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110个“三八”妇女节之际

又是一年妇女节,这个节日全国人民每年程序化地过一次。这一天,全国上下各个组织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身边的女性表达敬意和祝福。2020年的这个“三八”妇女节,更是如此,面对一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个个“她”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坚守岗位,用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赢得阵阵喝彩和纷纷点赞,在这个“三八”国际妇女节里,更是给予她们更高的赞誉,称她们为抗疫“女战士”。可似乎没人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过这个节?那另外的364天,女同胞们又是怎么过?

诚然,在今天,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尊重和认同,身为女同志的我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记得看过一篇报道提到中国女性工作率超过70%,不仅紧追着男性的80%,还高居世界女性工作率的榜首。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就在想,就在广大女同胞在各行各业默默贡献着“她”力量的时候,当人们纷纷夸赞她们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设身处地的理解她们身处“家庭与事业”拉锯战中的煎熬和摇摆。前两天,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护士妈妈在一线抗疫,而十岁的儿子在家看直播打赏主播10万,有评论说护士妈妈作为母亲,对孩子缺乏对孩子有效的监督和管教。当我们都在赞扬这位护士护士妈妈为疫情辛苦付出的同时,却对她身为妻子、女儿、母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辛劳付出熟视无睹。是的,她是一位女战士,但更是一位妈妈,一位女儿,一位妻子,他们有年幼的孩子需要人照看,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有繁重琐碎的家务需要操持,但是,当国家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的确要义无反顾的站起来,挺身而出,更何况,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女性作为重要的社会进步力量参与社会分工劳动,高速发展的丛林生存法则也不允许女性有任何的喘息。“抱起砖头就不能抱你,抱起你就不能养活你”的矛盾,“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拉锯战,让无数个女同胞身心疲惫,亦是成功女性经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但却鲜有男性被问到这个问题,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不是此消彼长的平衡战,而是女同胞们全力以赴的拼搏赛,背后是无数的女性气喘吁吁的负重前行。姚晨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成为一名全职女性,会有人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是的,你疏忽家庭全力拼事业,会遭到丈夫和婆婆的苛责,甚至让婚姻陷入危机,并承受强烈的舆论压力和道德压力。如果放弃事业回归家庭,这不仅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还很可能面临经济和权利的双重窘迫,为家庭付出一切之后,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可能在争夺抚养权时因为没有收入处于劣势,法律不会因为她为家庭付出而在孩子抚养权的判决上对你有任何偏袒。

这个世界,对女性太过苛刻,很多女性,光是在柴米油盐之间,就耗尽了气力,她们辛勤的工作却只能换来微博的收入,甚至难以独自支撑起自己的生活。那些都市丽人,也好不到那里去,她们在职场上被灌酒,被揩油,被“性骚扰”的情况时常发生,不论你做到多高的位置,只要你怀孕生子,你之前所有的努力与成就分分钟清零,你不可能永远20多岁,但永远有20多岁小姑娘对你取而代之。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女性仍然是被默认为要被牺牲的那一个,且不论十月怀胎辛苦,在养育孩子工作上,女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育儿工作,爸爸有同理心的,女性在育儿中受的委屈要少点,但如果缺乏同理心,认为女性承担这些工作是天经地义,正如韩国电视剧《82年生的金智英》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片段一样,金智英手腕受伤,去看医生,医生质疑的问“饭是电饭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地是机器人扫的,手怎么会受伤呢?”作为她丈夫的郑代贤也会温和地说:你怎么了?我下班回来不是有帮你做事情么?在男人的认知里,换换尿布,抱抱女儿就算尽到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的责任。这样的场景太过于熟悉,无论是韩国女人还是中国女人,这一切似乎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的写照,似乎女人结了婚,生了娃,做饭是她,洗衣是她,管娃是她,辅导作业是她,除了功劳全是她。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所有的进步都是为了减少劳动,而唯有家务不是,科技再怎么发达,那些脏衣服不会自己走进洗衣机,也不会自己沾水淋洗衣液,洗完以后更不会自己走到衣架上把自己晾起来;米不会自己跑到电饭煲里,扫地机器人不会到处拖,马桶不会自己清洁,孩子不会自己长大,女性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被认为是理所应当。这份工作不计时长,不计报酬,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永无出头之日,男人在家庭角色分工上的缺席,让女性在婚姻围城里,举步维艰,金智英在这样持续的沉默与不满中,得了抑郁症,无数个金智英们还在丧偶式婚姻中备受煎熬。近些年,一些携子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也只不过是增加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没人感同身受的在意她们到底承受了什么?更多的女性还在更深的沉默中,承受着更深伤害,大家都说为母则刚,但是没有人知道,逼疯一个女人有多容易,不需要多大的风雨,只需要小事经年累月的堆积,就足以击溃一个女人。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女性从一个单纯孩子逐渐被社会塑造成一个女性的样子。正如韩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金高莲珠所说:“社会性别(Gender)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体制’,会作用在爱情、婚姻、家庭、生育、高龄化等私领域,以及经济、宗教、政治、媒体、学校等所有公领域。”去年,民政局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在全国140万对夫妻的离婚案件中,竟然有73.4%是女方提出来的。这意味每一年,都有超过100万的女性在婚姻中崩溃。婚姻对于女人而言,变成了一场充满风险的投资。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的一期中用逻辑解读婚姻,谈到了“婚姻的经济学意义”。他说:“结婚就像是办企业,签合同。双方都需要拿出自己的资源出来,但是男女双方给出来的资源却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还有未来的增长的潜力。可是通常是女性早一点付出,生育、抚养照顾家庭等;而男性的作用比较晚,大器晚成,30、40岁之后作用才起来。这意味着一方播种施肥,另一方收割,这一点是不对等的。”这时候一方在付出,另一方享乐本就是不对等的,而且谁也保证不了你的付出是否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这也难怪越来越多女人不想结婚,更害怕生娃,毕竟结婚不是儿戏,生娃不是为了玩一下,网上“90后都已经不想结婚了,你却还在要求我做贤妻娘母”的论调引来无数女同胞纷纷点赞。亦舒亦在《胭脂》中说: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在追求男女享受同等权利与义务早已见怪不怪的当下,“MeToo”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希望每一个女孩都成为她自己,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你丈夫的上下篇,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