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 西南交大推出“戰‘疫’師說”專欄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唐秀軍 楊光 梁慧穎)“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西南交通大學關於在線教學的各項工作安排,讓師生們無處安放的戰“疫”熱情,匯成了宅家戰“疫”的滾滾洪流。2月初,學校相繼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本科課程線上教學培訓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研究生課程線上授課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交大老師們開啟了緊鑼密鼓的在線教學準備工作。為全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配合全校在線教學順利開展,解決一線教師在線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發揮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平臺優勢,按照學校統籌安排,聯合教務處和研究生院,及時為全校教師編寫在線教學平臺使用指南,發佈在線教學系列培訓資訊。為給教師搭建探討交流平臺,在教工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開設戰“疫”師說專欄,以記錄戰“疫”期間雲課堂的教學片段,聆聽師生們的教學故事。教工部與各學院一道,精心組織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實現和在線教學質量提升進行深入思考,廣泛徵集教師的在線教學建設心得和課程思政建設思路。2月24日,學校以線上教學形式如期開學,全校師生在雲課堂開始新學期的教學工作,眾志成城、共同戰“疫”。

交大“師說”精彩紛呈 其意立現

此次戰“疫”師說欄目得到了全校各學院教師的積極響應,截至目前,專欄共收到來自全校22個教學單位的30篇稿件,全部刊發。來稿的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金課建設教學團隊、教務處教學設計師、教學競賽獲獎者、各學院的教學明星以及其他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他們中既有本科生課程教師,也有研究生課程教師;有中文授課教師,也有全英文授課教師;有文化課教師,有體育課教師,還有跨學科課程授課教師。

每一篇“師說”,都始於“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對課程教案的精心設計,成於課程教學後的反思。老師們結合授課情況,對線上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生關注度的提升、學習效果的保證、線上活動怎樣有效開展、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實踐探索,在“師說”欄目中各家爭鳴,暢所欲言,給出了富有啟發性和推廣性的建議,將教學細節和反饋的作用得以最大發揮。還有老師的視角聚焦於某個專題,針對作業批改、師生互動、師生情感交流、提升學生“具身性”、設計實踐類課程的過程控制等展開解讀。他們將自己潛心教學學術的教學研究成果付諸筆端,從教研論文的深度和高度闡述著自己對於教學,尤其在線教學的見解。

每一篇“師說”都刻印著作者的教學風格、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教學積累。翻閱每篇文章,如同直面這位教師進行精心教學組織與課後反思的教學經歷。在這裡,你能夠品味到文科的清新雋永與靈秀撲面的從容,理科的邏輯嚴謹與言辭不苟的大氣,以及交大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的大開大闔與百年積澱的匠心。

戰“疫”當前,如何將思政元素、將交大師生的精神面貌和愛國情懷融入專業學習之中,老師們做出了不少創新性的行動。他們以此次疫情為切入點,教導學生勵精圖治、砥礪前行,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有老師精心設計緒論課,教導學生在學習路上努力做到悟道、志業、釋惑。在醫學專業課上,授課老師將該校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抗疫第一線的事蹟融入其中,讓同學們進一步樹立了未來醫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與國家榮譽感。

相比課堂教學而言,線上教學過多的不可控因素為有序教學帶來了難度。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優勢保證教學質量,是所有教師關注的焦點。老師們充分發揚攻堅克難的精神,細化教學過程,嚴格把控各階段的教學進度,將學校推薦的四家教學平臺與騰訊課堂、釘釘、ZOOM等新媒體教學形式相結合,最大化保證直播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來稿教師不約而同提到了課程反饋的具體實施問題,還有學生自治、主動學習、角色互換等建設性意見,為實施更穩定的教學過程,實現良好教學效果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方案。

疫情還未擊退之際,在線教學期間的學生身心健康情況是廣大教師關心的重點之一。“戴口罩”、“勤洗手”、“不聚堆”、“不出門”成了每節網課的必備叮嚀。面對集體活動的缺失和線上學習帶來的孤獨感,老師們正向引導學生,注重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以豐富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暢所欲言的學習小組,這一系列方式為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個個戰’疫’的雲課堂,都是生動育人的思政課堂”,該校“形勢與政策課”SPOC教學團隊這樣說。

交大師生共克時艱的教學記錄

每一篇“師說”,都少不了課間師生互動。在線上,每一位教師化身“十八線主播”,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注意力來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都在成為脫口秀演員和段子手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舉手、搶答拼手速和網速,學生戲稱比雙“十一“搶購還難,同時,也在這樣熱鬧有序的網課中收穫著專業成長。

翻閱“師說”,會遇見這樣的感動與體悟: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曉玲老師在《從心開始,整裝再出發——線上教學感悟》的文章中講述著她對有心人的致敬:“如果疫情是我們面臨的殘酷寒冬,那麼可愛的人們猶如暖陽帶來春的希望。在我的課堂裡,有家裡停電,為了按時上課跑到高聳入雲的山峰尋找信號的你;有家裡沒有WIFI,詢問是否需要將共享課全部學完,想節省流量,開學返校繼續學習慕課視頻的你;有生病住院卻堅持說不能缺課,能聽多少聽多少的你;還有被大雨困在山中,到家已經下課了,前來詢問補課的你。有的老師遠在挪威,為了準時上課,需要早上5點起床準備開課;有的中年老師不太熟悉軟件操作,耐心與年輕教師詢問每一個模塊的使用技巧……相信還有很多無數可愛的你們正在努力著,行動著”。力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力學課程組”在《材力慕課開課日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張娟老師耐心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努力使他們不掉隊,3月7日晚上8:12到11:18,她在線耐心指導一位學生,終於使其按時完成了本週作業。電氣工程學院葛興來、邱忠才等九位老師組成的“電機學”教學團隊解析了團隊如何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高效學習並有效保證電氣專業“四大天書”之首課程的線上教學質量的故事。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楊一帆老師同本科生潘君豪等一道,針對疫情期間網課新場景,分析論證了數字新青年養成過程中,教師應自覺打造一個個昂揚向上、鮮活生動的教學IP,主動尊重數字新青年的時代特質,融入新時代元素,躬下身來潛心做好教學的“內容升級”,形成真正有效的高質量教育供給。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萬軍老師細述線上教學中的師生情感交流之後,有感而發了一篇名為《疫中學》的小詩。

每一門線上教學課程的背後,凝結了每一位授課老師翻以數倍的工作量與投入以及從未消減的教學熱情與認真負責。

山上尋找信號的這位同學發了一個狀態:“誰的課桌有我大!”摘自劉曉玲老師《從心開始,整裝再出發——線上教學感悟》

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師說”欄目一經推出,便收到了來自學生和老師們的熱情關注,前28篇文章在網站和微信平臺的閱讀量達到15000餘次。同學們化身迷妹迷弟,紛紛到老師們文章下面比心點贊留言,為老師打call,述說自己對老師教學方式的讚賞、對課程的喜愛、對老師錄製慕課的呼籲還有對校園的想念。老師們對教工部搭建的師說平臺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在此平臺深入探討在線教學遇到的挑戰和總結的經驗,相互啟迪思路,共同期待戰“疫”勝利的時刻。有老師從同行角度與“師說”者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實施過程等方面的探討;有老師說自己要像其他“師說”者一樣,對教學從道與法的層面進行思考與研究,而不僅僅停留在具體技術層面;還有學院資深教授在留言中對年輕老師進行勉勵與肯定,這種“傳幫帶”的溫情能更好地鼓勵老師繼續前行……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們的“師說”受到了國內高校同行的廣泛關注。土木學院江南老師《作業在線提交與批閱利器,你知道嗎? ——QQ群作業功能使用交流體會》被“高校教師服務工作室”公眾號收錄轉發;蔣雅君等老師合寫的《探索“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新模式,構建學生主體的線上學習社群》被超星教師發展中心借鑑,以《西南交通大學在線課堂——基於SPOC模式改進的教學模式》為題發表。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戰“疫”師說,以滿滿的交大正氣,與師生同行,記錄著這段特殊時期教與學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