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211大學工科男,失業快一年,壓力巨大,連銷售的工作都不怎麼找的到,怎麼辦?

遠方的瓢蟲123


首先對你的遭遇表示理解,也能體會到你此時內心的焦灼和巨大的精神壓力,畢竟我也曾從很長一段失業期中艱難地爬出來過。但你必須明白的一點是:沒有人是容易的!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苦楚,每個人的生活都不輕鬆,不願意接受,那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現狀。吐槽、抱怨、擔憂根本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只會徒增煩惱。

而題主你的當前處境是非常危險的,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行動起來。基於你的問題描述,我簡單給你分析一下:

一、到了一定年紀,學歷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硬實力才是根本

  • 題主你的學歷條件的確佔據優勢

之前看過一個段子說:985是軟臥,211是硬臥,普通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專科擠廁所,其他的趴火車頂上。只要到了目的地,沒有人在乎你怎麼來的。

笑過之餘,不免覺得頗有道理,但它也蘊含著有一個心酸的事實:獲取同樣的東西,學歷越好的人,過程相對更輕鬆。所以不得不承認,單就學歷來講,題主你211院校畢業,在參與同齡人的職場競爭上,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因為學歷也是你能力的一部分,學歷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你的學習能力強。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沒有人會願意花時間來慢慢發現你的才能,只想通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篩選到最滿意的那一波候選人,而以學歷設置關卡就起到這個效用。

有的人可能不服,說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都輟學了,照樣如此成功。但你不知道,他們輟學時就讀的學校是哈佛大學。

  • 學歷的重要程度會隨著進入職場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弱化

進入職場,學歷因素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畢竟很多單位,在招聘條件一欄就會標明最低學歷要求。比如世界500強企業招聘,要求985畢業生,那二三流學校的學生,在篩選簡歷的環節就已經被排除在外,根本不可能進入到同個職場。

但一旦進入同個單位,大家都是這個單位的員工了,除非職級區別,否則基本上都是拼實力的,包括工作經驗、能力、知識、技術、為人處世、情商、人脈等等。學歷的作用會被不斷弱化,它只是你進入職場的通行證,而不是萬能匙。

二、失業一年,你有反思過自己麼

失業這個詞,估計是當代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詞了。題主你失業1年,這個空窗期是相當長的,不知道你這一年來都在做些什麼?有反思過自己嗎?這麼長一段時間裡,都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肯定還是在你自己身上。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 直面內心,分析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和對策

你可能以前一直有種自我優越感,不能接受現在失業的自己,但已經過去1年了,適應也該適應了,反省也是時候反省了。畢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短處,取長補短,認清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想想為什麼一年了,你還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是自己的能力不行,還是高不成低不就?還是遷移過來定居的小城市裡沒有自己的專業工作?亦或者你有自己的其他苦衷?建議最好能做一個SWOT分析,將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遇、威脅一一列舉出來,更全面的剖析自己。

  • 放低姿態,找份工作先過渡再打算

題主你現在38歲,估計也已經成家,正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兒子,也是爸爸和丈夫,你肩上的擔子可一點也不輕。你描述中也知道自己壓力巨大,但我不明白的一點是,為什麼這麼大的壓力之下,你還能失業一年,這一年來你是否幾乎沒有經濟來源,都得靠啃老或者妻子扶持。那你一個男人的擔當何在?

不要再拿高學歷傍身,過去的成就只是代表過去,好漢不提當年勇,咱們還是得立足眼前,放眼未來,把日子過好,過踏實。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擔起責任來。咱們就先找份臨時工作來過渡,比如你搞IT運維的,那你先去應聘公司的運維工程師,以你的學歷和經驗,找個基礎崗位沒問題的。再不濟可以先去送個外賣,跑個滴滴吧,先賺點錢能過生活再做別的打算。

  • 業餘時間多充電,提升技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空閒時間不妨多靜下心來充電學習,提升自己。比如說你是做自媒體圖文的,那你就要多讀書多參加論壇,多聽前輩意見,最好能找個領域的大牛帶你,給你指點迷津,少走彎路,多總結多積累。比如你是程序員,那你就要多敲代碼,多學習編程課程,多專研技術提升。比如你是做會計的,那你就要多看書寫題,爭取考下幾本有用的證書。

總之,你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專研,堅持學習充電,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出來,跟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瞬息萬變的社會無情淘汰。

三、銷售工作不是你想幹就能幹

很多人把銷售工作想的太理所當然,以為都是大街上見人就招呼去看房的售樓小姐,其實不是的,基本上每個公司都有負責銷售業務的部門,有的職位還非常高大上,而且基本上90%的CEO都是銷售出生,銷售幹得好的人,一般自己出去創業也不會混的太差。

所以我們心態要擺正,不要對銷售工作有任何歧視心理,在一些行業,銷售這個工作做的好是非常賺錢的。但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很多銷售都不咋地呢?原因在於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幹銷售。銷售其實是個投客戶所好,互利共贏的過程,怎麼拿捏那個度,怎麼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去給對方"洗腦",就要各憑本事了。

題主你是理科男,一般來說,理科生比較不那麼能說會道,但勝在邏輯思維清晰縝密,只要你有興趣且擅長也可以開發。所以主要問題就聚焦在了你是否感興趣,是否擅長的層面上。

  • 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對一個事情感不感興趣,和個人性格有關。如果你是個木訥呆板,追求穩定,喜歡專研技術,不喜歡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你幹銷售,註定是痛苦而難以成功的。

  • 擅長。擅不擅長做銷售,需要看幾個方面的能力:口才、同理心、自我驅動力、共情力。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或者經過長期訓練培養出來的,是沒有什麼速成班可以上的。有時甚至還要表演,說些違心的話,只為業績服務。

所以說,銷售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做的好更是難上加難,不能一找不到工作就去幹銷售,況且這樣也會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路徑打亂,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總而言之,學歷好的確是優勢,但你即將邁入不惑之年,學歷的優勢作用也將會越來越小,不必過分強調自己曾經的輝煌。一個真正成熟的職場人,不會放任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這麼久的斷層,也不會不顧家庭壓力而過分哀怨。行動起來吧,先就業再擇業,填飽肚子,過好日子,分析當前局勢,謀求未來發展,才是最好的出路。

感謝閱讀,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心念HR


我比你更慘,今年39歲,8月份我從一家大公司辭職,放棄了月薪38,000的工作,一門心思的"創業",就把前老闆的一家管理諮詢公司轉到了我手上。

所謂創業,其實就是做自媒體,這下好了,每月固定收入直接從38,000降到3800,這3800,還是頭條簽約給的。大家都知道,自媒體收入不穩定,全看你能不能出"爆款"10萬+,還要看粉絲基數。

爆款多的月份,收入過萬還是比較輕鬆的,沒啥爆款也只夠生活,每天神經繃得緊緊的,一刻也不能停的寫文章、搞問答、做選題。

好在我個人比較喜歡幹這一行,否則是堅持不下去的,看了太多的人,做事三分鐘熱度,幹不了多久就“改行”了,改來改去的,最後也沒幹成啥。每當感覺很累想放棄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動力,加加油,問一問自己的初衷究竟是為什麼?

當然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畢竟人不是機器,適當的犒賞一下自己很有必要;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充電,更新自己的大腦,這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結合到題主,你年齡比我小,還是211的工科男,先天的條件和資質比我強多了,竟然還失業一年多,實在讓人想不通,難道是廢人嗎?乾點什麼事不行?非要一天到晚都想著打工?就看你願不願意彎下身子,踏不踏實,這是我比較關心的。

不知道你這麼多年做的都是什麼工作,為什麼不堅持在這個領域幹下去?現在感覺走投無路了,竟然想著要去做銷售,你以為銷售人人都能幹嗎?你以為銷售就那麼門檻很低?千萬不要小瞧了,如果想幹這個早幹嘛去了?估計還是當初仗著自己年輕和畢業的學校、專業比較好吧。

一年多失業,如果是我,估計早被罵死了,畢竟一大家子都靠我生活。我覺得你應該要有擔當一點,不要當廢柴,更不要啃老本,一個人能夠立足於世,是很不容易的,要給一點自己生存壓力,不要飄飄然,躺在溫柔鄉里睡大覺。

我給你的意見是,不要想著去幹銷售,那不是你擅長的,更不要東京西京、朝三暮四。幹自己熟悉的工作和領域才靠譜。

你不是理工科畢業嗎?工作應用領域很廣,可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你不挑三揀四,總是能找到事幹、獲得一份收入的,怕就怕你眼高手低,不肯吃苦出力。

如果你那麼懶,真的沒有人能救得了你,也別再哀嘆和矯情了。送你一句話:自助者天助!

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踏實點吧,你的境遇跟目前我的境遇很像,一樣的市內一流大學畢業,國企幹過,創業創過,大學組建的一個培訓機構,自己退出,現在的同學都身價過億,前幾年也再次創業又賺了一兩百萬,但兩年行業遇到滑鐵盧,把之前積累的財富基本耗盡,加上一次失敗的婚姻,把所有的身外物全部留給了她跟孩子,現在是四處借錢度日,也想找個工作,但始終不能靜下心,還想博一把,可惜折騰了半年,只是讓自己的債務越陷越深!這半年,又遇到自己人生最想要娶的女人,但是相處了幾個月,開始還挺好,最近她說我還是不成熟,她媽媽覺得我太窮!她也覺得不適合!每次看到她從一個比我還長得還戳,比我開的車還不如的男人車上下來時,我心裡那個難受!比用刀扎心還痛!但那又怎樣呢?“你不適合我!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嫁給你的”這句話,是所有被拒絕過的男人的悼詞!心瞬間就死了,這個時候,這樣的際遇,沒有人同情你,沒有人能幫你,你現在所要承受的一切,無非都是你自己以前造的孽所要承受的!還能怎樣,除非你不活在這個世上,還是隻能自己舔舐你的傷口!能幹什麼,先幹起來!就像她說的一句“做好自己吧,讓自己變得強大!”別挑做什麼,你能做什麼就先做什麼!一定會有出路的!共勉!


天雨哥哥帶你賺錢


38歲的211本科,我猜想題主本身人必然不笨,應該自己也能找到一些辦法,現在還在迷茫或者是詢問怎麼辦,更多應該沒想清楚接下來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才能讓人生變得更好?

題主是一個男性,畢竟要面臨家庭生活上的負擔,38歲的年齡就意味著還有近20年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好的切入點,還能有新的事業發展與突破。

如果題主有打算自己創業,做點兒事情,子佳能給的建議不多。但是如果還是打算在職場上奮鬥一番,結合這些年的HR經驗,可以給題主一些建議做參考。

不要去找門檻較低、與自己過往工作經驗不相關的崗位。

為什麼有這種建議,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用人部門不太看好,能獲得的面試機會也不會很多。

因為尋求的崗位門檻低,用人部門一般更情願用一個年輕人,重新培養,畢竟性格、能力還未完全成型,時間和精力也還充沛,而一個38歲的人真的是不具備什麼優勢。

即使題主真的有較大的培養潛力和能力,等過兩年發展起來了,可能也過了能被公司重用的好時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情願花大價錢培養管培生,也不會從市場上去,招聘一波經驗豐富的,年紀較大的人員的原因。

2、與過往工作經驗關聯性不大、門檻較低的工作,大概率未來也缺乏更好的發展空間。

門檻較低,決定了面臨的競爭就容易激烈;而與過往的工作經驗關聯性不大,決定了題主所能發揮的優勢必然就會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相當於一個已經從事某一項運動一段時間的選手,突然決定要換一項運動,重新熟悉規則,這不僅僅是和別人一樣的從零開始的起跑線,你本身可能還要花時間,去“忘掉”過往十幾年形成的習慣。

這樣對比,相當於過往十幾年的經驗,不僅沒帶來較大的助力,可能還限制了的想象和發揮空間,產生副作用。

既然目前還在糾結,就說明對於未來還有一定的追求,那麼浪費過往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重新開始,就顯得毫無必要。

覆盤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優劣勢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能夠嫁接到別到工作當中去,形成能力再遷移。

對題主最熟悉的人是你自己,所以覆盤過往十幾年自己做的最多的事情,獲得了最多的工作經驗,先把這些回憶覆盤清楚,有工作經驗必然會比沒有做過類似崗位的人要強。

至於如何認識自我的優劣勢,其實方法很多,包括常說的SWOT分析、自我生理和心理認知、社會評價、朋友親人反饋等等,在這裡子佳就提一點小的思考建議:

不斷的回憶和思考自己在職場中曾做過的事情,然後總結自己當初為什麼這樣做,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有沒有更好的思考路徑、落地流程、解決思路。

將這些事情背後體現的自己所具備的抽象能力寫出來,接下來就是組合自己具備的能力,在找不到和過往經驗相關的工作崗位時,可以考慮與能力關聯性強的崗位。

這種尋找關聯性崗位的背後邏輯,就是常說的“能力遷移”。通過能力遷移,讓過往積累的能力可以應用在新的環境下,而不至於要從零開始。

作為HR,我們常從三個維度對一個人的能力情況進行分解:專業知識儲備、操作技能實踐、核心能力素質。

對一個崗位來講,專業知識的儲備是必備的,也是換崗、跨行業比較難以“遷移”的部分,必須要重新學習和熟悉。

但是操作技能實踐和核心能力素質確是可以“遷移”的能力部分。

在《超級個體》一書中,也對“能力遷移”有較深入的解析,並深化的討論和分析了“正遷移”和“負遷移”的問題。

  • 正遷移指的就是輸入和輸出一致的能力,會對接下來的情況產生正面效果;

  • 負遷移則是指輸入一致,輸出不一致的能力項,會對事情產生阻礙和干擾效果。

比方說:

編輯的寫作能力,無論在哪個平臺,什麼樣的情況下,哪怕是寫作不同的題材、內容,但是對於文字的凝練和駕馭能力,文章結構的把控能力,都是能力的一種正遷移;但是還是編輯崗位,假設原來是官方發聲的媒體機構,輸出內容主要是圖文形式,突然改為是在娛樂媒體上以視頻甚至是直播方式呈現稿件,其原有的思考路徑就可能負遷移效果,因為其過往習慣性正統、嚴謹、可修改的寫作能力,無法適應多變、直接、甚至帶有一些戲謔的娛樂成分。

所以作為題主,更多現在要思考的是:

自己的核心能力素質項是什麼,操作技能是什麼,哪些有可能對於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有幫助,屬於正遷移,可以強化;哪些可能產生負遷移效果,需要避免。

結語

到了這個年齡,不可避免會面臨職場更殘酷的審視和競爭壓力,題主先不用頹廢,其實大部分的職場工作,都具備類似的技能和底層能力要求。

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並思考如何把它們運用到新的領域中去,以尋求更好的發展。

我曾經有個朋友,學IT技術的,C語言比較強,但是30多歲突然發現和市面主流的語言脫節,覺得自己過往工作經驗和技術能力全部作廢,一度比較頹廢。
但是最終分析下來,發現市場上更缺的不是技術能力,而是技術背後對整體生意邏輯的理解以及配套IT技術系統框架性設計思路的思考能力,而這個能力正是他這些年工作的強項。


我是子佳看職場,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北大曾經有個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去賣豬肉的,媒體採訪他的時候,他說給母校丟臉了。

但是曾經他的豬肉生意一度做大了,還註冊了自己的品牌。

北大的學生可以做科學家,文學家,可以從政,可以是高級職業經理人,為什麼就不能賣豬肉?這是曾經這位北大屠夫在北大演講的時候說的話。

而你,38歲了,失業一年沒找到工作,還不忘提醒自己是211大學畢業生,你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嗎?人到中年,你還不能放下身段,放下那顆高傲的心,為了生活多做一些嘗試嗎?

雖然人到了38歲,都會遇到中年危機,但你的情況不止是中年危機,而是你沒有調整好心態,更是由於過去一直沒有做好人生規劃而造成的。

請問作為211大學畢業的你,工作期間取得了哪些技術成果?你掌握了哪些核心技術優勢?在工作方面你有哪些核心競爭力?

請問你工作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考個研究生提升一下學歷嗎?還是你覺得211理工畢業生這個身份能讓你吃一輩子?

請問你工作這麼多年嘗試著去考公務員了嗎?你沒有想過自己能力有限,而又不去努力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呢?

請問你38歲之前嘗試過創業嗎?你想過自己能試著去做一些創業的項目嗎?你能獨立做創業項目分析嗎?


如果以上你都沒有想過,也沒有嘗試過,沒有經歷過,那麼你現在能降低身段嗎?去跑滴滴怎麼樣?去開個雜貨店怎麼樣?為什麼你可以一年不工作都不去嘗試一下這些門檻低的工作呢?


211理工大學畢業生,曾經讓你覺得很驕傲,可是你離開大學後竟然沒有掌握到至少一份確保收入的技能,只能說你還不如那位北大屠夫。

忘記自己曾經驕傲的身份,放下身段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至少承擔起你中年男人該承擔的責任,不能再失業下去了。

至於未來,可以重新規劃,畢竟還不算太晚。


譚談流程


不一定非得找工作,可以嘗試自己做點什麼小創業,很多時候上學把人學傻了,就只把自己侷限於找工作,找好工作上面,而沒有去想著去創業乾點啥,哪怕擺個攤啥的!

我今年36歲,大學畢業十五年了,一畢業就來到了遙遠的新疆在國企從事棉花工作,算是混了十五年,浪費了十五年大好光景,以前也從未想過自己創業乾點啥,就是在單位混日子,在上班期間嘗試了擺攤,然後開網店賣新疆棉花,棉花被,一直兼職做了七年,現在正逢企業改制,鼓勵分流,也就離開了工作十五年的企業,專職做網店,和家人一起做棉被生意,現在開始彈棉花,自產自銷賣棉花被,雖說辛苦,但很自由,收入也比上班要強一點。

大學畢業時,也是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回去幹彈棉花,別人賣豬肉的北大生都賣出了名堂,我們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去彈棉花或多或少有點相似,只是他做成功了,我們還在路上!加油,不要把自己侷限於給別人打工上面,這個年代雖說創業不容易,但在互聯互通的網絡高速路上還是有很多創業機會的,可以試著去做做,邁出第一步永遠是最難的!






西域暖陽之棉被哥


人生總會有低谷有高潮,也許現在就是人生的低谷,但總會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說下我朋友的經歷,快40歲了,一直以來在一個行業自己做生意,不好不壞。今年這個行業非常不景氣,倆月賠了十來萬。想出去找工作,學歷低,年齡大,根本找不到工作,頹廢了好幾個月,後來遇到機會和朋友合夥兒又做了冷庫生意。目前,一切都在慢慢好轉中。

所以,有時你以為是沒有路了,其實是到了你的另一個起點,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了。



飛揚2006


38歲,又是一箇中年危機的問題,每次看到都有點扎心,感覺到強烈的危機感。

小編今年36,四流專科學院畢業,學的專業與現在的工作沒有半點關係,今年本命年有點不順利,換了幾份工作,好在是換工作順利,今天這家公司辭職,明天就在其他公司上班了,無縫連接。在我看來題主的職業規劃應該沒有做好,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在一個領域裡深耕,38歲,最起碼也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還有一個響噹噹的211名校文憑。

其實這個社會並沒有虧待中年人,不要老是一味的去說中年危機,危機源於什麼?談談我的想法:

案例1:40歲的朋友從公務員停薪留職,到深圳跑業務,10年的時間只跑一個領域的業務,10年時間,經歷過創業虧到一無所有再到深圳兩套房,身價千萬!

40歲,即是危機,也是轉機,建議題主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與壓力,選擇同行業低起點的工作,就算是做銷售,也要找個你懂產品的行業吧,不然你怎麼銷售,哪家公司敢用一個38歲生手的銷售員。所以,在一個領域深耕非常重要,專注=權威+專家,自然就沒有中年危機了。

案例2:我認識很多臺灣人,他們到大陸企業來做臺幹,管理層年輕人很少,都是40歲以上的人,他們很多都是來自臺南的農民家庭,大多數初中畢業、高中畢業,走上社會也是做最普通的一線員工,但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我認識的臺幹中,90%的人有上夜校的經歷,選擇的學科也都是符合自己職業規劃的,他們步入中老年,依然是各大企業的“搶手貨”

專注職業規劃領域,加上不斷的學習,他們依然沒有中年危機,反而成了老闆眼中的古董,越老越值錢。

建議題主:

一、不要迫於生活壓力而亂投簡歷,HR也能通過你申請的職位來推斷你的能力,這樣只會讓你自己越來越掉價,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職業瓶頸。

二、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哪怕是多麼的不喜歡這個行業,但起碼它能讓你走出目前的窘境。其他的領域、行業工資高,福利好,但不適合你,或者說人家看不上你。

三、堅持學習,211畢業證並不是求職寶典,寶典是你能拉開與別人的優勢差距,這就需要你放下211名校畢業生的架子,好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做一名在企業有身段的人、不可替代的人。

忠告題主:一年的時間都在找工作,並且還很迷茫的人,凸顯了你的個性,你是一個沒有規劃的人,如果你有規劃,每天專職找工作,到目前還是一事無成並且還不知道錯在哪裡。你剛愎自用,殊不知小學生用了十多年的時間都超越你了,醒醒吧,211畢業生不稀奇,再不專注工作領域,不好好的學習其它技能,別說現在的中年危機,接下來就是老年危機了,不是更加的壓力山大嘛!


江湖人稱羅大師


我是90年代上海985大學畢業,先回山東,工作兩年後,為了愛情,殺回上海,前一直忙PC機(從8086、286、到586)及AtuoCad(10版本開始)到設計院,迴歸自動化專業,因為感覺到計算機行業半年不弄就落伍了,同時不是這個專業文憑比較吃虧,藉著到設計院的機會,迴歸大學專業,方向對了,後續就是一直忙這個行業,技術到銷售,最長失業是美國公司辭職後的五個月,從失業三個月時很空虛,到重新上崗,但我總結就是無論幹什麼,都要踏踏實實好好幹,路肯定越走越寬、越做越好!46週歲打工的公司被集團解散,再失業,應該是上天的安排吧,讓我自己創業,由於廣泛的客戶基礎和人脈,讓我快速崛起。人品非常重要,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幾百萬的合同,用戶發貨前付款95%,連到上海驗貨都不驗,對你是什麼樣的信任!45歲後,一直靠著這張臉在吃飯啊!感恩用戶就是把用戶讓你做的事給做到最好!



縹緲的我1828


我想到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可以找同學幫忙

你的年齡應該是和我同一屆高中畢業的,你的高中同學應該會有一部分人當領導了,一部分人創業成功了,你應該去找他們。他們可以給你介紹好的公司好的崗位上班,或是給創業成功的同學當第二梯隊,讓他們分點蛋糕給你去經營。如果你沒有過的好的同學和你關係密切,那你就自己去檢討。

第二、重新審視自己

感覺你這樣子說,人到我就是因為前兩年不得已回家管孩子,今年10月份才再次走出來找工作的,年齡也已步入中年,而且是個女性,但我這次出來並沒覺得工作難找,只要你用心對待,給自己定準位,還是有不少單位會考慮我們這類人群的。很多單位招聘人員就說,現在的年輕人心不定,上班沒幾天就想走人的大有人在,他們現在都怕見到年輕人。相反中年人不但工作經驗豐富,還有廣闊的人脈關係,另外還少了婚假/產假等等,中年人有自己的弱勢,也有自己的強項。不要灰心,繼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