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疫情期間的家居護理(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了嚴峻的疫情,對醫療秩序產生了衝擊,加強隔離觀察也給就診帶來了困難同時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影響。本文中將列舉了腫瘤患者居家治療、休養期間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了需要注意觀察的事項及簡單可行的處理方法,旨在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提示。

腫瘤患者疫情期間的家居護理(四)


白細胞減低

許多的抗腫瘤治療和疾病本身都會導致體內血細胞計數的改變,偏低的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增加感染的風險,當患者白細胞偏低時,需要密切觀察感染相關的症狀,以便得到妥善及時的治療。

當患者出現體溫升高,傷口及周圍皮膚呈黃紫色,或其他部位有類似的現象,新出現咳嗽或者氣促,腹痛,寒戰與出汗,排尿時有燒灼感或者疼痛,口腔潰瘍或出現白色斑塊時應當提高警惕。平時患者因測量體溫,注意保暖,多喝水,避免去人群擁擠的地方。

血紅蛋白減低/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減少,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常見,通常表現為乏力,但大部分人也能在血紅蛋白低於100g/L的時候仍沒有特別不適的症狀。

當出現乏力,或原有的乏力加重而導致不能保持原來的體力活動,皮膚、粘膜、甲床蒼白、頭暈、虛弱、大便中有鮮紅或暗紅的血或者黑便或者嘔吐物呈深棕色或鮮紅色,其中最後兩項提示可能伴有出血的症狀,這可能是導致貧血的原因。

患者應當平衡休息和活動的時間,合理規劃時間和精力,在精力好的時候完成重要的事,平衡飲食,增強蛋白質的攝入,如魚、肉類、牛奶、奶製品、堅果、豆類、豆製品等。如無特殊情況每天喝8-10杯水,或用其他液體替代水,但不應包含酒精飲料。

血小板減低/出血

腫瘤本身和抗腫瘤治療均可能導致血小板降低,血小板主要起凝血的作用。

患者應當注意大便的顏色,是鮮紅,暗紅還是黑便,皮膚是否出現新的淤傷,是否有嚴重的頭疼,眩暈,視力模糊,關節或肌肉疼痛等症狀。若發現出血,應注意出血的部位(如:口腔、鼻腔或便血),嘔吐物是鮮血,還是像咖啡一樣的深棕。

噁心/嘔吐

噁心是一種特殊的主觀感受,是胃部不適,有緊迫欲吐的感覺。嘔吐是胃裡的東西逆流從嘴裡吐出來的情況,噁心和嘔吐可互相伴隨,也可獨立發生。即使在沒有食物或者吃任何食物的情況下,也能發生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由於吃了不乾淨的食物,也可能是放化療引起,另外疾病本身也會帶來噁心嘔吐的症狀。不同的人症狀表現和誘因會差別很大,同樣的治療方案,有些人可能沒有或者只有輕微的反應,但另一些人卻必須用藥止吐。

如果噁心是發生在兩餐之間,可考慮改變進餐習慣,少吃多餐,並在睡前吃點點心。緩慢小口的喝一些涼的清流食,避免熱食可以減少食物散發的氣味,避免油膩,油炸,辛辣,特別甜的食物。如果治療期間不希望吃紅肉和肉湯,可以嘗試其他的蛋白質來源,例如:魚肉、雞肉、豆類和堅果。飯後儘量保持1小時的上半身豎直後再躺下休息。可以嘗試每天少量多次的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例如布丁,冰激凌,酸奶等。可以嘗試用輕音樂,喜歡的電視節目或人的陪伴來分散注意力。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醫師一陳智娟,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