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蔡志忠先生,男,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著名漫畫家。一歲半開始聽聖經,三歲半大腦裡面有100到1000千聖經的故事,也開始思考了,四歲立志要以畫畫為終生事業,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1971年底進入光啟社任美術設計,並自學卡通繪製技術,1976年成立龍卡通公司。蔡志忠先後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1981年蔡志忠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他的一生很傳奇,豐富多彩,卻又樸實無華,蔡志忠先生在演講中說過自己曾經58個小時沒有離開過凳子,只為做一支四分鐘的廣告片頭;曾經42小時沒有出過家門;去日本四年,畫了40本諸子百家跟四格漫畫,曾經花十年又40天研究物理數學,每天工作16到18小時;多年來不吃早餐,平常就喝點小粥,配一塊豆腐乳,豪華點就是配兩豆腐乳;一生沒有生病過,沒有進過醫院。


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蔡先生的漫畫


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他聰明且毅力過人,他之所以會成功和他的家庭有很多大的關係,他說他家沒有問句,有事的話,直接轉告父母的,而不是請求父母的意見。每年中秋節都會有人送一盒給他們家,一盒總共就6個月餅,不同口味的,他當天晚上一定會吃兩個,然後第二天早上就會帶兩個去上學,放學回來就會把剩下的兩個吃完,十幾年年來,他父母也沒有過問說這一盒月餅去了哪裡;如果放到我們普通的家庭,可能就是被父母打或者罵。他五歲時候要去彰化看電影,他就是告知父母去看電影,不是問可不可以,他的任務就是天黑前的搭班車回來就行;平常在外面玩,他媽媽煮晚飯,站在曬穀場邊上說,回家吃飯了,然後他還在一邊玩,到了三點,小夥伴就說,你糟糕了你糟糕,半小時前,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了,他就說:哦,又在玩,玩到十字路口,人家又說,你糟糕了,你媽媽一個小時前叫你回家吃飯了,他又說:哦,又玩到隔壁家,人家又說,你糟糕了,你媽媽一個半小時叫你回家吃飯了,他說:哦。回家裡吃完飯,就把蓋住菜的竹籠蓋上就好,他媽媽也從來也沒有罵過他。他在十五歲被邀請到臺北做職業漫畫家,當天晚上就跟爸爸說,明天要坐車到臺北,我要做職業漫畫家,他們家人也沒有反對。從這些故事來看,蔡志忠有這樣的父母,不出貴子都很難,這樣的父母很難得。他的成功是與家庭有很大的關係的。好孩子都是父母潛移默化下影響的長大。


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他成為漫畫家,說不需要多會畫畫,重要的內容、內容、內容,內容才是王道,也就是編故事的能力;從小喜歡編故事然後講給媽媽聽,他媽媽一邊餵豬,他一邊講,他媽媽餵鴨,他一邊講,他媽媽一邊餵雞,他一邊講,有時候還嫌棄媽媽沒有認真聽。媽媽說有認真聽,他也就反問媽媽,你既然認真聽, 那你講一遍給我聽,然後媽媽就會說,好啦好啦,我會認真聽啦。這就養成他從小就會編故事的能力。他媽媽是個傳統的父母,說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她的做法,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他會成為這麼成功的漫畫家,還因為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籌碼和目標;一開始就要設定自己的目標,天下有萬物,只取一瓢就夠了,把單一目標做到極致,沒有人不會成功的。

蔡志忠: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的大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留給孩子最燦爛的財富,一個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這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為給孩子創立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