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雜談:中國古代十二時辰對應的自然奧祕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歷史雜談:中國古代十二時辰對應的自然奧秘

子時,夜裡11點~1點,膽經當令,即值班。子時是一陽出生,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髮。凡十一藏取決於膽。有時晚上八九點開始犯睏,到十一點反而清醒了。這是因為陽氣開始生髮起來了。

丑時(夜裡1~3點)肝經當令。左肝右肺肝氣是主升的,頭疼很多時候是肝陽上亢,是收斂的功能即降出問題了。左邊主生髮,所以左肝。右邊主降,肺氣主降,所以是右肺。在道教養生裡邊,也認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是最難的一件事。

寅時(夜裡3~5點)肺經當令。經脈為什麼從肺經開始。黃帝內經經脈篇裡,就是以肺經開頭。順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肺。春節在寅月。夜裡3點~5點醒來最不好。

卯時(早晨5~7點)大腸經當令。早晨5~7點,人排便是很正常的現象。早晨天亮了叫天門開,相對地戶也要開,地戶在中醫裡指定是魄門,即肛門。

歷史雜談:中國古代十二時辰對應的自然奧秘

辰時(上午7~9點)胃經當令。胃經是人體前面一條很重要的經脈,陽明胃經。痤瘡一般長在臉頰和額頭上,這是胃經的病,由於胃寒造成的。通常是喝冷飲的人。人體有自保功能,拱出熱來攻這個寒,攻胃寒形成胃的燥火,更乾渴,喝更多的冷飲,惡性循環,燥火顯在臉上,形成痤瘡。夏天應喝溫水,越喝溫水越解渴,越喝涼水越不解渴。

巳時(上午9~11點)脾經當令。脾主運化。脾和肺同屬太陰,都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氣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氣血輸送到肌肉腠理當中。脾相對肺來說,是前期的初步的工作。

午時(上午11~13點)心經當令。午時一陰生,午時與子時相對。在最熱的時候,陰氣開始升起來了。古代非常重視子午時辰。

未時(下午13~15點)小腸經當令。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主吸收的。腐熟的東西的精華被小腸吸收,然後拿出來供給各個臟器。

歷史雜談:中國古代十二時辰對應的自然奧秘

申時(下午15~17點)膀胱經當令。這個時間段記憶力好,頭腦靈活。古代叫朝而受業,夕而習復。早晨學習的東西,到這個時間段,好好複習,增強記憶。此時辦事效率高,陽氣正好都是通過上腦。對一日的起居、學習、工作安排有幫助。

酉時(下午17-19點)腎經當令。腎主藏精。"精"是什麼? "精"就像錢,可以買,可以變現。缺這個細胞了,可以生出來。精是可以變現的,也就是支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一個物質。

戌時(晚上19—21點)心包經當令。“心包”解。什麼是心包呢,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那麼誰來受邪呢 心包來代邪受過。假如中指麻木,是心包的病。心臟有病,首先發在心包上,中醫叫心澹擔大動。

亥時(晚上21-23點)三焦經當令。“三焦”解。解釋一下“三焦”,“焦”字上面代表小鳥,下面的四點水代表什麼呢?凡是四點水中國文化裡面都是代表火。因為上面是小鳥,所以應該是小火,屬於少陽。太陽是大火,人的體表是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