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與北三縣統一規劃,背後是一盤協調發展的“大棋”

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棋盤上,再落關鍵一子。

通州与北三县统一规划,背后是一盘协调发展的“大棋”| 新京报快评

資料圖。圖/新京報網

文 | 信海光

3月17日,京津冀又一重要規劃落地——國家發改委發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北京市政府將從產業分工、交通建設、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

北三縣位於環京一小時交通圈之內,總面積1277平方千米,人口百萬以上。在調整優化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等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可以說,《規劃》提出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棋盤上再落關鍵一子,算得上既是“經濟賬”,也是“戰略賬”。

看經濟賬,長期以來,北三縣雖然與北京在經濟與生活上關係日益密切,但礙於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區劃,規劃建設上各自為政的現象嚴重,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房價飆升、交通擁堵、產業發展結構失衡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提出打破了“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使北三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的是,搭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順風車後,無論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是消除交通與公共服務障礙,“北三縣”在其輻射帶動下將迎來更多機遇。

“城市副中心—發展組團—特色小城鎮(新市鎮)—美麗鄉村”四級聯動城鄉體系,協同發展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如此種種,就為北三縣的發展描摹出了一副嶄新的圖景。

從戰略上講,一個更宜居、更有活力的北三縣,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發揮有力的支撐作用。“引入活水好養魚”,實現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方能發揮出聯通發展的輻射效應,讓副中心撬動城市群發展的槓桿作用更加有力,打造京冀協同的示範區域。

2018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啟動搬遷。按照規劃,全部搬遷將在今年完成,可直接帶動40萬人東遷。而根據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動計劃,今年副中心將集中推動197項重大工程,總投資約5225億元。

再加上《規劃》的出臺,一個基於副中心+北三縣的東部繁榮圈已見雛形。可以預期,這會為中國其他地區未來打破行政區劃界線、實行協同發展,確立可參照的範本。

眼下適逢全國上下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的關鍵時刻,各地陸續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大量基礎建設項目以及新基建項目。

在此語境下,《規劃》明確要在北三縣協同建設中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囤地炒地,實際上再次明確釋放信號,即“房住不炒”的主基調未因疫情而發生變化,對於當下各行各業如火如荼的復工復產而言,也不啻為一顆定心丸。

如今,副中心建設日益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建設的紅利也逐步顯現。通州區與北三縣的協同發展,無疑將為其再添強力支點。北京城市副中心輻射帶動能力的進一步擴大,利於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產業鏈條,構建多層次發展格局,優化空間結構,也將進一步夯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和底氣。

□信海光(財經專欄作家)

編輯:陳靜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盧茜

別用謠言妖魔化回國人員了 | 新京報快評

成都允許臨時佔道經營,以靈活管理為經濟復甦注入活力 | 新京報快評

聽了“方艙醫院真神奇”,我掉了一地雞皮疙瘩 | 新京報快評

增加汽車號牌配額,釋放社會消費潛能 | 新京報社論

超10國股市熔斷,既是“避風險”也是“擠泡沫”| 新京報快評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怎麼有“野生機構”|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