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满人的祖先?

温良恭不检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直到现在,大约形成了两种观点:①女真族和满族是同一个名族,只是所处阶段不同,族名不同罢了;②满族的祖先来源于多元化,其中不乏少数已经被汉化了的女真人。那么通过以上这两种主要观点,我们不难发现:满族作为后来者,其内部血缘的确和百年之前建立金国的女真人有些相似,但我们不能仅凭此来冒然断定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就是建立清朝的满族人。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涉及到女真族和满族的历史渊源,那我们不妨以满族为出发点,来看看努尔哈赤的满族和百年之前的完颜氏的女真族有何联系?

第一阶段:满族历史上的强盛——渤海国的建立

满族在两千多年之前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大约就是西周时期。《左传》曾记载道:“肃慎、燕、亳”为周代的“北土”。由此可见,“肃慎”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中国的“王土”了。唐朝时期,由肃慎发展而来的靺鞨在今中国东北的两江流域(松花江、黑龙江)建立了政权,史称“渤海国”。当时实力软弱的渤海国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文化政策,都仿照唐制而建,并且连年都派遣“留学生”来大唐学习。久而久之,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便深深地影响到了渤海国。

第二阶段:靺鞨向女真的蜕变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兴起的辽国所灭。与此同时,部分靺鞨人逐渐向南迁徙到渤海国故地,但是也仅仅局限于中国东北地区,他们由黑水靺鞨正式改名为“女真族”,但是却受制于辽国的统治。因为长期屈居于辽国人之下,所以当初的女真族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故暂且以“女直”代替。辽国统治下的女真族共依据居住地区分为三部分:即熟女真、生女真和回纥女真。

第三阶段:女真崛起,完颜氏建国

公元1115年,生女真部的完颜氏顺利建国,史称“金朝”。公元1125年,金国联合北宋共同灭掉了辽国。公元1127年,金国南下撕毁条约发动“靖康之难”将北宋灭掉。公元1153年,金国迁都燕京,此时此刻的金国是最为强盛的阶段。但由于“南迁北徙”的政策,使得大部分女真人开始了“汉化”的过程。

第四阶段:金国被灭,明朝再分

公元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将金国歼灭。此后惨遭灭国的女真人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活动,元代以来,女真人便以散居形式被元朝政府以“因俗而治”控制于中国东北。明朝建立后,女真人便再次细分为建州女真、东海女真和海西女真三部分。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顺应历史潮流,先后用了11年时间将建州女真所统一,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几乎将整个女真族重归统一。

第五阶段:努尔哈赤建国、满族形成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辽宁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为了区别百年前的金国)公元1635年,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并且改名为“满洲”。这里的“满洲”要特别注意了,它是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并且还兼具长期共同生活中吸收和容纳的一部分汉族人、蒙古人、朝鲜人而组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绝不仅仅是百年之前建立金国的生女真族人。但是不论怎么说,建立清朝的满族人的身体之中仍然兼具部分建立金国的女真族人的血液和基因。


历史课课代表


纠正一下,称金国,不说金朝。那么,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和建立清朝的满人祖先“女真人”是一回事吗?


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是谁?他叫,孙进己!

事实上,作为已故著名的民族历史学家,学术权威,孙老生前就在著述里进行了澄清,指出了金国女真人的流向,他们的来龙去脉是清晰的,去处就是融入了汉人,占了主体。还有,朝鲜人,蒙古人等都有一部分。很少一部分融入了满人。

关于金国女真人的文化传统和归宿。

与南宋形成对峙后,金国女真人统治区人口达到了2000万,仅仅女真人就有700万之多,人口密度高不说,其文化,科技,宗教都很发达,并且与中原靠拢。

金国享国运一百多年,从东北一路南下,吞并北宋王朝后,兵强马壮,其势力范围强势拓展到黄河沿岸,建都北京,形成了与南宋对峙的局面。

从此,离开松花江的金国人和中原人一样,在黄河母亲的共同孕育下,选择了融合发展之路——主动汉化。

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文字模仿汉字。

第二,推崇佛教道教。

第三,衣冠服饰向中原靠拢。

第四,放弃了原有的渔猎生活方式。

第五,军事化达到强盛,髡发转变为中原束发,甲胄也流行中原制式。


尤其是金灭北宋后,缴获大量宋朝军队铠甲,金军以此装备自己。战场上,他们把自己武装到了牙齿,铁浮屠的问世,不单是金国人掌握了高超的炼铁技术,更是他们嘲笑宋军的资本。

在学者的考证下,他们在与宋军的战争中,甚至分不出谁是汉军谁是女真军了。

大家看看下面这幅“战争复原”图就可以一目了然。

这是2019年专家结合考古发现,对发生在宋金之间的“郾城大战”进行的最大化地还原油画,图中细节,小到玉腰带,宝剑,都很真实。由此可知,双方无论是铠甲军人还是马匹的装甲,都已经很接近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金军在用缴获的铠甲武装自己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良完善,在中原的战争中,学习自己的敌人,与刚刚进入中原时,简直判若两支军队。

如果是一般人,你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两支中原王朝大军在“血拼”。你也可以相信,这是两只中原军队因为某种原因在角力“内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历史真实——彼时,他们还真的是两个敌对尚处于交战中的“两国”状态!

军队是国家的象征,当金国军人从上到下全面模仿学习中原军队,其百姓又如何呢?答案是:官民一体,学习模仿中原,成为潮流。从金国皇帝鼓励汉化,到王公贵族们和中原百姓一起过农耕生活,风俗习惯也最终逐渐中原化了。

概括起来,金国做到了:国比中原国,衣冠中原制,人如中原人。

这给了他们极其强大的自信,自称:“中国”。所以,直到被蒙宋联合灭国,它都坚持自己是正统中原王朝。而被蒙古大屠杀后,幸存的人们,蒙古人将其一律视为“汉人”。

由此可知,进入中原王朝而仅存的金国女真人,如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了汉人的汪洋大海里。

那么,关外的少数幸存女真人命运又如何呢?

金国女真人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自古以来,多少部落民族汇入了中原王朝,他们心向中原,主动汉化,包括,鲜卑,契丹,渤海等不一而足,一部古代民族发展历史就是一首融汇交流的协奏曲。


在蒙古灭金后,金国女真人选择了自身的流向。他们在长期和中原人民的农耕定居生活中,被完全同化。有一部分融入蒙古人和朝鲜人中。尤其关外的极少数金女真先并入索伦四部,在最后并入满洲,成为今天“金满”的一部分。下图是清军入关初时,外国人记录下的满洲人发型——金钱鼠尾辫。



就在我之前回答了“满族祖先来自哪里”,做了初步探讨后,有个东北的满族朋友主动联系我,告诉我一个“秘密”,他们一直保留着吃狗肉的传统,但身边的朋友就是不理解。但看到我们从《大金国志》摘录的相关记载后,他找到了答案,心中的悬疑终于释然了。


而民族历史学家孙进己先生也早就指出,在仅存的少数女真人被满洲人同化后,金国女真人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据此,他明确指出,“满族的主源是胡里改人”,“但他们本非女真”。他之所以做出这个论断,并得到学术界认可,在于他清楚阐述了一个事实,即:满族祖先的多种来源。而这个多种来源并非孙先生自己臆测臆断历史,而是基于详细考证。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清朝魏源所著的《圣武记》卷一,里面有哪些具体部落并入满洲的详细论述,并且还指出了划分的界限。比如,历史上,努尔哈赤曾经锡伯人借兵编入八旗军,而北疆的锡伯人为什么没有融入满洲人中。



因此,作为前辈学者,孙进己很早就已经明确指出了“满族的主体是满洲、建州胡里改人。”而皇太极亦在诏谕里重申强调,女真之名是误用,“不得仍前妄称”。这一论断非常清晰地印证了魏源的满族“多种来源”的历史记载,他们是完全吻合的。


事实上,在清朝两百多年里,包括一部分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朝鲜人等都融入旗人里。

而到了清朝末年,150多万旗人,根据民族意愿,包括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在新中国都光荣地加入满族。

总之,满人祖先是多源的,今天的满族又是一个复合型的“民族共同体”,而金国女真人是单一的部落部族,二者不是继承关系,自然不存在谁是谁的祖先问题,金国女真人,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卓尔艾米


一、建立大清帝国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人,与宋朝时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的女真人,为女真族同一个族属,女真族有多个部属,血缘关系不一定太密切。

建立大清帝国女真族,为女真族各部之一的建州女真部,居住生活在今日辽宁省东北部地区。

完颜阿骨打女真部,生活居住在今日黑龙江省地区,活动中心位于今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附近。


清祖陵、初都赫图阿拉城,均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

二、大金国,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北方强悍勇猛的“马背民族”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所建王朝,名金国,自称大金国,曾经把同为“马背民族”的原宗主国大辽国击败灭亡。

金兵进而南下中原,直击北宋帝国首都开封,掳掠北宋徽宗皇帝赵佶、钦宗皇帝赵桓及皇子皇孙、后宫佳丽三千余人,徽宗皇帝、钦宗皇帝父子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五国城“坐井观天”,北宋帝国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之后频频南下,将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追得无路可逃,甚至浮舟海上。


大金国,这个女真族所建的王朝,在蒙古帝国兴起,南宋“联蒙灭金”,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无敌、更加强悍凶猛的“马背民族”蒙军为主力的猛烈攻击下,金国失败灭亡。

三、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部在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带领下,再度兴起,统一东北、外东北女真各部后,建国号继承祖上名为大金国,史称后金;清太宗皇太极,意欲取代大明帝国,入主中原,为避免历史上金人辱宋屠戮汉人所致的汉人仇金心理,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满清趁明末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把明帝国打得分崩离析、奄奄一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大明帝国灭亡时,勾结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大举进攻,终于圆了其祖先没有取代宋朝入主中原梦,夺取大明帝国江山,一统天下,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主政中央政权的大清帝国。

我国现在56个民族之一的满族,既建立大金国、后金的女真族后裔。


z山海


我认为满洲的建立者族系与金朝统治者的皇族没有关系!金国被征服时,金国的皇室后裔及亲族几乎被蒙古人斩尽杀绝了!

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

努尔哈赤部的建州女真属于南部通古斯族群,其先祖为明朝初年的猛哥帖木耳,来自于黑龙江依兰县的斡朵里部,是被成吉思汗征服后,散居在东北的残存女真人!后来南迁到图们江右岸朝鲜的东北部,明朝时又迁入到抚顺以东,鸭绿江以西的地区,以赫图阿拉为中心,成为明朝的建州女真左卫。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东北女真零星分布着大小部落和氏族,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不断发生内讧,局面很是混乱。

松花江流域原住民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后金”政权,这只是借用了金国的名号,目的是用来拉拢女真诸部和收买人心,这就如同王建将国号称为“高丽”,笼络原高句丽人和渤海国的臣民是一样的。建州女真人口不多,经常四处征战,将各部落人口迁往满洲,录入八旗,当然他们之间在族属上是有着亲缘关系。

皇太极时期更名为满洲,这是一个现代是名称,由女真、蒙、汉、索伦、达斡尔等多种族的民族共同体,或者说是政治军事联盟组成的国家。金朝的女真人不是建立清朝满人的祖先,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群。


黑土边疆


不是。

清朝后金人(满洲人)是直系祖先来西伯利亚,即生女真,而前金女真人祖先是辽东地区土著民族靺鞨人,部分靺鞨人从山东移迁过的东夷人,渤海人和扶余人的主体民族就是靺鞨及其它民族混合演变过来的,而影响日本语言的外来语不是汉语,而是扶余语。

后金满洲人有部分与前金女真人有点血缘关系,最多也是旁枝的旁枝。



桥下浅草1


金女真和后金女真同属通古斯,但具体部落不一,因完颜系女真都以随金军到中原去了只有旁系的才在白山黑土上讨生活。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可满人与金女真是同宗,在于我们汉人那可怜的民自尊心。同一个坑我们栽了两回,其实何止两回。面对外敌不是同仇敌忾而是互挖墙角这事儿发生了多少次,最后让外族摘了桃子。还好最近这次民族觉醒了一回,不然我们就改穿和服了。





南洛平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一个新政权,那就是“金”,为了方便与之前的“金”区别我们习惯称其为“后金”。而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台,他改女真为满族,改国号为清,后金变清。但我们应该清楚,这只是国号变了,由于时间间隔太短,我们可以得知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后金即清。

而一般被我们贯以“后”这个字眼的时候,这就证明了大多数人从某种角度考虑“认同”了它是“金”的一个延续,汉与后汉,唐与后唐都是这么个理。所以,金与后金是可能是存在某种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开就是金女真族与清朝满族也存在某种联系。而得益于这个结论,也促使了一个观点的形成,那就是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

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准确吗?满族人真的算是女真族人吗?

一、女真族的形成

如果想要得知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首先要来看看最早的女真族民族由来。女真族作为一个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最早的历史得追溯到数千多年前的肃慎一族,当时的它多被人称作为“东北夷”,不过女真与其联系也不过是它庞大体系之中的一个支系。之后逐渐还有邑楼、勿吉、靺鞨等名称,但其实都是同一个族体在一个不同的时期的名称流变而已。

女真族的直系先人要是真算起来的话,其实属于黑水靺鞨诸部(之所以说这个直系是因为此时的女真先祖更加文明一些,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文化上,而且距离女真这个名称出现时间也不远了)。

说到这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国家那就是“渤海国”。渤海国的的创立者并非是黑水靺鞨一族,而是粟末靺鞨(当时粟末靺鞨在松花江一带,而黑水靺鞨在黑龙江一带)。当初粟末靺鞨与唐联系密切,领袖大祚荣甚至主动学习先进的唐朝体系文化,之后建国并逐渐走向强盛。

不过在辽灭渤海国后,原渤海国粟末靺鞨遗被迫民南迁,而此时境外的黑龙江一带的黑水靺鞨抓住这个空隙乘机崛起了,他们不仅南迁“继承”了渤海国的原领土,他们曾经的所有制度模式也都仿照了,就像一个全新的渤海国,当然了详细的民族构造还是不同的。而这个黑水靺鞨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逐渐改名为“女真”。当然了,之后这个女真也曾有分裂成各部落,直到完颜阿骨打出现统一各部,建立金国。

二、满族的形成

而在金灭北宋后,金国的统治中心就逐渐转移到了中原地区,大多数女真人都与当地汉人杂居融合,只留下部分女真族,而在蒙古灭金后,女真族再次元气大伤,本来就只剩下的部分女真族主动再次与汉人和其他民族融合,这次的融合程度比之前更高,因为这次不单单是有主动,还有被动。这就使得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女真人回到他们民族发源地东北。

而回到东北的这部分女真人,经过元明时期两代变迁,与当地汉族、蒙古族、朝鲜等族再次融合,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女真族了,而是一个新的民族,即“满族”的雏形。对于这个民族我们不能说它是女真族的“进化体”,它其实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的存在。

而从这个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真族和满族其实并没有直系亲属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够完完全全的说满族和女真族人没有关系,他们只是“远房亲属”,而不是“嫡系亲属”,说满族人是女真族人的后裔这句话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毛病,只能说是没有那么的贴切而已。

在金朝灭亡之后,其实女真族就已经是个不复整体的存在,它成为了一盘散沙,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之中已经变成了一个驳杂的体系,很多民族和部落都融入了其中,形成了一个新的个体。

努尔哈赤接班人皇太极曾说的一段话:“我国原有满洲、哈达......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之为诸申......”由此可见,满族人的主体其实是满洲等,和所谓的女真,尤其是金代女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三、满族与女真族的差异

既然说到满族和女真族的关系并非是“嫡系亲属”,那么单单从宏观的历史变迁来看还是过于笼统了。接下来我们来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些推测和证据。

1、文字是文化载体,首先要说的就是女真族和满族的文字之间的差异。

现在关于金代女真族的文字记载大多是在《华夷译语》之中,但是这本书的历史十分悠久,是明朝所出版的,而且这本书中关于女真族文字的记载并不详细,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这个时候,女真族的文字已经不再完整了,更不用说明末的满人。

而且满文和女真族文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一个是音节文字,而另一个则是音素文字,在记载的方面来说,满文和女真文就有了一个很重大的差别。换一种方式来说,那就是满族文字并没有延续女真族的书写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作为近亲后代的满族,并没有遗传到女真族的“双眼皮”,而是呈现“单眼皮”的性状。

2、判断一个民族最为直观的区别其实是在于它的民族服饰与装扮。

这两个民族的穿衣风格有着很大的差距,满人的穿衣风格和中原人很像,都是右衽,这不排除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但是女真族人却是左衽,这种完全相反的服饰文化也能够证明,女真族人和满人,是真的没有什么直系的关系。

当然了两民族装扮也是不同的,虽说都有辫子,但辫子有很大不同,金国女真的发型一般是将头顶和两鬓的头发弄后,往脑后梳两条辫子。而清朝满族我们都是知道的只有一条长辫。

总结

满人和女真族人真的没有关系吗?其实我们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我们先来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江西湖广之间关系一样,江西填湖广这个大家都清楚,江西祖先迁往湖广时期是江西人,但在现在在湖广他们的后代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我们还能称之为是江西人吗?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应该是不能吧。

说有,则是因为历史之上确实有不少的证据证明,这两个民族之间还是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联系的,因为在历史变迁中少部分女真族确实成为了满族的始祖之一。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自称为“金”绝对不是认同他与女真之间的微妙联系,而是因为当时的他想要“攀亲戚”,为自己的镀一层金——我的祖先曾经就统治过中原,我名正言顺。

而到了皇太极,之所以就变为了“朕亦非金之后”,是因为此时的皇太极已经正式站稳的地位了,不再需要“女真族”这一个祖先来为自己镀金,于是便毫不留情的舍弃,虽然有些无情,但是确确实实能从一个方面看出,清朝统治者实际上对于女真族确实没有什么祖先认同感。

其实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文化、战争等多种因素,民族之间都会逐渐杂居融合,这个融合过程有主动,也不乏被动。所以不仅仅是女真族,就是现在的汉族人也不能算是纯粹的汉人了,因为在历史之中,汉族人也曾无数次与其他民族甚至是其他国家民族相互融合。


夏目历史君


女真族不能说是清朝人的祖先,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大融合,就像曾经在两汉时期猖狂的匈奴和隋唐时期的突厥一样,后期消亡之后逐步被汉人所感化,最终与汉人融为一体的。

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金国,南宋时期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游牧民族政权。虽说金国联合南宋灭亡辽宋,但因为本身难以抵挡蒙古进而被灭。金国占据北方之后,逐渐被儒家学说潜移默化,开始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此时所谓的女真族已经与汉人无异。而女真族被蒙古军队打得七零八落之时,大部分势力皆被消除,留下的残余势力退回东北之地休养生息。

这自然就与满清的发展历史相结合,东北沈阳正是满清的发展根据地,而国号“清”是皇太极称帝之时所定,满清前期政权为“后金”,可想而知满清与女真族一定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但是并不能认为女真族就是满清完完全全的祖先。努尔哈赤宣布明朝“七大罪”进而发起了攻击,而在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最开始收编的便是蜗居在东北之地的女真族。随后为了壮大军队力量,开始陆陆续续收录前来投奔的其他民族,逐渐发展为可以和明朝军队抗衡的力量。

所以就单单从这么一点来说,如今的满清并非是女真族的后人。女真族确实是满清一部分人的祖先,但是金国落败之后女真族死伤无数,而在东北之地的女真人又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称为满清的祖先。

但是可以解释的是,努尔哈赤之所以将起义的国号定为“金”,其实原因很简单。金国在与南宋对峙的过程中,可是占据了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中原都被称为皇室正统,但凡是被历史承认的王朝,皆是将中原这一片土地囊括其中。而金国占据北方土地,显然已经成为了正统之位。

而如今努尔哈赤将自己称为“后金”,不正是标榜着自己乃是正统之人,明朝早已经是名存实亡,自己的起义乃是顺应天意,是正义性的为百姓而战。所以后人猜想满清与女真的关系,其实血缘关系偏少,真正有的恐怕是当初的利益关系居多。

同时女真族完全是被满清所同化,南宋时期女真的装饰还普遍是游牧民族的妆容,但是满清的装饰是统一的旗袍,同时在发饰上变化也很大。若是女真族真真切切是满清的祖先,按理来说应该是满清与女真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妆容发饰一致,并非是被满清同化地干干净净。

满清自认为是血统高贵之人,不与汉人通婚,所娶的皇后以蒙古族居多。但是就单单从满清的发展历史来看,满清算是一个混杂的游牧民族而成,并非是单一的血统。所以,论血统高贵,终究满清是太过高估自己,而小看了真正血脉高贵之人。


小镇月明


应该说女真人和满人之间有一点关系,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把自己的国号改为后金。但是要说女真人就是满人的祖先,还是有一点牵强,当然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原因就是这两个民族主要都发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也长年以狩猎为生,生活方式相同,语言文化也相近。

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直到1234年被蒙古所灭,存在了约110多年的时间。金朝疆域最大时,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

1234年金朝被蒙古消灭后,女真人退回到中国东北地区,经过了血腥的战争,女真人元气大伤。退回东北之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而此时的东北地区,也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只有女真一个民族了,而是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民族。

这里面包括女真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这些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在东北地区,慢慢的融合,通过通婚等形式交融在一起,这样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个新的民族——满族就这样出现了雏形。

实际上在这一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过诸如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等民族,这些民族经过大融合,成为了满族的祖先。所以女真只能算是满族祖先里的一支。

女真人不能说是满族人的祖先,但是女真人确实对于满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直到明朝末年的时候,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依然被称为女真。

直到公元1615年,建州出了一个首领叫努尔哈赤,他秉承祖先的遗志,未敢忘记先辈的仇恨,始终牢记大金这个国号,所以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依然是金,为了有别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我们把努尔哈赤建立的叫后金。

二十年后,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把族名改为满州族。之所以要这样改,也正是因为民族成分发生了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女真族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满族统治者从中原又退回到了东北地区。历史仿佛来了个轮回,就像当年金朝的灭亡一样,满族人注定只能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中生存。

由于害怕受到报复,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很多满人纷纷改掉了自己姓氏,从满姓改为汉姓。例如爱新觉罗氏改姓“金”、 钮祜禄氏改姓“郎”、 那拉氏改姓“那”、 佟佳氏改姓“佟”等等。

如今,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幸福生活在一起,满族人也不用再忌讳过去的历史了。不管一千年前发生了什么,不管女真人曾经有过多少辉煌,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的满族人口已经达到了1000万以上,分布于全国各地,每个省都有满族人生活的痕迹。他们和其他民族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为强盛我大中国而奋斗。

同时,满族这个民族,也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但是同时又保持着自己民族特有的风俗文化,令人赏心悦目。


小小嬴政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批西伯利亚通古斯野人被驱逐逃难到明朝边境。当时,明朝皇帝朱棣得知这些通古斯野人到来之后,为了展现大国风范,把这些野人安置在东北地区。朱棣打算扶持通古斯野人,让通古斯野人与东北女真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可朱棣却万万没有想到,通古斯野人首领努尔哈赤吞噬了女真族,接着霸占了东北地区造反成立后金国。

到了明朝末年,通古斯野人已经让明朝无法控制,灭亡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朱棣到死也不会想到,这些曾经的难民,最后居然毁灭了朱氏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