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诗词格律,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还是戕害?

颍水萧萧


没有诗词格律以前,所有的诗词哪个符合格律?为什么产生格律?因为好啊!人不就是这样,见到好的就贪得无厌。岂不知没有众多的平凡,好从何产生啊!好的古诗词为什么难以超越?想想那是多少诗词里挑出来的!没流传下来的,也许有更好的。

现在人写诗词的再多,跟古代比也差的远那。兴趣,自娱自乐,想成诗人的!准是没正经事的人。感觉自己能写诗了,首先高兴的是自己。高兴就好。不知保持谦谦君子心了,也就长进不了啦!

自己评价自己写的诗词,好不好自己知道,那是必须的!否则,会被高人笑,人外有人,这个都忘喽!那就是糊涂了!糊涂人能写出好诗词,我不太相信!月亮圆太阳也圆,非要比哪个更圆,心里那是有鬼!

能遵格律,愿意遵格律的,就按格律写吧!最好别顾此失彼,遵了格律没了诗意。随心所欲写的,也不用说自己写的是诗。好就留着,不好不要了。我不相信古人写诗词的,每一首诗词都是最好的。也许他们扔的更多。


鹤羽


如果不准备学习诗词格律,就不要进行诗词的创作了,欣赏还是可以的。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如果完全不去理会人家原有的特点,就是瞎来。顺口溜都讲究押韵,也没见谁去讨伐。

现在我们主要是感觉外国诗好像没有格律,其实是不对的,外国诗也会根据自己的语言进行要求,除了押韵,比如轻重音,长短音等。

主要是现代的新诗没有这些,自己叫自己“自由”,但实际上应该看出来,新诗学自外国,和中国白话语直间形成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说,白话新诗形成不过才一百多年,它还是个不成熟的诗体。用不成熟的诗歌要求去看待古诗词,本身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有些心虚,想把别人也拉到和自己的水平。

学古代的诗韵词韵如果实在记不住呀,学不来,学习现代新韵也可以,但是不能什么都打破,完全乱来,那就不要说写的是诗词了,可以说自己写的就是“新体诗”。


无心随墨


格律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戕害"二字何从言起?

格律诗自唐初沈·宋起蒙以来,经过历代诗家的完善定型,最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体裁。它是中国五、七言诗的高峰。其间经过了初唐四杰,中唐李杜王孟,韩柳元白等诸多大家的发扬光大。也经历了晚唐杜牧、李商隐等人的清新开拓,以至流传后世,经久不息,直至而今。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留有作家数千,作品数万。诗影响了中国自唐以来的千余年。它集文字美、音乐美于—体,以给以艺术的享受,精神的陶冶。伟人毛泽东同时是—个杰出的诗人。还有郭沫若、鲁迅等,都是著名的格律大家。

格律诗虽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好象造成了—定的难度,有时难免受其约束。但正因为如此,更体现了它魅力所在。能够熟练地驾驶它,不正是—种艺术的追求与享受吗?更何况格律诗也有很多的变通之法,并非死板艰涩。

所以,笔者为格律诗唱赞歌,并非全为所爱而言。更关键的—点是:祖先留下来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


原卉诗词


关于格律,我口占一诗,见地粗浅,但不怕与人辩析,诗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雷雷战晓东。

自古无招胜有招,

莫囿格律废武功。

可叹平水当水平,

只奉古韵绝新声。

若把平仄费雕饰,

李杜文章多不工。


菩提卅锤


说到诗歌,不能不提格律诗词。现代诗不讲究格律,但它的艺术成就也同样与格律诗词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古诗渊源流长,但格律诗词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是自唐代开始,唐宋以后格律诗词一直经久不衰。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产生了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诗仙和诗圣,受到了无数中国文人墨客的崇拜和敬仰。

格律诗词讲究的是押韵、平仄和对仗,语调抑扬顿挫,意境深远,读之朗朗上口,动听悠扬。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和生活的美好。

现代诗歌要想写好,还得多从格律诗词中汲取营养,如此才能得到很好的繁荣和发展。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诗词又不是一种,你不愿写带格律的,你可以写绝句,打油,五言,四言诗,可以写现代诗,总之很自由,谈得上什么戗害?


陆青青4


高铁必须在轨道上运行,并不妨碍速度快行驶稳,迅速到达目的地。诗词格律同理!


东华旧梦


没有格律,何以有诗词?


晴耕田雨读书


诗词格律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古为今用,有利无害。


用户7174720426634


今时不同往日。在现代社会,诗词只是工作生活的消遣,不再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格律诗和打油诗一样,都是诗的一种表现形式。谈不上促进,也谈不上戕害。

会做格律诗,不代表写出来的不是垃圾。

只会打油诗,也不代表就写不出来精品。

不同之处在于,格律诗需要学习而打油诗不用,仅此而已。

习惯做格律诗的没有必要看不起做打油诗的,一脸鄙夷地说连平仄都不懂,你也配姓赵?!因为会写格律诗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用点心思,入门并不比五笔字型那个“王旁青头兼五一”难多少。

而做打油诗的人也不要“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般秉性!老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个墨守成规的老古董管不着。”若要打破常规,必须先得知道规矩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你确实不会,又不愿意花一点功夫去学,还非要挂上五绝七律的招牌,吃相着实不太好看。

这就是我对目前格律之争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