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賣炭翁》將底層人物描寫的很慘,在唐朝是真的嗎?

劍花煙雨風情


我認為是真事,在我的課本中曾學過這首詩。中國在封建社會時,存在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是封建統治階級專政的社會。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冷死骨。”就是舊社會的寫照。

在我們學習這首詩時沒有一個同學,老師感到不真實,都在認真學習、理解。背誦,做新舊社會的對比。

我在階級教育展覽館裡,看到一堆

被冷掉的貧農的腳,都已乾枯。看到了貧農一家只有一雙破爛的棉被。

看到了東北遼源煤礦階級教育展覽館裡,萬人坑裡礦工的白骨一排排。礦工的屍骨堆成山。那是萬惡的舊社會。……

我們生長在五星紅旗下,是幸福的。我相信這首詩是 真實的寫照。


梅山425


要了解《賣炭翁》這首詩,必須瞭解白居的生活背景及創作源泉。上次悟空問答古代詩人中誰最關心百姓,,,中己對白居易作了介紹,現補充幾句。白居易的作品,不僅通過個別歷史現象,揭露封建統治階者的荒淫無恥的生活,而且還能抓住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根本戳穿唐朝後期阻礙歷史發展的主要癥結,進行控訴和批判。《賣炭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白居易的詩不盡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掌握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描寫無數典型如,賣翁的形象,兩鬢蒼蒼十指黑,,,身上衣服口中食,,,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創作是自覺的,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他力求高度地概括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選取最典型的事件人物,運用一系列方法來創造各種典型形象,全面地反映社會本質。另一方面,詩人善於利用細節刻劃,用對比抒情和敘事相結合等一系列藝術手法來塑造典型形象如黃衣使者,賣炭翁形成鮮明對比,使之鮮明突出。他無論寫一個人物和一件事。都能感動讀者,痛苦的令人流淚,憤怒的今人髮指。讀了白居易的詩,使我們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至此,還懷疑《賣炭翁》不是揭露當時的社會現實嗎?!


步蘭香407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是對現實真實的記錄。中唐皇權衰落政治腐朽,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朝廷得財政狀況很糟糕。唐德宗在位的時候為了緩解財政壓力有兩大“發明”,一是藩鎮和地方官員向皇帝進貢,直接給皇帝錢,注意了,這不算是國家的稅收,錢從哪兒來?還不是敲骨吸髓的盤剝壓榨老百姓。二是“宮市”,皇帝需要什麼東西宦官們出去採購時不按市場價格支付,隨便給幾個錢就行,這不是搶劫是什麼?《賣炭翁》裡“一車炭,千餘斤”,換來的是值不了幾個錢的“半匹紅綃一丈綾”,當時紡織品值錢而且可以充當貨幣的是絲綢和絹。宦官們仗著國家權力光明正大的搶劫剝奪了賣炭翁辛勞幾天的勞動果實。繼承唐德宗皇位的唐順宗在位時進行了“永貞革新”,革除的舊弊其中一項就是“宮市”。只可惜隨著唐順宗因中風退位和只為一己之私的官僚貴族的反撲,“永貞革新”政亡人息,“宮市”仍然光明正大的在搶劫老百姓


立志成蟲


中國有數千年的皇帝時代,中國的皇帝時代自始至終都是依靠皇權強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並且為了極力控制民眾來穩固皇權的目的有意強制推行貧民、弱民政策(其實這種小聰明的政策是幼稚可笑的、適得其反的)。手工業的地位也是被強制屈居於農業之下的,甚至有工匠被強制奴役的,因為皇權是及其野蠻的、及其專制的、及其變態的,無論表面怎麼裝飾打扮。詩中描寫的賣炭翁的處境必定是真實的寫照,當時的現實中必定有更甚者!


墜落的哲學


文學作品都是來自於社會現象中的原型素材,而社會現象,住往又是借用文學創作加工之後,更加豐滿有血有肉的流而傳之。

因此,應該是七分事實,三分喧染加工而成。

作者借賣炭翁之手,展示了嚴酷不公的社會現實,借賣炭翁之口,鞭撘了統治者的黑暗!以及自己對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受到的剝削和壓迫,表達了深深的同情


物流人轉錢


肯定是真人真事,用想象都能知道那個朝代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鬍子設計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官至太子少傅。生於公元〈772一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祖父白湟曾是一縣令與河南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民風純樸、山川秀美就舉家搬遷到新鄭西東敦宅村。少年白居易勤學好問。讀書嘴起泡,手都磨成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白了。

貞元十五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學士、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被貶為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浩。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公元842〉官至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僅75歲。

白居易為人正直、敢於對官場腐敗進諫所以得罪很多王公貴族、以至被誹謗被貶。他深知老百姓的疾苦,〈賣碳翁〉就是通過描寫一個燒碳老人的謀生困苦、遭遇、深刻反應了官場的腐敗。對老百姓的掠奪、剝削、的鞭撻和抨擊。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白居易還有一個稱號就是現實主義詩人。所以這篇文章應是當時社會真實的反應。



馬永天


我覺得《賣炭翁》所描寫的底層人物的悲慘是真實的。因為任何的事情的發生,都是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的。

文學作品的人物不可能脫離時代背景,就像我們不能脫離現代社會一樣。

詩人白居易出生在唐代宗大曆7年(772年),那時正趕上戰亂時代,連年的戰爭,以致民不聊生。白居易年長後(800年)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後來貶官江州,這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 。 這樣的生活經歷促使他寫了大量諷喻詩,如《長恨歌》、《賣炭翁》、《秦中吟》等反應社會現實的作品。

詩人所觀察到的,正在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勞苦大眾真實的悲慘生活,他們身處人間地獄,然而又不得不為了生存而掙扎著,拼命流汗流血,“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換來的卻是“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不能不讓人感到可憐、可嘆、可悲,而又無可奈何。社會底層的人們,從來不被當權者所重視。但他們的悲慘的命運,卻牽動著詩人的心。這是一個有良知的詩人的吶喊和無可奈何的控訴。

白居易去世後,《舊唐書》、《新唐書》、《唐才子傳》、以及五代、宋、明、清的一些文人,都對詩人做出高度的評價。其中以唐宣宗吊白居易的詩最為中肯:“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由此,就很容易理解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出現《賣炭翁》應該是社會必然的了。


愛中醫的477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是中唐詩人。

此時,安史之亂平定不久,大唐的盛時已過,正迅速滑向衰落。藩鎮割據,皇權旁落。綱紀廢弛,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民不聊生,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生活艱難。作為有良心的詩人,白居易寫出一定數量的反映下層百姓生活疾苦的詩歌作品,目的是喚起社會同情,爭取皇帝的體恤,應當說,這些詩歌是真實的。

《賣炭翁》是這類詩歌中的一首。其它,如《杜陵叟》,《觀刈麥》等,都很有名。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百姓的疾苦。

以《賣炭翁》為例,主要說的是買賣的不公平。詩中生動地寫出賣炭翁的窮困,伐木燒炭的不易。可是,當天寒衣單的賣炭翁把千餘斤重的木炭運到城中出賣,以換取衣食時,卻偏偏遇上了宮中的黃衣使者,僅用了很少的織物,倚仗官家權勢,幾乎是搶劫一般,以極不相趁的價值,奪走了賣炭翁辛苦生產的木炭。可想而知,面對嚴寒漫長的冬季,賣炭翁的今後日子會多麼艱難。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主張:文章為合時而作。詩為大眾而寫,反映百姓的貧窮和官府的暴虐恣肆。以詩歌匡正社會,改善民生。雖然這類詩的總量並不大,但他的主張無疑是進步的。催生了後世一批有正義感,正視民間疾苦的詩人的出現。


沈圖2


肯定是!詩人親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