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有点历史基础的人都知道他,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刘伯温已经完全被神化。基本上他出现过的地方都会有刘基庙,只因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能掐会算,知天文晓地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也充分说明了他的过人之处。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刘基并非神仙,只是有大才之人,有才之人仕途一般都不会太顺畅,这一点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刘基也自然不例外。元统1333年,23岁的刘基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因为战乱频发,无法上任就职,便在家闲置三年。1336年他任江西高安县丞,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多次整治一些豪绅、地主、贪官污吏,良好的改善了高安县的社会风气。由于过多的得罪地方豪绅,终于被陷害排挤,只能含恨辞官。1343年朝廷又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才过一年因检举监察御史失职,而遭到朝中大臣的责难,他只好上书请辞。此后一直在家闲居。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元朝末年,天下已经开始大乱。此时群雄并起,既有张士诚,又有陈友谅,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朱元璋。朱元璋自己没读书,但是又喜欢读书人,所以他到了浙东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人才。但是一开始没一点头绪,事情转机出现在朱元璋攻破了婺州以后,因为朱元璋很重视教育,他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建立学校,婺州他请的老师是宋濂。我们为什么要提宋濂?宋濂是刘伯温的朋友。年轻的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学道,宋濂辞官,刘基也辞官,现在宋濂已经到了朱元璋的队伍当中,刘基怎么办?主动去吗?这当然不可能,知识分子很骄傲的。因此朱元璋第一次去请刘伯温结果碰了一个钉子,刘伯温拒绝出山。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试想,刘伯温饱读诗书,四书五经讲究节义,讲究忠诚。朱元璋是什么人?农民起义,一帮土包子拉起一帮人马,到处打,占领城池,破坏力还不小。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天下名士,我能够跟你同流合污吗?第二次朱元璋派出了一个叫孙炎的谋士,孙炎与刘伯温一通论道之后,刘伯温发了一通感慨,原来我以为你不如我,现在看来我不如你,你是懂得古今历史、懂得治天下之道的人。你这样的能人,还有像我的朋友宋濂这样的人,都投奔了朱元璋,那么他肯定有过人之处,他肯定有前途,他是可以投奔的。于是,刘基出山跟随朱元璋。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跟随朱元璋充任谋臣之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提出了18条策略,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之后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可以说朱元璋这一系列的成功与刘伯温的谋划是分不开的,体现出刘筹划全局之力,定策之功。

现在我们回到题目中,“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其实并非刘伯温预言,而是清朝时期,最大的反清势力天地会,为了推翻满清统治而使用的讖言。谶言也就是预言的一种,它一向来多用于政治斗争中,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以此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用现在的话来说,成大事必须先造谣,形成舆论力量。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是什么意思?

题外话: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四句著名的讖言(1.亡秦者,胡也;2.公孙病已当立;3.桃子子,得天下;4.女主昌。),据说都应验了哦。你说神奇不神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