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劉伯溫,有點歷史基礎的人都知道他,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在很多地方的民間傳說中劉伯溫已經完全被神化。基本上他出現過的地方都會有劉基廟,只因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能掐會算,知天文曉地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也充分說明了他的過人之處。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劉基並非神仙,只是有大才之人,有才之人仕途一般都不會太順暢,這一點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劉基也自然不例外。元統1333年,23歲的劉基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因為戰亂頻發,無法上任就職,便在家閒置三年。1336年他任江西高安縣丞,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多次整治一些豪紳、地主、貪官汙吏,良好的改善了高安縣的社會風氣。由於過多的得罪地方豪紳,終於被陷害排擠,只能含恨辭官。1343年朝廷又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才過一年因檢舉監察御史失職,而遭到朝中大臣的責難,他只好上書請辭。此後一直在家閒居。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元朝末年,天下已經開始大亂。此時群雄並起,既有張士誠,又有陳友諒,還有大家都知道的朱元璋。朱元璋自己沒讀書,但是又喜歡讀書人,所以他到了浙東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人才。但是一開始沒一點頭緒,事情轉機出現在朱元璋攻破了婺州以後,因為朱元璋很重視教育,他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建立學校,婺州他請的老師是宋濂。我們為什麼要提宋濂?宋濂是劉伯溫的朋友。年輕的時候他們一起讀書,一起學道,宋濂辭官,劉基也辭官,現在宋濂已經到了朱元璋的隊伍當中,劉基怎麼辦?主動去嗎?這當然不可能,知識分子很驕傲的。因此朱元璋第一次去請劉伯溫結果碰了一個釘子,劉伯溫拒絕出山。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試想,劉伯溫飽讀詩書,四書五經講究節義,講究忠誠。朱元璋是什麼人?農民起義,一幫土包子拉起一幫人馬,到處打,佔領城池,破壞力還不小。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天下名士,我能夠跟你同流合汙嗎?第二次朱元璋派出了一個叫孫炎的謀士,孫炎與劉伯溫一通論道之後,劉伯溫發了一通感慨,原來我以為你不如我,現在看來我不如你,你是懂得古今歷史、懂得治天下之道的人。你這樣的能人,還有像我的朋友宋濂這樣的人,都投奔了朱元璋,那麼他肯定有過人之處,他肯定有前途,他是可以投奔的。於是,劉基出山跟隨朱元璋。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跟隨朱元璋充任謀臣之後,劉伯溫針對當時形勢提出了18條策略,朱元璋先後攻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多按劉基的計策行事。之後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為朱元璋謀劃制定北伐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可以說朱元璋這一系列的成功與劉伯溫的謀劃是分不開的,體現出劉籌劃全局之力,定策之功。

現在我們回到題目中,“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戰場”其實並非劉伯溫預言,而是清朝時期,最大的反清勢力天地會,為了推翻滿清統治而使用的讖言。讖言也就是預言的一種,它一向來多用於政治鬥爭中,具有宗教神學色彩的政治宣傳,以此為謀求權力者或已登上權力寶座的統治者大造輿論,從而收服具有傳統天命觀的民眾,證明其權力的合理性。用現在的話來說,成大事必須先造謠,形成輿論力量。

劉伯溫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是什麼意思?

題外話:我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四句著名的讖言(1.亡秦者,胡也;2.公孫病已當立;3.桃子子,得天下;4.女主昌。),據說都應驗了哦。你說神奇不神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