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安防「當打之年」,隱藏著哪些潛在獨角獸

AI 安防「當打之年」,隱藏著哪些潛在獨角獸

AI 安防「當打之年」,隱藏著哪些潛在獨角獸

科技沒有止境,它有趣在於,今天遙遙領先,明天一匹厚積薄發的黑馬就讓對手措手不及,這也是其可怕之處,沒有誰是永恆的佼佼者。

作者 | 餘快

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和逐步產業化,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張,市場容量也因為高新科技加持一次次擴容。

技術革新產業,給人工智能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曙光,給根植硬件的老牌企業帶來危機,眾多跨領域企業也想分一杯羹,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賽道,一時間百家爭鳴。

AI賦能下的後安防時代,不再是單一要素的競爭,除了硬件系統,更涉及前端數據獲取、邊緣計算能力及平臺搭建、視頻智能化處理、深度學習、算法交付能力等各個環節,AI安防市場對全產業鏈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一,能為用戶服務的優質算法將成為競爭力。算力成本是制約算法質量與數量的重要因素,隨著安防行業生態的不斷完善算力成本也將持續下降,這為大量優質算法的出現提供了契機;


  • 第二,挖掘信息的能力會顯著提升。大量優質算法的出現使安防科技企業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與分析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從中所能獲取的有用信息就會越來越多;


  • 第三,隨著安防企業分析數據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安防行業的應用生態會變得更加多樣化,一些困擾安防行業終端用戶的業務問題將會緩解。

一方面擁有算法優勢,一方面硬件能力欠缺,這都可能成為新興企業搶佔未來市場的突破口。

在眾多AI初創公司中,不乏擁有全棧能力的公司,他們由點及面,開拓產品,佈局平臺,成為AI安防領域的後起之秀。

今天,雷鋒網AI掘金志從團隊背景、技術實力、業務能力、市場成績出發,探索數字世界的隱藏金礦下,有哪些明星獨角獸可能會破土而出?

芯翌科技:

算法立身、產品立命,AI落地實踐派

在人工智能技術與智慧城市相融合領域,受約於四個要素。

首當其衝便是業務場景,通常是由碎片化需求構成的市場,是產業驅動力;其次是算法,需要基於深度學習框架進行訓練和部署,是產業發動機;第三是數據,尤其是覆蓋豐富城市場景的數據,是產業生產要素;第四是算力,為深度學習提供高性能的GPU訓練平臺,是產業生產力。

目前的AI+安防賽道中,既能下功夫做基礎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又敢於強調其落地應用交付能力的玩家並不多,芯翌是其中之一,專注於安防、工業和5G相關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成立不到兩年時間,芯翌已經完成了20餘個項目的產品交付併為客戶提供高效的售後服務保障,軟硬件產品覆蓋區級政府及多家企事業單位。

譬如,2019年,芯翌人臉算法入圍上海市公安局算法庫,為上海智慧公安、智慧社區提供人臉和車輛算法等應用支持。在上海虹口區,芯翌部署了超過3000臺AI攝像機、100餘臺AI服務器以及區智能安防綜合應用平臺。同類業務還進入了徐匯、黃浦、長寧、靜安等區。

世界級一流的人工智能算法團隊築就芯翌的高技術壁壘。公司研發人員佔總人數的60%。核心團隊來自清華、中科院、交大等知名院校,還有一批業界知名安防企業和人工智能公司的優秀員工,具備豐富的技術和行業經驗。

公司首席科學家楊銘博士,是美國Facebook公司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成員。在楊銘博士的帶領下,他們已經具備了完備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擁有從數據標註、模型訓練、應用開發、多平臺部署全棧的自主研發能力,建立了服務於深度學習訓練的大規模的GPU計算平臺;擁有高效、靈活、擴展性強的視頻算法引擎框架,並基於此進行了大量的視覺感知與認知算法積累,包括通用目標檢測與跟蹤、全結構化、大規模人臉識別等。

另外,在全球權威人臉識別供應商測試(FRVT)的最新測試比賽中,首次參賽的芯翌綜合成績排名全球第六。

圍繞人工智能及相關應用場景,芯翌聚焦在多模態識別和數據智能的算法應用研究和產品體系建立,包括智能IoT、數據智能和場景綜合應用三大系列產品。

智能IoT系列產品,以機器視覺+語音識別技術為核心,覆蓋人工智能時代“端、邊、雲”各種需求,可將視頻和語音轉化為計算機能使用和分析的數據,解決讓計算機“看得見、聽得見”感知層面的問題。

數據智能系列產品,以大數據和自然語義分析技術為核心,將多維數據進行匯聚融合,價值萃取,數據挖掘,解決計算機“看得懂、聽得懂、會思考”的認知理解層的問題。

場景綜合應用系列產品,基於公安、工業、城市管理、5G等場景,貼合場景業務的智能化綜合應用,以智能感知、數據認識為核心技術,解決場景業務“科學決策、高效執行”層面的問題。

在生態層,芯翌與虹口區科委成立“5G+人工智能工程聯合實驗室”,著力於賦能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技術研發和場景落地;相繼與大華、宇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算法+硬件”廠商合作典範;與上港集團簽署協議,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港口全流程管理中的智慧港務應用;與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戰略合作,通過市場需求來引導與推動基礎技術研究。

從算法到應用,並能做好垂直行業的AI科技初創廠商,其實並不多見,芯翌算是其中一家,未來可能給AI安防注入不少力量。

澎思科技:落地超50城,

端到端智能視圖大腦構建者

成立於2018年的澎思科技,三年內相繼獲得3輪融資。澎思以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為突破口,致力於AI+IoT全產業鏈的技術和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

澎思科技CEO馬原認為,AI安防的終局業態需以“AI前端+SaaS+雲”為價值閉環。這一理念也貫徹在澎思的發展中。

從技術層面出發,創始人兼CEO馬原是國內第一批人工智能專業畢業生,多年來紮根安防行業。

2019年,澎思宣佈松下(新加坡)研究院原副院長申省梅加盟,擔任其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

申省梅的團隊在智慧城市、智能機器人、監控與安全等領域的技術開發與落地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申省梅團隊的研發成果算法研究團隊獲得過十餘項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競賽冠軍和300多項專利。

據悉,新加坡研究院一方面將繼續突破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落地遇到的問題,比如人臉模糊、背光、多種族等非約束場景下人臉識別性能下降等;另一方面利用圖像增強技術,提升公司監控攝像頭等硬件產品的表現,建立產品優勢。

從產品層面來看,澎思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從端到端、軟硬件到算法的全系列自研產品,推出全場景的行業解決方案,形成商業化閉環。

軟件產品包括人像大數據平臺、智慧警務情報大數據平臺、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智能製造管理平臺、車輛大數據平臺等;硬件產品包括面向公安各實戰場景的人像專用設備,以及面向行業及商用領域的雙屏人證機、智能門禁、立式廣告機、人臉識別閘機等。

從落地場景來看,澎思科技將在公安領域之外,不斷探索新的落地場景,目前他們已經推出了包括AI+公共安全、AI+智慧社區、AI+智慧園區、AI+智能交通、AI+智能製造等五大行業具體16個細分場景的解決方案。

自成立以來,澎思科技各行業解決方案已經成功落地全國50多個城市,服務客戶超過百餘個。在全國多地部署動態人臉識別點位,累計抓獲在逃人員近兩千名,並擔任多項國家級大型活動的安保工作。

澎思已經完成從端到端、軟硬件到算法的全系列自研產品體系搭建,針對公共安全領域各類業務場景推出成熟、可落地的行業解決方案,並在部分城市開始落地,形成商業化閉環。

未來,澎思將整合AIoT、5G、大數據、雲計算等全鏈條技術,打造澎思智能視圖大腦,強化智慧城市下數字化資源的匯聚、共享、分析和利用。

博觀智能:

出於千方,志在四方的AI黑馬

博觀智能成立於2019年,是在千方的AI團隊基礎上建立的基於視覺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企業。

作為千方收購宇視後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博觀是千方探索智能城市、智慧物聯、智能製造等領域和打造AI應用與賦能的重要戰略。

博觀成立的意義在於讓千方的智能交通和智能安防兩大核心業務共享博觀的AI能力,實現千方內部資源和研發成果共享,更重要的是想將博觀定位為類似於商湯、曠世這樣的純算法公司,通對外輸出AI 產品和解決方案來盈利,彌補公司在AI領域的短板。

博觀沒有讓千方失望,研發出六大類算法、八大類算法模組,持有180餘項技術專利。

近年來,AdaptNet深度網絡在近年MOT全球測試競賽、KITTI測評車道檢測算法、ReID跨鏡追蹤等世界頂級算法數據集測試中多次獲得冠軍,2019年11月,博觀在行人重識別技術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刷新世界紀錄。

其技術版本從初生牛犢到取得世界冠軍,再到刷新世界紀錄,博觀在技術研發上一直履行千方的定位職責。

AdaptNet深度網絡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將視頻內容特徵屬性自動提取,採用目標分割、時序分析、對象識別、深度學習等處理手段,分析和識別目標信息,轉化為實戰所用的情報,實現視頻數據向信息、情報的轉化,這些研發成果為場景落地落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基於團隊的研發技術及母公司千方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物聯領域的積累,博觀在相關領域也具備了一定核心優勢。

目前,博觀推出人臉識別、車輛識別、跨鏡追蹤、行為分析、客流分析、行業智能以及“九山四關”前後端安防等諸多系列算法產品。

實際應用中,博觀結合ReID算法研判技術,在地圖上推送呈現出完整的時空軌跡,預測並鎖定目標點位,10分鐘追蹤到老人蹤跡,3.5小時快速尋回老人;在張學友演唱會嫌疑犯抓逃的案例讓博觀成功“出圈”,被更多人熟知。

目前為止,在重慶三峽學院、大興機場、浦東機場等均有落地案例,支持行業客戶完成了1000餘項行業化、場景化、工程化的AI算法應用項目交付。

憑藉母公司千方科技在智慧交通行業與智能物聯領域多年的積累與團隊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中的實戰經驗,博觀開創了人工智能網絡及算法平臺,具備在視覺智能軟硬件算法產品開發領域的技術實力,同時自身在不斷提高智能化算法交付能力,未來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更多成績。

紫光華智:聯手新華三,

數字城市視覺中樞主力玩家

紫光華智是紫光集團旗下公司,成立於2018年,作為一家年輕的公司,紫光華智承載著紫光集團安放+AI 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的重任。

研發和產品層面,紫光的團隊有近千人,其中研發人員的佔比將近80%。截止目前已發佈200餘款產品,包括微雲服務器、視頻雲存儲 、軟件定義攝像機 、解析平臺和視圖庫產品在內的創新安防產品,涵蓋端、邊、雲、網完整的安防產品系列。

2019年,紫光華智聯合紫光旗下新華三,從各個領域發力進軍安防領域。

作為紫光集團芯片板塊和雲網板塊的核心企業,新華三和紫光華智聯合後,優勢硬件軟件互補。雙方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為核心技術構建“數字城市視覺中樞”,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應急、環保等各領域建立智能視頻雲大數據。

簡單來說,新華三負責“軟”,利用一些數據化技術,構建數字平臺;紫光華智負責“硬”,提供一系列行業常規產品作彈藥補充。

聯合後推出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多個領域解決方案,囊括頂層設計、前端設備到後端的大數據處理。

在交通行業,有效感知違章停車、超載超限等各類異常和風險;在生態方面,實現垃圾分類協助分析、煙火檢測等多種智能業務;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老人、兒童的風險因素監測,確保弱勢群體的日常安全;在園區和製造業,對各類生產場景進行檢測,加強安全,提升效率。

新華三和紫光華智以視頻云為基礎,通過圖像感知、深度學習、NLP、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數字孿生城市提供現實再現和科學決策等綜合應用能力。

紫光華智安防+AI,結合新華三的數字化技術,讓未來城市成為一個具備思考和決策能力的生命體成為可能。

格局漸成,版圖重分

雖說安防市場大格局逐漸形成,不代表跑在前面廠商可以高枕無憂,如今在AI風口,無數企業重拳出擊,搶佔市場。

以上四家公司,也可能只是未來AI安防後來居上者的代表縮影。

科技沒有止境,它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今天遙遙領先,明天一匹厚積薄發的黑馬就讓對手措手不及,這也是它可怕之處,沒有誰是永恆的佼佼者。

看似平靜的市場其實暗流湧動,未來行業版圖如何劃分,我們拭目以待。

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舊模式不可維持,舊格局也必將被打破。

站在行業洗牌結束的2020年,雷鋒網AI掘金志將於4月-5月在杭州舉辦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

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 格局已定」為主題,邀請從近千家AI&安防公司中突圍,並引領行業下一個五年的10多家最具生命力的企業,發表、總結過去五年他們的所聞、所思、所想。

演講嘉賓也將向業界首度解密他們逆流而上的痛、乘風破浪的勢,以及熬過洗牌期,奠定行業地位的產品、技術、業務方法論。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