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忌憚李牧,曾一戰斬首秦軍10萬?

高朝波


一、桓齮(秦)戰扈輒(趙)
公元前234年,秦國大軍將隆隆開動。統兵大將桓齮,率領十五萬生猛大軍,浩浩蕩蕩、壯氣吞牛。此戰桓齮早有周密計劃,他從東郡出發,向東北進入趙國東部。這裡黃河分道,地勢平坦,是趙國重要的產糧區。
桓齮分一支三萬人的秦軍圍住東武城,其他軍馬就在方圓百里之內收割糧食。

春秋時期鄭國曾在東周領土上收割糧食,結果東周忍氣吞聲,並未為做出反應。桓齮借鑑這個辦法,希望將趙軍主力吸引過來,進而一舉殲滅。若趙軍主力不來,秦軍也可滿載糧草而回,趙國則要過個饑荒年。
趙國上下聞桓齮奪糧,這比攻打趙國城邑還令人憤慨,趙悼襄王年齡不大,出戰的決心卻不可動搖。趙國這次派出老將軍龐煖欽點的接班人,將軍扈[hù]輒[zhé]。
扈輒統領的趙軍約十萬,人數雖然不及秦軍,但氣勢上可針鋒相對。
此戰桓齮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燒糧!以此混亂救火的趙軍。
在農耕文明中,搶糧是可以的,但是燒糧這個做法,幾千年的戰爭中都很少見。“民以食為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桓齮也顧不得會得罪多少人,至於有無因果報應,先燒了再說。
這場大戰大致情況是,趙軍組織百姓救火,秦軍砍人頭,結果是十萬趙軍被斬首,連扈輒也陣亡了。

桓齮在東方戰場,取得一場自長平之戰以來,斬首最多的一次勝利。在秦軍當中桓齮有了個“小白起”的外號,其他的王翦、楊端和、李信等人,地位都不如桓齮。
二、李牧(趙)戰桓齮(秦)
第二年,桓齮繞過趙國南部的邯鄲地區,登上太行山,從北上黨攻打趙國中部。
桓齮這個打法,有點像白起當年打韓國,從中部將韓國分割為新鄭地區和上黨郡。這次桓齮是想把趙國分割為南部的邯鄲地區和北部的中山地區。
桓齮連克趙國中部赤麗、宜安兩城,邯鄲朝野震動,照這樣下去,趙國不久就會被切割為南北兩塊,屆時離滅亡就不遠了。
由於趙國在一年前把十萬常備軍損失得一乾二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某位將領能力挽狂瀾了,趙國不但需要名將,更需要軍隊!
趙國的軍隊,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常備軍,二是各地守軍。
常備軍自長平之戰損失四十五萬之後,又不斷從各地守軍抽調人手,但是隨著戰爭不斷進行,常備軍越打越少。將軍扈輒統領的那支十萬趙軍,就是趙國常備軍的全部力量。
此時趙國要抵禦秦軍,就不得不令其他地方的守軍來勤王。而各地的守軍,以北邊五郡將軍李牧的守軍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
春平君無奈以趙王遷的名義,令李牧率軍回援南線戰場。將軍李牧,先前低調近二十年,然後大破匈奴,至此時,他又沉默了十餘年。

李牧邊軍鼎盛時期達到三十萬之眾,大破匈奴一役動用十七萬,傷亡四萬五千。後來趙國南方兵員吃緊,不斷催促李牧派軍支援,因此李牧軍人數不斷減少。到這個時候,李牧總兵力僅有七萬六千人,李牧放棄長城一線,留一萬三千人守住北方個要塞,領六萬三千人南下馳援。
比較一下桓齮和李牧,從名氣上看李牧並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桓齮的主要戰績來自對付趙國,他先後攻克過趙國東北河間、南部和中部多處城池,還有過全殲趙國常備軍十萬的記錄。
在秦始皇的三大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中,桓齮的戰功比王翦更輝煌,剛出道時三大將軍的座次是王翦、桓齮、楊端和,如今隨著各自戰績的不同,已經悄然變化為桓齮、王翦、楊端和。(王翦的赫赫戰功,是桓齮兵敗後才有的)
桓齮綽號“小白起”,是秦始皇帳下頭號猛將!
李牧,在北方為將三十多年,趙國一個邊地鎮守的將軍。即使李牧曾經大破匈奴,也有過攻佔燕國城池的記錄,可這些戰績都是他統領北方守軍創造的,此前李牧從未統領過趙國的中央軍(常備軍),也從未與與秦軍作戰。
趙秦兩軍,在肥累相遇。李牧南下之時,沿途在中山境內補充一萬多兵力,軍力達到近八萬。
李牧令趙軍列營,建造壁壘,堅守不戰。李牧還大玩防禦匈奴的那些招數:每日殺幾頭牛犒勞軍士,訓練騎射,就是不出戰。
李牧大破匈奴之前,近二十年時間都是這個堅守不出的戰術,桓齮眉頭緊皺,對部下道:“昔日廉頗以堅壁拒王齕,今日李牧亦用此計,若我不變,則難破趙軍。”
桓齮作為嬴政帳下立功最多的大將,當然不願意把自己耗在這,讓王翦、楊端和等人在其他戰線上搶了戰功。於是桓齮分兵一半七萬餘人原地對付李牧,親自領七萬餘大軍向南攻打甘泉城。
桓齮的意圖是,你不動我就向南,一座一座城池攻佔,一直到打到邯鄲。
趙軍中軍大帳,李牧抖抖白黑相間的長鬍須道:“秦軍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也,兵家所忌。秦軍攻甘泉,其營必虛,又見我堅壁已久,不為戰備。不如攻其營,若襲破其營,則桓齮之氣奪矣!”
夜晚來臨,李牧佈置大軍。天昏地暗排兵,月下風前佈陣。
前隊步兵,抬著木板,架在秦軍營寨前的溝渠之上,又移走拒馬,清除荊棘等障礙。雖然秦軍用箭矢還擊,然而夜色正濃,秦軍不敢倉促出營,一盞茶功夫秦軍營寨之外的障礙全部被清除。
隨後趙國北方大軍齊往秦軍營寨殺來,雖然遭遇秦軍激烈還擊,但仍用繩索拉倒柵欄,數萬騎兵湧入秦軍各個營寨。

此戰秦軍吃了兩個悶虧,一是夜色中倉促作戰,未能出營寨阻擋趙軍,讓趙軍迅速清理了營寨外的障礙。二是營寨內作戰,秦軍無法有效組織方陣,以致趙軍大量騎兵如入無人之境。
秦軍營寨之內,燈影戰馬,火映將士,長戈猛刺,弓箭齊射。馬蹄下傷者哀嚎,只殺得滿營喊聲沖霄漢,星月無光,蒼天叫苦。
桓齮將軍隊分為兩部,結果證明並不妥當,當年胡陽在閼與之戰犯下的錯誤,桓齮又犯了一次。
桓齮其實做好了趙軍攻打營寨的準備,因此留下一半的兵力。可是桓齮沒有料到,趙軍的戰力如此兇猛,據營堅守的秦軍,居然被李牧的趙軍攻破營寨,只要少部分人逃出去。
桓齮聞訊,立即統領另一半人馬,沿途收拾殘兵,來找李牧決戰。
按照常理推論,李牧用同樣數量的人馬去攻打秦軍的營壘,秦軍近乎被全殲,李牧軍肯定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毫無疑問是慘勝。
桓齮也是這麼考慮的,他要趁李牧軍傷亡慘重且疲憊不堪,用生力軍來一舉扭轉戰局。
桓齮想的沒錯,可是李牧卻並不是一般的名將,李牧用兵從來不循規蹈矩,也無章可循。這次李牧軍攻下秦軍營壘,趙軍雖損失不小,卻並未傷筋動骨,因為趙軍騎兵不但人數眾多,而且戰力接近匈奴,衝擊力極強,這是秦軍此前幾乎沒有遇到的情況。最為重要的是,趙軍慷慨激昂,同仇敵愾,趙氏家族的號召力依然強大。
而李牧已經做好,與桓齮的秦軍一戰高下的準備。
李牧重整軍隊之後,趙軍尚有騎兵三萬,步兵三萬可用。此時的桓齮軍,則依然有七萬餘大軍,軍力上桓齮還是佔優。
秦軍逼近趙軍之後,發現趙軍主力正往北撤退,也就是往滹[hū]沱[tuó]河方向撤退,按照常理推測,趙軍應該是計劃退守到滹沱河以北進行休整。
桓齮令秦軍分為幾隊先後追擊,力圖將趙軍主力殲滅在滹沱河以南,但桓齮也保持著幾分謹慎,只有前軍一萬餘人飛馳急追,後面的隊伍做好支援準備。
事實上桓齮的謹慎完全是對的,因為李牧軍在滹沱河附近集結之後,並不渡河,忽然調轉方向,向秦軍迎擊過來。
一個黃昏之際,趙軍偃旗息鼓,人銜枚,馬摘鈴,如狂風般集卷而來,秦軍前部遭遇包圍。
李牧用兵,很重視左右兩翼,破匈奴如此,打秦軍還是如此。就像足球比賽當中的主教練,很喜歡制定左右邊路,兩翼齊飛的戰術。
一萬多秦軍陷入趙軍的重重包圍,又一次近乎被全殲。爾後趙軍馬不停蹄又向桓齮的主營發起衝擊,秦軍再次失利。
桓齮意識到敗局已定之時,秦軍尚有近七萬餘人。他指揮秦軍層層保護後撤,意圖撤回井陘。到了太行山上,李牧軍要追擊就不容易了,秦軍兵敗而山不倒。
可是李牧似乎早就料到秦軍的撤退路線,沿途居然有其他趙軍分路殺出,讓秦軍防不勝防,這才一敗塗地。
桓齮軍第一波撤退的軍隊離井陘尚有數十里,秦軍大部都被趙軍偏師纏住,後面李牧的主力追兵給秦軍的壓力很大。
山嶺之中,桓齮在數十名親兵策馬護衛下,忽然數趙兵不知從哪兒殺出,舉著明晃晃的長矛,厲喝連聲,往他們的坐騎狂刺。

桓齮的護衛不等主將下令,爭先恐後挺身而出保護主將。桓齮額頭閃現一滴冷汗,連主將身邊都出現趙軍,秦軍此時已經完全被趙軍截成若干段,各自為戰。
桓齮猜到李牧大概連“7井陘”也拿下了,若自己是李牧,既然前面的計劃做的這麼細緻周詳,絕不會忘記拿下通往“井陘”的路口,徹底堵住秦軍歸路。
桓齮逃命的功夫不愧“小白起”稱號,至關緊要時刻,他將秦軍分為兩部,大部分人馬繼續向西撤退到井陘。而他自己領著數百騎,反其道而行之,向東北方向疾進。
桓齮這個當機立斷的決策,讓李牧軍絕對不能魚與熊掌兼得,李牧軍要麼改變計劃,在“7井陘”阻擊撤退的秦軍,要麼重兵去追擊秦軍主將桓齮。
最後李牧還是選擇殲滅大部分秦軍,只派少數追兵向北追去,桓齮得以逃往燕國。
桓齮去燕國的初衷是因燕國與秦國為盟國,他可以借燕國返回秦國。但是秦軍這次損失太大,傷亡過半,餘者逃竄,十餘萬人灰飛煙滅,桓齮料到若是回國,難逃殺身之禍。桓齮不敢歸國,改名叫樊於期,在燕國滯留下來。

地圖帝


戰國時期各國將領,作戰對象多是名國之間內戰,可李牧不同他前半生作戰對象外族匈奴,且在與匈奴作戰,以步兵大兵團全殲匈奴騎兵大兵團且殲滅數十萬的戰績,開歷史之先河。

公元前235年,擊敗秦國大將恆奇,殲十萬秦軍,是當趙國之長平之戰後少有之大勝,也是秦始皇時期第一次遭受最慘重損失。

公元232年,李牧以各個擊破戰術,擊敗了李信,蒙驁兩路秦軍入侵,也是趙國曆史最後一次對秦軍作戰的勝利,幾次對秦國作戰(除王剪外)秦國當時名將他幾乎全敗在他手下,終未逢敵手,是秦王贏政統一大業面前,李牧彷彿就像一條不可撼動長城,

公元前229年,秦王派王剪,楊端,再次出兵攻趙,這兩位多當世名將,終於有了對戰的機會,當時趙國經過大戰,以無力再經歷大戰,人心浮動,王剪部隊直下井頸關,切斷了趙國逃亡之路,楊端幾十萬大軍真下邯鄲,這麼處境危險之戰,卻被李牧南守王剪,北攻楊端本部,幾番交戰之下,雙方平手,王剪行離間之計,前有長平之戰,以趙括帶廉頗,後有趙王括冤殺李牧,李牧是戰國末期六國中,維一能與秦軍抗衡的最傑出名將,


壓力給我


一個正常的領導者總會忌憚強力的競爭對手吧,在秦國當時的情況雖然強,但是也不是無底線的,秦始皇希望能在他在位期間統一天下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在位多少年,好像李牧這樣逆天的戰神一個不好把統一戰爭拖延個十來年其他五國有時間發展起來他還不後悔死了?所以忌憚肯定有啦,這個問題有點無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