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鸞鳥形象的由來——山海經

鸞鳳還巢幾乎是一個人盡皆知的詞語,詞語中所含的鸞鳳指的就是鸞鳥和鳳凰。鸞鳥和鳳凰都是出自於《山海經》,而鸞鳥形象多見於大荒西經和西山經中。正如記載於《山海經西山經》中的鸞鳥:“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大概意義是意思是:在女床山山中一種禽鳥,它長得很像野雞,卻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叫做鸞鳥,鸞鳥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安寧。從山海經中對鸞鳥的描述可見鸞鳥神獸自古以來就是祥瑞安寧的化身。而又不止於山海經,戰國時期,屈原所著詩詞文作等許多作品中也經常提及鸞鳥。無論是山海經塑造的形象還是後世對鸞鳥的描述,筆墨之中,盡見古人描繪的鸞鳥的尊貴和美好。

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歷史上的鸞鳥典故

鸞鳥又名"青鸞",和鳳凰這樣的吉樣仙禽同屬於一類,都是傳說中的神鳥,象徵著吉祥美好。鳳凰較為我們熟知,鳳,最開始被稱為百鳥之王,本來為雄鳥。到後來古代皇帝自詡為龍時,後宮則開始爭鳳,於是鳳也成了皇室帝王家族的象徵。而傳說中的鸞鳥卻是不露光彩,在山崖間盤旋,早上飲用清澈的露水,白天在雲間飛翔,十分的高潔美好。由此,一段時間內"鸞鳳"常常用來比喻賢士。有詩人在惦念屈原時就發出"鸞鳳伏審兮,鴟梟翱翔"的讚歎,表達了對屈原的敬重,認為屈原是賢人,聖人。既然與鳳一樣,鸞既為吉祥瑞鳥,也自然為封建神學政治所利用,他們認為"鸞鳳見"是仁政以及祥瑞的體現。體現在《尚書》中的記載:"周公歸政於成王,太平制禮,鸞鳳見。

在晉王嘉《拾遺記》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堯為仁君,在位七十年,有鸞雛歲歲來集"。可見鸞鳥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鳳與凰。而還有一種說法則是,鳳凰本來就分為五種,即五鳳,在《小學紺珠》卷十曾:“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這也更加說明了鸞鳥與鳳齊名,都是祥瑞之物。

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同樣在封建社會,鸞鳥的意義在民間卻與統治階級大為不同,民間大抵認為鸞鳥象徵著夫妻忠貞,婚姻美滿幸福。這其中就有一個當時人們口口相傳的傳奇愛情故事。在唐裴鉶所著作的《吳綵鸞傳》中,唐末時期,有一個書生名叫文簫,他居住在鍾陵紫極宮中,有一年的中秋他一人到道觀去遊玩。在一個地方看到有美人載歌載舞。其中有一人,美若天仙,並且所唱的歌詞中有一句是"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簫駕綵鸞"句,文簫不由得一驚,這引起了他的注意。

於是等到歌舞結束後,兩人相見,文簫得知美人名叫吳綵鸞,是天上的仙女,卻因觸犯天條,被貶下凡間。綵鸞告訴文簫,二人姻緣天定,因此唱詞中有這兩句。文簫十分高興,兩情相悅,後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後來文蕭綵鸞夫妻相伴昇仙。後來,舊時有關婚姻的飾品或者其他物品也就常常以鸞鳥為飾或為名。鸞鏡就是很典型的以鸞為名的妝鏡,上面刻有鸞鳥的形象,因而稱為"鸞鏡",是家家戶戶梳妝的必備之物。同樣也象徵著夫妻和美,在唐代白居易的《太行路》詩中:"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可見婦人對夫妻感情的重視,至死不渝的深厚感情。

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關於對鸞鳥的描述,各類典故大抵都是對鸞鳥象徵吉祥,和平,安寧的形象雕琢,看過許多關於鸞鳥的資料,才發現在鸞鳥的故事裡,除去現身以天下太平的安寧祥和形象,它的一生中始終沒有離開過“孤獨”、“悲傷”等字眼。對於天下人來說,鸞鳥是吉祥,而對於鸞鳥自己來說,命運卻又顯得十分悲慘——孤獨。看到過一個關於鸞鳥孤獨最為經典的傳說。正是《異苑》裡記載的"鸞睹鏡中影則悲。相同的以及「羈賓王養一鸞,三年不鳴。後懸鏡照之,鸞睹影悲鳴,一奮而絕」的描述

。大概的內容是,古時西域的賓王餵養了一隻鸞鳥,但是鸞鳥整整三年都沒有鳴叫過,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賓王用鏡子照它,鸞鳥看到自己在鏡中的影子,突然悲傷地鳴叫起來,接著衝上雲霄,再也不見蹤跡。這就是臨鏡生悲,一奮而絕這兩個詞的典故。而另外一個版本顯得更加浪漫和美好,沒有這麼悽慘。有這樣一首關於的詩歌,詩裡描述的是孤獨飛翔的鸞鳥,但是鸞鳥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一直不停的飛行,於是鸞鳥去問了神。神回答說,之所以你要不斷的飛行,為的只是找到另一半。於是鸞鳥懷揣著找到另一半的美好願景又繼續飛行,苦苦找尋,但還是無果。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直青鸞,它飛越過不可飛越的高山,越過不可逾越的大海,飛過乾熱遼闊的沙漠,可始終也沒有找到另一半。

在歷經波折,筋疲力盡的時候,鸞鳥歇落到一座小鎮人家的窗戶上。這戶家的窗戶對面正好有一面鏡子。而在鏡子中,鸞鳥終於看到了另外一隻鸞,兩隻鸞鳥深情對望。與其說它終於找到找到了另一半,不如說它們終於找到了另一半,和它一樣也苦苦尋覓了彼此很久的鸞鳥。欣喜充滿了鸞鳥的內心,而更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的熱烈情感一樣充斥了著內心。於是鸞鳥奮飛,剎那間,鸞鳥衝入雲霄,發出了一聲悅耳啼鳴,有欣喜有悲傷。最終泣血而亡。

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眾生皆如鸞鳥:在孤獨的世界裡尋覓另一半

鸞鳥象徵著祥瑞和美好,只要有它飛過的地方,天下都太平。然而它自己卻是孤獨的化身,尋覓天涯海角,這孤獨的神獸,一生都在苦苦追尋,只為另一半,從不知疲倦。它是偉大的世人平安喜樂的守護者,找尋不到自己的一世長安,這大概是守護神的宿命。看完了很多鸞鳥的典故,突然意識到,無論是神或是人,情感的依賴是多麼難以割捨。我只是覺得,鸞鳥太寂寞了。縱使浮華三千,鸞鳥等待了上千上萬年,飛過上千上萬裡,它在找一個能夠理解和擁抱它的同伴出現。最後就算嘔血而死,又有什麼關係呢?起碼在生命終止的一刻,自己心心念唸的另一半找尋到了,死而無憾。

這讓我想到柏拉圖在《會飲篇》裡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劇作家叫做阿里斯托芬,在一次宴會上,他為人們講述了一則寓言:在很久以前,我們其實都是“雙體人”,有兩個腦袋、四條胳膊、四條腿,因為人類十分傲慢和自大,眾神之王宙斯最終把人劈成了兩半,於是被一分為二的人類不得不苦苦尋找另一半,變成完整的自己,世界上的人這麼多,每一個人都要去找另一半,所以找到另一半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即使是這樣,孤獨的人仍然苦苦尋找著,有時候是甚至終其一生的尋找。講完了這個寓言故事,阿里斯托芬說,這便是愛的起源,“半人”這種不完整的人,表達著個體永遠是不完整的,這種不完整更多的是靈魂的缺失和空白,是人類心靈和精神的孤獨,不斷找尋另一半是人類企圖從孤獨中走出來。

臨鏡生悲的愛情之鳥——鸞鳥

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苦苦找尋另一半的鸞鳥?我們渴望友情,渴望愛情,其實只是想得到一個人的理解和愛護,世界太過涼薄和虛幻,但有另一半在的時就能感覺到生命的熱情和真摯。然而,在殘酷的現實中,太多的我們尋覓一生也沒有找到靈魂契合的另一半,太多孤軍奮戰。也許難以找到,但我們還是得像鸞鳥一樣不斷前進,倘若有別的選擇,也許鸞鳥也不會耗費一生。

不可強求的緣分,亦友亦或是伴侶,總會有一天,我們要尋找的人,要尋找的理解和擁抱都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出現。也許會糟糕一點,其實生命中的另一半也不一定完全能理解個體的孤獨,正如尼采所說,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即便有人試圖去體諒你,理解你,像你靠近他一樣去像你靠近。然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是不一樣的,試圖從別人那去獲取解決孤獨的方法終是徒勞。如果真就像柏拉圖故事所說,這另一半並不是指生活的伴侶而是指那個本該完美的自己。不管另一半是自己或是他人,我們都得到了靈魂的契合,人生歷經艱辛,只要找到“自己”,便是無憾。


參考文獻:

《會飲篇》

《異苑》

《尚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