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賣炭翁》中的老人值不值得可憐和同情?

木魚童鞋


白居易寫這首詩本就為了揭露“宮市”的腐敗,“賣炭翁” 只是受欺壓的眾多百姓中的一個縮影。不管是做為個人,還是當時社會底層的代表,“賣炭翁”無疑都是值得可憐和同情的。



先把整首詩粘上來,我們慢慢分析,看看“賣炭翁”到底可憐在哪裡?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滿面塵灰煙火色” :

首先看看這賣炭翁的臉,都是常年燒炭燒出來的“煙火色”,此處突出了燒炭的活非常的累,常年高溫下,連臉都燒變色了。

“兩鬢蒼蒼十指黑” :

十指黑就不說了,兩鬢蒼蒼說明已經上了年紀。但是為什麼上了年紀還要幹這麼累的活養活自己呢?可見沒有子嗣可以養老。為什麼沒有子嗣養老?很可能是戰亂死掉了。可伶吧!正好對應上中唐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當時席捲了中國北方大片地區,很可能老人的兒子就是在這場戰亂中死掉的。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

想象一下你身上只有一件薄衣裳,天寒地凍在風雪中賣炭。冷得你直哆嗦。然後你還拼命安慰自己:“真……真好,這麼冷……冷的天!這車碳,肯定不愁賣!” 為了賣炭,連自己的冷都顧不上了,可見生活是多麼的貧窮,估計連口吃的都沒有。而接下來就說到沒有吃的了。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

此時日頭已高,應該是中午了。這時牛已經困了,可見來城裡賣炭的路比較遠,牛都走到沒有力氣了。老翁這時也已經餓肚子了,但是隻是歇息,沒有吃東西。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

半匹紅紗一丈綾,大概是多少價值呢?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看看老翁“宮使驅將惜不得” 就知道這筆買賣老翁是有多不樂意,無奈宮使得罪不起,最後只能強忍了。



被“宮市”強買了碳之後,此時站在風雪中,餓著肚子的老翁恐怕已經泣不成聲,苦不堪言。

他不可憐,誰人可憐?


一葉淨心


白居易《賣炭翁》中的老人值得可憐與深感同情。

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看待事情要一分為二,別虛情假意的偏袒一方。

每個朝代人們分工不同,貧富懸殊在所難免。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賣炭翁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時值深秋,可他卻自私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他是賣炭的,自然為了一己私利哄抬物價,想賺多點錢。

天寒地凍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在草蘆中燒炭取暖。可他有沒有想過,大多數買不起炭的窮人們該如何是好?

就如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似的,這能怨恨誰呢?別人的榮華富貴也不是憑空得來的,難道要取出全部家產與天下人平分這才合理嗎?

其實這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也與當朝統治者的政策與制度密不可分。

職業的不同,自然造成了收入來源的不均

。天道酬勤,自強不息才是正道。

在那個時代,多少人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

。由於古代的科舉制度,普天下的讀書人十年寒窗,刻苦攻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冰刀冷箭


白居易《賣炭翁》中的老翁十分值得可憐和同情!先看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這是一首敘事詩,講述了賣炭翁的悲慘遭遇。“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賣炭翁為了生活,在一個深山之中砍柴燒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煙火色的塵臉、發黑的十指與花白的兩鬢作對比,寫出了賣炭翁的雖然年老,但為了生活卻不得不承受如此繁重的勞作之苦!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賣炭翁辛辛苦苦燒製木炭得來的錢用來幹什麼呢?用來買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糧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雖然身單衣薄,卻希望天氣寒冷,看似十分矛盾的心情,卻寫出了賣炭翁生活的極其悲慘!賣炭翁缺衣少食,他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賣炭得的錢上,雖然凍得發抖,卻一心希望天氣更冷!

“夜來城外一尺雪”,天公作美,賣炭翁喜出望外。“曉駕炭車輾冰轍”,天還沒亮,就冒著大雪,駕著炭車出發了。“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迎面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的兩個人是誰?“黃衣使者”是太監,“白衫兒”是太監的“跟班“。“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手上拿著文書,口裡念著皇帝的敕令,吆喝著牛,把炭車拉向宮中!“

"宮使驅將惜不得”,炭車被太監奪走,雖然捨不得,卻又無可奈何。“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千餘斤的木炭,只換來半匹紅紗和一丈綢綾。強烈的對比,寫出了太監的殘忍和賣炭翁的悲慘!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雲:“苦宮市也!”“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 皇宮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購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宦官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分文不給,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

白居易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宮市"的本質——統治者對百姓的掠奪! 賣炭翁是千千萬萬個受害者之一,當然值得同情!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我國初中文化以上的人都學過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對《賣碳翁》一詩中為了溫飽辛勤砍柴燒碳的老人十分可憐和同情。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提出白居易《賣碳翁》中的老人值不值得可憐和同情的問題?,我們看看提問人的回答:

竊以為賣炭翁老頭心眼比較壞,大冬天只為自己多賺錢考慮,不考慮天氣冷了別人能不能受得了,十足的奸商,不值得同情”

還有一人這樣回答:

賣炭翁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時值深秋,可他卻自私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他是賣炭的,自然為了一己私利哄抬物價,想賺多點錢。

為什麼會有些青年人這樣理解一首唐詩呢?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標新立異引起關注;二是三觀出了問題。

一個孤苦的老人,為了生活還要上山砍柴燒碳,為了能吃上飽飯,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能賣個好價錢有錯嗎?

哄抬物價的只有奸商,他們有錢,可以把碳囤積起來賣高價。誰見過農民囤積糧食,果農囤積水果哄抬物價的?

不是賣碳翁在個糟老頭子壞得很,而是你的良心壞了。。。


李冠朝


為什麼賣炭翁不值得可憐和同情?辛辛苦苦在南山伐木燒炭,拼盡全力,缺衣少食,只昐把炭賣掉能換個溫飽。

但是用盡力氣燒出的炭,拉到集市上,卻被宮裡的太監以"宮市"的政策一分不給的搶走了。

冬天的衣食何來?

不知題主是否覺得他應該反抗才問這個問題,他單身一人,身無寸鐵,面對的是國家武裝,敢反抗,無異送死。

"宮市"是唐朝皇室巧取豪奪的一項政策,很多家庭家破人亡。難道不應該同情和可憐嗎?


旁觀者嵐


首先——值得同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詩句,就知道這位老人處在什麼樣得境遇。

“賣碳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開頭10個字,已經交代身份了,賣碳翁是一個靠賣苦力吃飯的。要知道,在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等級分明,靠自己賣苦力做小買賣的,地位極低。什麼人才要賣碳為生?當然是沒有地種的農民,屬於典型的無產者,好在那時南山伐薪燒炭不要辦砍伐證,也不要辦環保許可,總算有口飯吃。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臉上的煙火色,黑黑的十指,說明他幹這了幹了一輩子,也沒改善生活。兩鬢蒼蒼了,還要這麼幸苦,是因為什麼?下文有答案。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賣碳的錢用來幹什麼?自己買吃買穿的。他沒有老伴,也沒有子女,這可能是他因為窮困打了一輩子光棍,也可能是生活遭遇不測,他沒有親人,只能靠自己。在陰冷南山之中孤獨的賣炭翁,和丹麥街頭賣火柴的小姑娘一樣悲慘,一樣值得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還可以滑動火柴,用幻想慰籍自己,賣碳翁被生活摧殘的已經沒有精神世界了,浪費一顆碳他應該都心疼。從賣碳翁往後的1000多年,封建之下的中國農民不都是這樣的寫照嘛。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絕不能把這兩句理解為奸商思維,這是極度窮困下對生存的屈服。在賣炭翁看來,衣服雖然不夠,但凍幾天還能抗過去,如果碳賣不掉,可能這冬天就過不去了。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終於下大雪了,老頭興奮的拉著牛車上路。這和當下口罩奇貨可居不一樣,詩文中沒有說老頭要惡意漲價,只是想趕個高價。累了一上午,結果來人了。“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兩個太監帶走了牛車。“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在權力面前,賣碳翁像一隻螞蟻。“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點東西換走千斤碳,這是皇權合法搶劫。半匹紅綃一丈綾,絲織品吃不得,穿不暖,也不知道能賣幾個錢。從白居易自己的點評:苦宮市也,就能猜到,是根本不值千斤碳錢的。

賣碳翁後來的境遇怎麼樣,白居易沒有交代,我猜,要過冬他只能賣牛了。慘。


左倫


針對題主提的問題,我是感到十分地疑惑,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老人都不值得可憐和同情的話,那誰還值得可憐和同情呢?

作為勞苦大眾、社會底層的一員,賣炭翁老人是可憐的,值得同情的。

1.為了生活,年老還幹繁重活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為了生活,賣炭翁整天在一個深山之中砍柴燒炭。長年累月,煙火色的塵臉、發黑的十指,可見燒炭勞作是如此繁重,而即慢兩鬢已發白,為了生活,不得不承受,不得不堅持!

2.衣食的希望寄託在賣炭得錢上

人最基本生存條件是是吃飽和穿暖。但在賣炭翁老人身上,能吃飽穿暖的希望全在賣炭聽得。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賣炭翁辛辛苦苦燒製木炭得來的錢用來幹什麼呢?用來買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糧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即使自己身上穿得很單薄,還是希望天氣能更寒冷些,因為這樣人們才會更需要買炭烤火取暖。

如此矛盾的心情,讓我們看到賣炭翁生活的極其悲慘!

3.權勢的壓迫讓希望落空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天公作美,一夜醒來,外面下了一尺厚的雪,賣炭翁喜出望外,心裡盤算著今天的炭能賣出好價錢。於是,天還沒亮,他就冒著大雪,駕著炭車出發前往集市。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人算不如天算,迎面來了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的兩個人。那麼,那是誰呢?看清一下,原來黃衣使者”是太監,“白衫兒”是太監的“跟班“。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兩個耀武揚威的人手上拿著文書,口裡念著皇帝的敕令,吆喝著牛,把炭車拉向宮中!

"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炭車被太監奪走,卻又無可奈何。一千多斤的木炭,只換來半匹紅紗和一丈綢綾。

賣炭所寄望的好收入隨著炭車向宮中遠去而瞬間破滅,千辛萬苦,終是空歡喜一場!

賣炭翁老人受權勢的壓迫,被低價強購,所有辛苦和希望都付諸東流。

白居易寫《賣炭翁》,主要是抨擊“宮市”的腐敗,他筆下的“”賣炭翁” 只是受“宮市”制度影響的眾多百姓中的一個縮影。

因此,受壓迫的人們,個人,還是群體,無論置於哪個朝代,他都是值得可憐和同情的。而賣炭翁老人,作為他自己,也作為那個時代社會底層的代表,更應是值得可憐和同情!


經緯國學


先來看看整首詩的意思:

賣炭翁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他們手裡拿著文書嘴裡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捨,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組詩中的一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尤其是這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和最後兩句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是何其的矛盾與悲傷,天寒地凍一場大雪老人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炭能賣個好價錢,也許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幼兒等著餵養,家裡正等著開鍋呢!抱著這樣的希望最後一車千餘斤的炭就換回了半匹紅紗與一丈綾,這與老人辛苦的勞動和滿懷期待與希望是何等的落差,老人的可憐,盡在不言中。





青裁桃鳶


我的回答是個“駁論”,分為澄清問題和正面回答兩個部分。

一、澄清問題

這個問題與“白毛女為什麼不嫁給黃世仁”存在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提問者不懂得“階級壓迫”這樣最起碼的歷史知識。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賣碳翁》,一方面表現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困苦生活,一方面表現宮市罪惡。




提問者這樣回答:

“竊以為賣炭翁老頭心眼比較壞,大冬天只為自己多賺錢考慮,不考慮天氣冷了別人能不能受得了,十足的奸商,不值得同情”

還有一人這樣回答:

“賣炭翁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時值深秋,可他卻自私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他是賣炭的,自然為了一己私利哄抬物價,想賺多點錢。”

我們必須明白,“賣炭翁”不是商人,更不是“奸商”,他不會“為了一己私利哄抬物價”,因為他不是商人,所以他不是“想賺多點錢”,而是“想多賣點錢”。“賺”和“賣”有很大的區別,一字之差人物的身份就變了!

賣炭翁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要上山砍柴燒碳,出大力,流大汗,才能勉強維持生活。說他是“哄抬物價的奸商”實在是冤枉死他了。


二、正面回答

賣炭翁值得可憐和同情。表現在哪裡呢?原詩如圖片:

1.首句“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寫賣炭翁自己砍柴,自己燒炭,在南山中辛苦勞動。


2.第二句“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這裡通過外貌描寫,表現賣炭翁“鬼樣子”。他煙熏火燎,辛勤勞作,“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但是,仍然食不果腹。真可憐啊!


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

這裡寫賣炭翁的矛盾心情:

想象一下,一夜大雪,地凍天寒,身著單衣的賣炭翁凍得直哆嗦。他一方面埋怨老天為什麼這麼冷,一方面又擔心炭賤而希望老天更冷一些。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多可憐,多讓人同情啊!



4.“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

去集市路途遙遠,又是冰天雪地,真是太難走了。更何況一大早就開始趕路,現在已經是人困牛乏,日頭已高,不得不歇息一會兒呀。


5.“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

好容易來到集市上,更是疲憊不堪,飢腸轆轆地等待有人把炭買去。終於有人來了,騎著高頭大馬,原來他們是“貴人”。“貴人”們好強勢哦,容不得你說話,牽著牛調頭就走。到了他們的地點,卸下木炭,他們把“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在牛頭上,充當一車炭的價錢。

一車炭就換這些東西嗎?費了今九牛二虎之力,燒了幾天的炭,幾乎是白白地讓人搶奪啦!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好無奈啊!到哪裡說理去?!

賣炭翁實在太可憐!令人同情!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小時候讀《賣碳翁》,由於不通世事,無所謂同情可憐只覺得課文很難背。

賣炭翁

[唐]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今天再次重讀《賣碳翁》,一絲絲悲涼由心而生。賣碳翁值得同情可憐!

賣碳的老人肯定年齡很大了,像這個年齡應該享受晚年生活了,也許他有子女,但是子女的生活也不如意,連自己生活都照顧不了,那有精力來照顧他呢?或許子女生活還不錯,只是沒有那分孝心嫌棄老人,不願意養活老人。也許根本就沒有子女,那個年代也有光棍吧,到了這個年齡卻一點錢財沒有存下來,還要去賣碳生活,可畢竟年老體弱,只能慢悠悠的掙點小錢,希望可以填滿肚子。

穿著破爛的衣服,一頭老牛一輛破車,吱吱吖吖。在冰天雪地裡,擺攤賣碳,希望能有個好價錢。一車碳,千餘斤,卻被富家子弟用了一丈綾換了去,老人看著這一丈綾子,只有默默落淚了。

希望天下所有老人,老有所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