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真相让人吃惊?

乐同乐同


一说到三国,大家往往会想到那荡气回肠的魏蜀吴之争,他们之间的斗争是那么的深入人心,引人入胜。然而我要说的是它们国家之间的斗争,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有时才是他们首要应付的事情。

历史大势,很多时候是由这些藏在明面下边的冲突决定的。

我们就来说这么一件让我们刷新对诸葛亮认识的事情

孟达的叛变

孟达,他原本是蜀汉的臣子,是刘备、诸葛亮的旧部。刘备在世时,他犯过严重的政治错误,关羽的败亡有他的责任,他知道还在蜀汉是死路一条,索性就投了曹魏。 在魏国这边,当时已经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当政,曹丕重用了孟达,并利用他的私人军队,让他镇守蜀魏两国之间的要道。 后来刘备死了,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前后。曹丕也死了,两边都换了新主,孟达在魏国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他就想,回到蜀汉是不是反而更好呢?于是,孟达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上了诸葛亮。 诸葛亮大喜,写了好多封信劝他回来。为了让孟达能够放下心来,诸葛亮还请蜀汉的前朝重臣李严也给孟达写信。李严是孟达的老相识,又与诸葛亮一同接受了刘备的托孤重任,所以他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李严告诉孟达,回来一定会得到重用。这就让孟达下定了决心,要暗自接应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算是给自己回归蜀汉交个投名状。 没想到,诸葛亮却在孟达摩拳擦掌之际,故意把他要反叛的消息泄露给了魏国。魏国方面司马懿早对孟达不放心,马上出兵来围捕孟达。更奇怪的是,诸葛亮见死不救,任由孟达被围攻了十六天之后败亡。

史书上记录这个故事时,一般都定调说,诸葛亮是厌恶孟达反复无常,所以见死不救。

然而田余庆先生给这个故事一个更加深层的解读

刘备的蜀汉势力有两部分人组成。一个是巴蜀地区的地方豪族政权一个是自己从荆州带来的荆州集团,假如不能将把巴蜀的旧人用起来,就不可能统治得了蜀川;另一方面,如果不用荆州集团的新人制衡旧人,那辛苦打下的江山指不定还姓不姓刘了。 诸葛亮是新人的领袖,李严是旧人的领袖。所以刘备托孤的时候,要委托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刘备考虑,在身后也要维持新人,旧人的平衡,阿斗才能稳坐江山。他在诸葛亮筹划北伐之际,李严显然有自己的野心,分兵驻屯到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在这里发展起庞大的势力,摆明了要与诸葛亮唱对台戏了。 诸葛亮如果不能摆平李严,可能旧人多半都会去重庆投奔李严,那样蜀汉很可能就分裂了。 所以诸葛亮以北伐之名,想法要把李严从重庆调到自己身边来,便于就近控制,但是李严百般推脱就是不出来,谁都不傻呀。 现在突然有了孟达的出现,孟达也是属于蜀汉旧人系统的,如果回来的话,一定会站到李严那一边,诸葛亮就更没得玩了。 但是诸葛亮眉头一转计上心来,利用了孟达回归这个事情,让李严给孟达写信。李严一看孟达可能回归,马上发现了有可能压制诸葛亮的办法。 李严想到孟达有可能回来相助压制诸葛亮,就放松了警惕,接受了诸葛亮的调遣,离开了重庆。 一看调虎离山计终于成功了,诸葛亮马上再放出第二手,把孟达要反的消息透露给魏国,然后坐看孟达被灭掉;李严没有了外援,只能任凭诸葛亮收拾。

孟达的死正是蜀汉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而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也一下子被拉低,然而这更能提现真实的人性!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真实与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