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前言:夢歸隴原東,文史盡秋塵

(夢歸秋塵:第104期)

讓我們翻開文學的篇章,去追尋那歷史的記憶。我們會為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而敬佩,也會為韓愈的《師說》中的教育心而折服。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師說》裡面的教育智慧:

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1.師者的身份。通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看出只要能給我們傳授道理、教給我們學業、解答我們的困惑的人,都是我們的導師。換句話說,只要能交給我們不會的東西,都可以作為我們的老師。他可能是我們的老師,也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朋友,更有可能是與我們萍水相逢的人。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而我們也要把那些在我們人生中給過幫助的人,當作自己的老師一樣去愛戴他、尊敬他。只有我們能認清師者的身份,我們的人生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從而使我們的人生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

2.師者的使命。在很多人的思維裡面,師者就是教給孩子知識的。其實這是對師者片面的理解,尤其是對老師的片面理解。其實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是就是教授一個人做人的道理。師者的使命不光是傳說知識,更應該給講述做人的道理和解答生活和人生中的疑惑。但要注意的是,師者不僅是老師更是父母等,或許有的東西我們教不了,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個師者。有時候,我們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或者言論,就會對他人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是教育的魅力吧。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1.學生的心態。身為學生,首先要有一顆自省的心。一句孰能無惑,也正說明了我們並不是什麼都知道,而對於我們不懂得學問要不恥下問,而不是不懂裝懂。如果真的不懂裝懂,最終還是不知道啊。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因此,我們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懂的道理或者學問,注意聆聽老師的講解和見解。同時,懂得思考老師講述問題中的精髓,然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學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2.學生的虛心。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無所知的,而自己所具有的才能其實都是在生活中不斷探索、學習得到的。但是,我們並不是什麼都會。因此,我們在學習中不要因為我們比他們會得多,或者我們的學歷比他們高等原因就看不起他們。而他們身上肯定是有我們所不具備的東西,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以排斥的心理去對待他們,那麼我們註定也不會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3.師生的轉換。身為學生的我們,不要因為他昨天不如自己,或者他以前和你一樣是學生就看不起他。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進步,這一刻還不如你,下一刻已經比你學識淵博了。我們身為學生,我們也不要以固定的思維去看待一件事物。更不能以一個人的過去和等級等就將一個人徹底否定,這樣我們失去的將是自我進步的機會。

《師說》:你能看得懂韓愈與李蟠的師生情,你不懂這背後的教育心

《師說》不僅是一篇文章,它裡面包涵的教育價值和教育理念,對我們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對於父母來說,它可以教會父母如何做一個“好老師”將自己的兒子領上正軌。對於孩子來說,它可以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好學生,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它是人生的啟迪,可以讓我們懂得如何變得更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夢歸秋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