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三年“死鷹事件”到底是誰幹的?

妖百慧1


“死鷹”雖然是八阿哥胤禩送給康熙帝的,但是,背後主謀肯定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大清史籍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是誰搗的鬼,但是,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一人是四阿哥胤禛,另外一人是康熙自己。原因如下:

1.不是胤禩本意

一是,胤禩頗具能力,不會笨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由於一直沒有立下合適的儲君,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在這次殘酷的事件中,有兩股勢力較為強大。一是,八阿哥胤禩派;二是,四阿哥胤禛派。

八阿哥胤禩起初為人樸實、正氣、有能力,又會討人歡心,所以,在文武百官中威望很高,同時,八阿哥處事冷靜,靈活圓滑,不拘於規制,頗具領導能力。就連胤禛也不禁誇讚道:“胤禩較朕諸弟,頗有辦事之才。”甚至,在胤禛當上皇帝后也當著諸臣說:“從前眾皆保廉親王為皇太子,視為奇人。”

可見,胤禩才華出眾,具備做皇帝的能力。雖然,在九子奪嫡中,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責備,但是,憑藉他的冷靜和圓滑,他不會笨到送皇阿瑪兩隻死鷹。

二是,胤禩進貢,沒必要送皇上“死鷹”。另外,根據史料記載,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前往熱河視察,這個時候正是胤禩的母親二週年的祭日,所以胤禩留下來祭奠母親,並未陪同皇阿瑪前去熱河,出於尊敬,他安排身邊太監向康熙做了彙報,說明了緣由。後來,為表歉意,胤禩特意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安排專人進獻給康熙,但出人意料的是,原本活蹦亂跳的海東青到了康熙手裡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

從這個事件的經過來看,一是,胤禩因祭奠母親,未陪侍康熙前往熱河,但是,向康熙做了彙報。這說明胤禩是個孝順的孩子,考慮事情比較周到。想必,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懂得死者為大的道理,即便胤禩不向他進獻禮物表示歉意,他也不能因為此事責怪胤禩,何況他也是一位父親、一位丈夫。二是,胤禩“特意”挑選“上等”海東青。這說明,胤禩對此事十分重視,他想把最好的東西送給皇阿瑪。如果胤禩想送皇阿瑪奄奄一息的“死鷹”就沒必要特意挑選上等的海東青,他只管在集市上買兩隻普通的海東青就可以了。三是,胤禩安排專人送到康熙帝面前。那麼,這個“專人”是否對海東青做了手腳,或者這位“專人”是否被別人暗中買通,加害於胤禩?這一切都有可能。

由此可見,胤禩不會、也沒有必要進獻“死鷹”給皇阿瑪。所以,我猜想是另有其人。

3.會不會是四阿哥胤禛?

面對皇權,九子奪嫡,諸皇子勾心鬥角,拉幫結派,完全棄親情於不顧。就拿四阿哥胤禛來說,此人擅長隱忍,深知韜光養晦之奧秘,表面上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好兒子、好兄弟,實則比誰都想得到皇權。

為此,他四處安插家奴,蒐羅情報。那麼,前面所述胤禩所派之人,很有可能被胤禛買通,做了臥底。胤禛得知老八送鷹的信息後,讓他在中途進行調包,以此嫁禍於胤禩。當然,歷史如煙,已隨滾滾長江東流而逝,我們也只能姑且這樣推斷。

4.是不是康熙帝自導自演?

前面我們講到胤禩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即便康熙帝公開嘲諷他、責備他,他在朝中大臣的心裡依然舉足若輕。就連備受康熙帝倚重的大學士李光地也曾說過“目下諸王,八王最賢”。可見,朝中大臣對胤禩的呼聲很高。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德才兼備的八阿哥,卻得不到康熙的重用,更不想將他立為太子。

一是,胤禩出身低微。康熙帝曾說過“系辛者庫賤婦所生”。在當時男權社會里,母親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子的身份,也決定了兒子的命運。康熙帝雖然是千古名君,但也是深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他不願意將皇位傳給出身低下的胤禩。

二是,胤禩鋒芒畢露,讓康熙非常反感。胤礽太子被廢之際,諸皇子皆有爭奪儲君之位的野心,其中,胤禩表現的尤為明顯。有一次,康熙問朝中百官:“儲君之位,誰來做好”?其實,康熙帝問這句話之前,內心是希望百官復立二阿哥為太子,但始料未及的是,朝中百官大部分推薦八阿哥胤禩做儲君。這讓康熙非常惱怒,他認為胤禩在朝中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勢力太過龐大,甚至擔心自己的皇位會被威脅。為此,康熙帝處處難為胤禩。

三是,康熙帝已有心儀人選,可惜不是胤禩。康熙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8歲登基,14歲親政,先後主導過擒鰲拜、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等大事件,所以,對於眼皮底下眾阿哥的表現,他了然於胸,尤其是胤禛的表現讓他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經常安排胤禛調查皇家案件,甚至,在他駕崩的前四天,還安排胤禛代天子到天壇行祭祀大禮。這足以表明,他很看好胤禛,已暗自決定傳位於他,所以,派他祭天,以便請上蒼看看這位未來之君。

綜上所述,康熙帝並不願意立老八胤禩為儲君,但礙於老八在朝中的勢力太過龐大,所以,康熙帝自導自演了“死鷹事件”,以此,打壓老八,並向各大臣釋放信號:朕不會立胤禩為儲君,你們這些臣子不要再推薦老八了,更不要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壞了朝綱。

“死鷹事件”已隨風而去,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家的無奈與辛酸。相反,我們更希望家庭和睦,不因名利而爭吵,不因是非而埋怨!


讀史三悟


八爺設計陷害老十三,雍正通過大將軍王事件如期分化八爺黨和老十三,讓老十三自以為能成為皇帝,成為制約八爺的條件,看到老十三日益壯大,在鷹上做文章,但是康熙深知肚明知道怎麼回事,所以在聰明人面前不要耍小聰明,只有一身正氣才能百毒不侵


戴著墨鏡的王老師


看雍正王朝電視都以為是八爺陷害十四爺,其實歷史上,是八爺自己乾的,就因為送的死鷹,徹底斷送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註冊電氣工程師講座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康熙過大壽,十四子派鄂倫岱送來一塊奇石,給康熙做壽禮。但卻廉親王府被調了包,被老八換成了一隻死鷹,把老康熙氣了個半死。

歷史上確實有這回事,也和老八有關,但不同的是老八是受害者。

康熙53年,康熙巡遊熱河時,收到一份特殊禮物,老八精心挑選的兩隻上等海東青,清朝皇室皆為滿族,自馬背上得天下,康熙對於騎射也是情有獨鍾,而海東青對於騎射狩獵有很大幫助。況且海東青號稱萬鷹之神,是滿族人的圖騰,在一定意義上象徵滿族皇室或者皇帝本人。老八為取悅康熙也是煞費苦心。

但不巧的是,因為這一天是老八生母的忌日,老八忙著祭奠生母,所以這兩隻海東青由心腹太監代勞送給康熙,這一代勞,兩隻活生生的海東青送到康熙面前就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康熙見到雷霆大怒,隨即召見隨行諸皇子,細數老八罪行:老八生母卑賤,從小就心懷叵測;私自請道士算命,有違人臣之德;第三,謀殺老二胤礽;廣結黨羽,慫恿大臣保奏,威逼朕躬。陳列完後又加了一句: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那麼究竟是誰從中作梗?康熙號聖祖,生前在位時,權利一直是康熙自己牢牢掌控,不存在大權旁落的現象,九子奪嫡沒人敢招惹康熙,老八也是一樣,老八雖然在朝廷有一些勢力,但遠沒達到可以權侵朝野挑戰康熙的地步。那麼那個太監呢,也不可能,這個太監前邊也說了,是老八的心腹,不管這個太監是否存在背叛老八,一旦康熙要治老八的罪,這個太監畢竟和老八糾葛太深,還不是皇族,連坐之罪是跑不了的,所以他的可能性不大。

比較大的可能是老四胤禛和康熙本人,老四不用過多贅述,老四就是後來的雍正,九子奪嫡最後的贏家,城府計謀和朝野勢力能做老四對手也只有老八。

那麼說說康熙本人,老八出身卑微,一直不怎麼受康熙待見,但老八城府很深,也有爭儲之心,老八廣結黨羽,朝中大臣蠻多效忠於老八,眾皇子中也有不少是八爺黨,老八的勢力經過他自己的苦心經營成為朝中不可忽視的勢力,而領頭的還是皇子,這直接就觸了康熙的逆鱗,當皇帝的是絕不容忍底下有人搞黨派的。康熙是什麼人,人老成精,號聖祖,在他的眼皮底下搞黨派真當他老糊塗了,這些事情康熙看在眼裡能不收拾老八?


若星540


正史只記載了事情經過,可以查《清史》,沒人可以下結論,但事情跟八阿哥有染,後人多是書寫成故事而已,自古皇室沒有親情只有政權,皇子們的終極目標就是皇位。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當日,康熙帝在熱河巡視,恰好是八阿哥母親祭日,胤禩未赴請安,派太監告稟緣由,也表示在湯泉處恭候父皇一同回京,後八阿哥挑選2只上好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不成想到了康熙手裡卻變成了兩隻死鷹,這就是所謂的“斃鷹事件”也稱“海東青事件”。延展一下,胤禩其實自幼深受康熙喜愛,他和雍正帝是異母同胞,17歲封為貝勒,是當時眾皇子中最年輕的一個,然在9子大爭皇位中漸漸在康熙心裡形象大損,在康熙最後10年亦沒放棄皇位之爭,康熙帝駕崩,眼睜睜看著雍正即位,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雍正即位將其改名為允禩,直到乾隆43年才恢復原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