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章法的塊面如何理解?

未央書院




為了能夠更好的說明問題,我們先看看王羲之的《得示帖》和王鐸的書法作品。用塊面來解讀書法的章法,來字繪畫美術理論。從王鐸書法作品的漲墨,就可以比較容易理解書法中的塊面問題。書法中塊面,實際上就是王鐸書法中的漲墨法。在書法為了打破傳統的視覺效果,使得書法作品的章法構成形式或層次更豐富,一些書法家就借鑑繪畫中的塊面技法理論來豐富書法的視覺衝擊力或效果,自此才有了書法中的塊面問題。這種塊面問題也可以看作章法中的節奏問題,比如《得示帖》中的節奏情況。第一二兩個字以楷法為主,然後又出現了草書寫法,這就可以看作兩個節奏,用塊面來分析就是兩個塊面。
在美術素描中把塊面表現為黑白灰三個面或層次。我們從這兩件書法作品中同樣可以看到類似的表現。無論一字之內亦或通篇作品都有這樣的塊面感的節奏。我們欣賞王羲之《得示帖》就能夠非常清晰的看到塊面感的存在,雖然王羲之在創作這件作品是不可能有塊面理念來完成這件作品,但萬法歸宗,其理是通的。


書法中,為便於分析範字的整體結構特點,我們不妨把範字內部的疏密層次或面積看作塊面,可以迅速有效的理解認識書法中的計白當黑問題以及疏密空間分割技法,比如上圖"散"字的空間分割處理。雖然這種塊面或者說是充滿矛盾的對書法空間都苦心孤詣的匠心獨運的經營,也說明了書法的內涵之豐富,證明了書法的藝術性。在看下圖"羲之頓首頓首的草書書寫,更能夠非常清晰的見到塊面處理的痕跡。



翰墨書道


在書法中章法中所謂的“塊面”實際上就是章法的佈局又稱布白,是指在書法創作中,對一幅作品如何進行整體安排,對每一個局部如何進行整體處理的方法。

章法涉及到處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照顧關係。在書法創作中,一筆之誤,一字之差,都會影響全篇的效果。所謂“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不僅對一個字的結構來說是如此,就是對整幅作品來說也是一樣的。

章法有大小之別。小章法即一字之內的點畫關係如何佈置,或幾字之間怎樣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與字、行與行、正文與落款及用印之間的關係謀劃、佈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裡行間有呼應、顧盼,要協調通暢而有整體感。

章法的組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書法章法技巧形制:即規格,形式如中堂、條幅、對聯、橫幅、斗方、扇面等。

2、書法章法技巧正文:這是作品的主體部分,書寫者要根據字數、字體和形制的不同來決定章法的佈局。

3、書法章法技巧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長、短、窮款之別。內容一般為正文出處、書贈對象、時間、書寫原因、跋語等,下款為時間、書者或齋館、名號等。但一般情況極少有全部寫齊的,故以短款、窮款居多。可視章法需要而定。

4、書法章法技巧鈐印:分姓名印、齋館印、年號印、肖形印、閒印等。形有方、長、圓、橢圓、隨形等。文有白、朱(即陰文、陽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

即蓋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側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與名印,視作品情況用一、二方均可。至於印的大小視款字大小而定。我們以為宜小不宜大,絕不可超過款字大小。

章法特點

1、定主賓之序

書法創作當先從主體(正文的文字內容)入手,主位既定,賓從就可以圍繞主體生髮,或藏或露,或即或離,目的總在豐富其空間,充實其層次,如眾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體形象愈見突出愈完美。

2、掌均變之衡

端莊持重,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詳穩定,就會使人感到不適,所以書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尋常之平易得,藝術之衡難求。

3、徵節奏之美

五音交替而成音樂,俯仰迴旋乃為舞蹈。藝術之美,不論是聞於音,成於形,見於色,總須有長短、起伏、剛柔、明暗、遲速、潤燥等現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悅於耳目,感人心智。這種交替配合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節奏感,可以說,節奏感是一切藝術共有的美感。

4、懂疏密聚散

如同音樂的緊鑼密鼓,通常是伴隨樂章的高潮出現一樣,書法線條的聚密之處,也常常就是作品的主體所在。

有疏有密,見聚見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見。只是要把握分寸,順理成章,不可十分懸殊,否則不是勉強擁擠,就是零落散漫,密處不可雍塞,要小有漏透,極密處隙光一線,便是靈穴來風,可著通體生涼,又如人在深潭,一管透氣,則吸詠裕如。

5、知大小曲直

大與小、曲與直,都是相對存在於作品中的,是任何構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組成因素之一。自然字的形象,大小對比,曲直互見,無處不有,章程具在,天然湊泊。它是自然美的體現,也是藝術美的需要,善於捕捉和運用它的人,必能使作品節奏優美。

6、馭圓缺參差

這仍是對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體佈置上應有圓有缺,有參差錯落。似行草的亂石鋪路,皆應避免出現整齊的平行線或機械圓弧狀,當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殘。參差之間,也要求變,大參小不能等同。

有時要在整體中求參差,有時又當於參差中求整體。小而言之,在具體形象上,同樣要得圓缺參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7、見開合呼應

作書如行文,謀篇之始,情節、人物一一鋪敘,交叉穩現,來去往復,而後攬綱收目,漸次歸結,情節都有所結果,人物皆得歸宿,文章便告結束,這就是開合之道。因為先有所開,才能生情節、起變化;後有其合,乃得見意義、見精神。

所謂神完意足,大概便是這般景況了。書法章法之始,先鋪張文字內容,佔據作品空間,展現立意內容,然後逐漸充實其層次,修正其形象,使結構完整而內容充實,因而見神韻、見意境,這是作書程序上的開合。

8、求從順自然

好比建設,推平山巒,開鑿河道,大廈成林,馬路如練,車如流水馬如龍,到處錦繡堆成。這是一種美,是一種閃現著人類智慧和力量光芒的美;而層林幽谷,古木荒藤,高山流水,石瘦松肥,雞鳴茅舍,犬吠疏籬,又是一種美,是一種不假雕琢,天然質樸的美。

前者工於人意,後者主自天然。有趣的是,人類文明愈向高度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愈趨現代,其審美心理卻愈是崇尚自然。所以據說日本某地方特地造了一口水塘,任憑野葦汀蓼自然生沒,孤雁病鷗隨處棲止,從不稍加修飾管理,彷彿真正原始水沼,引得遊人如醉。

這恐怕不僅僅是懷舊、逆反而矣,也許自然純樸之中,確有一種真正的、永遠不可替代的善和美。可知書法作品對於儘量保持、利用自然美的魄力,像“屋漏痕”一樣,消除人意人力的痕跡,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9、識空白之義

章法布白之奧妙,就在於“計白當黑”,即書寫點畫線條時不單考慮線條的顏色,實際上黑線條在白紙上,就產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則白少,黑少則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之變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圓。









陝西藝娃


1、定主賓之序

書法創作當先從主體(正文的文字內容)入手,主位既定,賓從就可以圍繞主體生髮,或藏或露,或即或離,目的總在豐富其空間,充實其層次,如眾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體形象愈見突出愈完美。

2、掌均變之衡

端莊持重,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詳穩定,就會使人感到不適,所以書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尋常之平易得,藝術之衡難求。

3、徵節奏之美

五音交替而成音樂,俯仰迴旋乃為舞蹈。藝術之美,不論是聞於音,成於形,見於色,總須有長短、起伏、剛柔、明暗、遲速、潤燥等現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悅於耳目,感人心智。這種交替配合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節奏感,可以說,節奏感是一切藝術共有的美感。

4、知大小曲直

大與小、曲與直,都是相對存在於作品中的,是任何構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組成因素之一。白居易琵琶行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微妙的音節,全在適當的大小配合之下產生。

5、馭圓缺參差

這仍是對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體佈置上應有圓有缺,有參差錯落。似行草的亂石鋪路,皆應避免出現整齊的平行線或機械圓弧狀,當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殘。



雲南鞠佬表


書法中章法的塊面如何理解?顏二來聊一聊。

塊面是一個美術詞彙,書法沒有塊面這個概念。在中國傳統水墨畫中,有“石分三面”的說法,其意指畫石頭的時候要分陰陽向背。運用在書法上是指黑白的分佈,叫“布白“,說的是落筆著墨時筆畫的粗細、疏密佈置。整幅作品章法中就是字與字,行與行,字與行之間疏密、虛實、濃淡的分佈。我們在學習時老師經常說“計白當黑”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理解其中意思呢?古人說過很多。

包世臣《藝舟雙揖·述書上》中有一段這樣記載:‘字面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肆力在實處,索趣乃在虛處。”意旨在布白中求得筆墨情趣,增強藝術感染了。

現代書法理論中加入了不少詞彙,論述也更為精細。邱振中先生就把點畫和字結構外部形態歸納成幾何圖形(塊面),來研究理解所表達的情感、情調。

點畫圖形,為了迎合題主的意思,以下就稱“塊面”吧。如圖


字結構塊面,如圖



字內部與外部空間塊面,如圖

字行之間塊面,如圖

邱振中先生的理論是人看見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會產生不同的聯想,比如方正的圖形個人以穩重安靜的體驗;奇險的圖形個人以激動的情緒;長方的給人以峻拔的感受,等等。

以上這些都是對書法塊面的解讀和理解。

這種理論形式來源於現代美術,放諸於書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種理論理解也有弊端,將書法理論帶入純技法的溝壑,這是一個坑,書法的核心文化完成置身度外,按照這樣的理解,書法完全等同於繪畫。當今書壇的醜書亂書等等,無一不是這種理論的結果,硬生生的把書法文化藝術玩成了抽象畫和行為藝術!

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關注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按;圖片來源拍攝於邱振中《中國書法:167個練習》)


書法顏二


章法,是在掌握點畫、結字基礎上,把握作品字間、行間節奏,布白、疏密、分割變化的手法。有無空間佈局意識,是書家與業餘的明顯標誌。

章法佈局,講究計白當黑,稀疏聚散,三三兩兩,似散還續,氣脈一貫。節奏變化大者和"字眼”,一般安排在整幅作品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黃金分割"處。

章法的整體之妙,妙在風神。既要端莊、大氣,又要欹側,優遊自在;既要參差變化,又要縱橫成幅。字字斷開,全局無大破,無大的留白,則顯得平淡無奇。還要注意正文、款、印三者協調,使之舒緩自若,清新雋逸。

總之,章法佈局要意在筆先,追險絕,復平正。


牛鳴霄漢


觀點不一定正確,歡迎探討。


南國烽煙9


關注一下李良東的視頻。典型的有王羲之《頻有哀禍帖》等。







綠竹閣主


謝提問。明確的創作目的驅使,造型排列所形成的和諧畫面。


智慧書法


1.錯綜變化

  草書字體毛筆書法作品的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如落葉紛披,令人眼花繚亂,然片片落葉又極規則,規則中有不規則,視覺上是動的。細審之,每一字又靜靜躺在紙上,並不曾動,這就是因其錯綜變化所致的藝術效果。形成草書字體毛筆書法作品的章法的整體效果是:滿紙盤旋,飛舞,內氣充盈,十分的傳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

  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精闢地指出:“就一字觀之,真之結構密而大草之結構疏,就全幅觀之, 真之結構疏而大草之結構密。”以人求異之心而論,草書之章法最異,最能滿足人們求異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視線。

2.虛實相生

  草書字體毛筆書法作品的章法理應“虛實相生”。“實”指紙上的點畫,也即有墨的黑處;“虛”指紙上點畫以外的空白,也即無墨的白處。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虛實,是對世間萬物矛盾的一種理解和調和的方法。

  在書法上,就是要調配好黑白之間的關係,太黑則墨氣一團,氣悶而有窒息感;太白則凋疏空曠,氣懈而有鬆散感。草書字體毛筆書法作品的章法中還應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虛”處來體現書法藝術的韻致和高雅之情。

  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在草書字體毛筆書法作品的章法的處理上,要“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互補互生,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能融為一體,縝密無間。所以劉熙載說:“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

  空白多反而顯其密,妙在線條的粗細強弱的交替,筆勢的開合聚散的變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錯雜,構成虛實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爭,相爭相插處互擠互擁,相讓相避處又遙相呼應,磊磊落落,洋洋灑灑,體現出草書狂放、瑰奇、縱逸的藝術風格。

  懷素、徐渭的草書最為典型。虛與實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體,對任何一方的失控,就會使矛盾突出。太虛則疏,太實則悶。但虛實是相對而言的,沒有虛就無所謂實,反之亦然。矛盾雙方都得依賴對方而存在而變化。故最終還應有所調和,使矛盾的雙方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變而不亂,作品才會有渾然一體的和諧之美。





得緣齋書畫藏品


章法中的塊面可以這樣理解,如同自然草皮上的草,一塊密一塊稀,書法作品中體現就是有一塊區域的字墨濃筆粗字大顯得密,有一塊字墨淡筆細字小顯得稀,是整塊成片的上下左右的呼應關係,不是單字獨立的粗細濃淡變化,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成片顯得更自然,單字單行粗細變化往往顯得不夠協調。章法主要的思路是道法自然。塊面呼應在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可以體味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