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青雲計劃”應該杜絕“論文體”

在今日頭條看到一條有待核實的消息:今日頭條“青雲計劃”近期迎來鉅變,頭條官方已在內部明令杜絕“論文體”文稿。如果確有其事,應該點贊。

筆者曾經在微頭條跟帖,對有些作者發文說自己一個月獲得“青雲計劃”獎十多次甚至二十幾次,頗不以為然,如果這些頭條作者不是誇大其詞,那會讓眾多頭條號自媒體作者感到悲哀。

相信許多讀者都拜讀過一些“青雲計劃”獲獎作品,確實不乏佳作錦章,也確實大多是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數千字,實話實說,筆者沒有認真從頭到尾讀完過一篇。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應該杜絕“論文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論文體”不是一種準確的說法,但意思很明白,筆者看到的問題是,有些“青雲計劃”獲獎作品,看不出來到底是長篇通訊還是“學術論文”,或者二者都不是,或是二者混淆,但都不應該在自媒體平臺得到青睞,更不應該得到“青雲計劃”的青睞。

筆者長期從事媒體工作深知,就媒體報道來說,不管是消息、述評、側記,還是專訪、通訊,篇幅適度很難把握也最重要,尤其是消息最難寫,也就是業界圈內人士常說的“短新聞最難寫”,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幾乎每年都舉行“短新聞大賽”。

當下有一種不好的傾向,就是一些自媒體作者似乎忘記了自媒體寫作最重要的是自己寫的東西讓人看得明白,相反,硬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非得把本可以用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長篇大論”,還不時拽上一些生僻怪誕字詞,讓人不知所云,對此,“青雲計劃”不應該鼓勵。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應該杜絕“論文體”

寫作


再者,就“論文體”而言,有的獲獎作品題目大得嚇人,有的應該是碩士或博士論文應有的題目,怎麼可以在自媒體平臺發表?殊不知,寫論文最重要的原則和技巧就是“小題目大文章”。

借題發揮一下,近來閱讀一些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救助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的報道,對一些長篇大論的報道也是不以為然。


一些報道動輒就是千字文,諸如“採取得力救助措施20條“之類,沒有指要重點,不看閱讀對象,尤其是導語寫得不及格,把本有的“乾貨”淹沒在長篇大論的字裡行間。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應該杜絕“論文體”

寫作實踐與思考


可以說,當下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管理經營者以及員工,無不心情複雜而七上八下,哪有功夫和心情去閱讀細看,所要求和關注的只是“乾貨”,這提醒我們自媒體作者一定要記住寫的東西給誰看。

前天,在今日頭條看到一篇短而精的報道不禁點贊,附後供參閱: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總統馬克龍宣佈全國進入“戰爭狀態”,採取強力措施助力企業渡難關:自3月17日起,暫停徵收企業所需繳納的房租和水、電、燃氣費用,大範圍推廣“部分失業”措施,政府承諾為企業銀行貸款提供3000億歐元的“國家擔保”。馬克龍表示,“不會讓任何企業處於破產風險之下,也不會讓任何法國人失去收入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