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桥·6、困境中的突围


梦之桥·6、困境中的突围

6、困境中的突围

上海,目光聚焦在浦东!

这使我想起了早些年在开发临港的时候再次读过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

“上海现在虽已成为全中国最大之商港,而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

“在我计划,以获利为第一原则,故凡所规划皆当严守之。故创造市宅中心于浦东,又沿新开河左岸建一新黄埔滩,以增加其由此计划圈入上海之新地之价值,皆须特为注意者也……。”

“中心于浦东”!这个设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历经沧桑的中国是到了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

梦之桥·6、困境中的突围

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扭转了航向,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次出发,何等不易啊。

八十年代初期上海也是如此:百废待兴。

上海的出路在哪里?从北京到上海,从领导到专家学者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浦东。那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啊!一条黄浦江把两岸分隔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要从根本上改变上海城市的‘乱、挤、脏’的现状,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向浦东这一广阔地区发展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它具有许多有利条件。”(陈坤龙:1980年第10期《社会科学》·《向浦东广阔地区发展》)。

理由呢——

“浦东位置好,与现市区隔江相望,东临东海,背靠黄浦江,地多、厂少、污染轻;它北与宝钢工业区为邻,南与金山、闵行、吴泾靠近。吴淞口有三叉港,东有白龙港,南有芦潮港。内河、远洋都很便利……”

向东,向东前进。上海开始把战略的重心朝东方转移。

但不易啊——八十年代的上海,先是经历了1985年的强台风“那雨像天掉了底,暴雨如注一般从头顶上往下落”;1988年一场不洁毛蚶造成了上海有31万人患上甲肝,东方大都市成了“疫城”;年底的时候,拥挤的陆家嘴渡口发生了踩踏事件死了十几个人……。

向东,已经刻不容缓了;才能化解“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困境;向东,才能为上海再次崛起铺平道路!

1988年,上海史无前例地召开了一次“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世界上140多位重量级的人物出席了这次会议。浦东开发,从上海人自拉自唱的“地方戏”,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奏响了雄壮的交响乐。

浦东出发了。

梦之桥·6、困境中的突围

那一刻,金桥和张江、陆家嘴、外高桥“们”都在翘首以盼:浦东开发的百年之梦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

这使我想起了在参加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时候,我曾经在《梦之城》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中国在其童年时代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韩非子》有:历心于山海而国富。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划开汪洋碧海,以悠悠白帆激起层层波涛,开劈一条通向世界的蓝色丝绸之路。

我们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有构建北方、东方、南方三大港的宏伟草图,留下了一份未竞的海洋蓝图。

梦之桥·6、困境中的突围

今天,我们开始了新的崛起。

洋山的深水港,东海的大桥,临港而建的新城,三部美丽的交响曲将为中国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再次回味三十年所走过的路,再次重读孙中山先生的这份《建国方略》,真的是感慨万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