復工復產10條”。其中規定,允許和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或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進行配送。指導快遞、外賣企業相對固定各社區(村)配送人員,向社區(村)報備並辦理出入手續。

八角北里社區黨委書記陳鵬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天,他們便聯繫近10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討論讓快遞員進社區實施無接觸快遞派送的具體辦法。3月17日,這個“快遞員單雙號錯時錯峰進社區,利用快遞櫃無接觸派送”的規定,便開始施行。

北京八角北里社区出新规,快递员单双号进社区无接触派送

小區所採用的單雙號快遞員專用證。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目的:減少快件丟失,居民無接觸取件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北京多數小區為疫情防控,把快遞、外賣人員擋在門外。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

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八角北里社區共有3412戶、1萬多名居民。疫情期間,社區開放南北兩個大門。此前,快遞員在門外人行便道擺起地攤,小區居民在門外排長隊取快遞的場景並不罕見。圖片顯示,小區門口快遞攤點前,排起一列目測約10米的長隊,斜斜的隊伍甚至延伸至機動車道上。還有外賣小哥把車停在馬路上,從箱子中取出外賣遞給居民。

快遞員劉忠平介紹,擺地攤的時候,在取件高峰期,有人“渾水摸魚”偷走快遞。而丟失快遞造成的經濟損失需要由他自行賠付。此外,居民外出排隊取件,也容易導致人群聚集。

陳鵬告訴新京報記者,不少出來拿快遞的居民忘了帶出入證,這樣一來,他們進出小區都需要重新登記信息及測量體溫,無形中增大了社區出行管控壓力。3月16日,“復工復產10條”發佈後,社區和街道辦便藉著這個機會想出了新辦法,以解決這些問題。

北京八角北里社区出新规,快递员单双号进社区无接触派送

快遞員在小區內將快遞依次放入快遞櫃。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新京報記者從八角北里社區居委會了解到,社區共11個快遞櫃,總計1060個快遞格子,社區每天快遞量近2200件。快遞櫃並不能完全吸納每天的快遞量,沒有放進櫃子的快件,依然由快遞員拉到社區門口派送。而在門口,社區也設置了快遞架,快遞員可以把快遞放在架子上,居民再出門來取。

劉忠平認為,一部分快件放進快遞櫃後,他的工作輕鬆了許多,“至少不用擔心丟了。”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小區外一名擺地攤的快遞員表示,此前他進小區,約300個快遞只有100多個放進了智能快遞櫃裡。

“櫃子裡不一定都有空格。而且放在櫃子裡,每格收費3毛錢,我覺得還不如讓我們上門送。當然,現在這麼做和以前相比確實方便了不少。”他說。

八角北里社區一名居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在他看來,此前在社區外排隊取件,既要接觸快遞員也要接觸其他取件居民,如今無需接觸任何人就能取得快遞,“我覺得放心一些,而且不用走出社區大門,這和以前相比方便多了。”

校對 李項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