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一夜县长:官场的闹剧,老百姓的悲剧


民国的一夜县长:官场的闹剧,老百姓的悲剧

如果你有幸翻开《武功县志》,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截止,三十七年的时间武功县长共有五十六人,平均每一位县长的任期只有半年。如此频繁更换县长,其中的原因就是陕西各路军阀凭着枪杆子争夺地盘所致。每个军阀夺取了县城,就委派一名县长为自己搜刮地皮,筹措粮饷。小小的县城如此“城头变幻大王旗”,造成县境内老百姓永远都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没有平静祥和的日子。

实际上,这些县长任期都不是最短的,真正最短的任期只有一个夜晚的时间。

民国武功县西塬有一个名叫肖虎堂的神汉,他身上兼顾着巫、医两种职业。平日里和普通人一样,劳动种地娶妻生子;但要是有人生了病请他驱鬼除魔,他也能书符念咒,施药病除。而在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因为缺医少药,从而使得神汉巫医很是盛行,肖虎堂当时在武功县就颇负盛名,带领着大大小小三十几个徒弟,是威震一方的神仙级人物。

话说这武功县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民国陆建章带领北洋军进驻陕西以来,就与陕西本地的郭坚、党玉琨等军阀混战一气。武功县成了各个军阀争夺的目标,一会儿北洋军来了,委任一个县长;一会儿靖国军赶跑了北洋军,委任一个县长,如此反复不停走马灯似的更换县长。对于这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境况,有人模仿古诗词写道:

夺城争地何时了,死伤知多少!北来南去一阵风,一县生灵尽在涂炭中。衙门县印依旧在,县长天天改,百姓年年愁更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四月,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一千余人逼近武功县,占领县城的张鸿远感觉自己人单力薄,怕被“包了饺子”提前撤出了县城,顿时武功县衙内只剩下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县长胡正章。

民国的一夜县长:官场的闹剧,老百姓的悲剧

肖虎堂的家距离县城不过三四里路,当他听说县城空虚,北洋军不知所踪,感觉自己机会来了。他纠集了自己的徒弟、信徒八九十人持刀拿剑在黄昏时分冲进了县衙,扯住县长的脖领子,勒令他交出县印。县长心里纵是有千般的不屑、万般的不愿,可架在脖子上的刀剑终归是武器,无可奈何之下交出大印闪人了。

且说肖虎堂凭着刀剑夺得了“天下”,手里掂着沉甸甸的大印,心里痛快极了。他懂得掌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出榜安民”,他命令徒弟们拿来了笔墨纸砚,提起画符写咒的本事,写成了一纸榜文:

武功县长肖,有榜示下:

武功全境,无论士农工商,不许抗粮不上,不许关门歇场,如有犯上,严惩不贷。

写完之后,肖虎堂抱着大印重重地盖了下去,又不放心又摇了几摇。盖完之后,他和徒弟们一阵哈哈大笑,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只等天亮之后张贴榜文,做起知县大老爷来。

谁知道时间不长,黎明时分县城东门外传开了激烈的枪声,这是靖国军不知县城的虚实进行的火力侦查。这枪声一响,县城里就乱开了锅,有人就四处乱喊:“军队进城了!”这肖虎堂立刻就像霜打的茄子,脸也黄了,汗也下来了,他思索了一下对徒弟们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咱们这几十块把刀剑可打不过人家的枪炮呀”。有一个徒弟还不死心,要把县长大印拿走。肖虎堂说:“算了,人家夺县城就为了这颗印,没了这颗印他们位置不稳,还不找你拼命哩。”说完,带领着徒众灰溜溜地回到家乡,重操旧业,干起请神念咒的行当了。

就这样,民国的一夜县长就在一场闹剧之中结束了。

民国的一夜县长:官场的闹剧,老百姓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