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公元815年,被貶永州長達10年之久的柳宗元,終於回到長安。但是,再次步入官場的他,仍然得不到重用,由於政敵的仇視,皇帝的嫉恨,柳宗元很快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廣西柳州。這年,他已經43歲。

再次被貶蠻荒之地,柳宗元的心情不像初次被貶那樣壓抑和孤獨了。長期遠離朝堂,讓他的心逐漸冷下來。在柳州城西北角,他安家種樹,藉此打發時日。此時,他寫了一首律詩,來表述此時的心境。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柳宗元種了200棵黃柑,其中大有深意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這首詩看似平淡,內心卻不平靜,細讀之下能夠體會到柳宗元“寄至味於淡泊”的詩風,也能窺見他在孤獨絕望中自我開解的人生態度。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黃柑


01:手種黃柑,自甘淡泊,柳宗元學會了開解自己

柳宗元對種樹頗有心得,早期他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就曾借種樹來表達為官治民的思想。他寫道“(種樹應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這樣才能保全樹木的天性,讓樹可以自然生長,最終能夠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柳宗元內心的寂寞誰能懂?

被貶柳州之後,他親自在城西北角種了200棵黃柑樹,寄託了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手種”二字,可看出他親力親為,對黃柑的珍重喜愛之情。春天到來,萬物萌生,手種的黃柑樹葉都發芽抽葉,此時他的心情既欣喜又快慰,一個“遍”字就能看出他激動之情。黃柑枝葉繁盛,蓬勃生長,在蠻荒之地也能夠茁壯生長,這豈不是柳宗元內心的寫照麼?

因此他盼望著黃柑能夠開花結果,想象著收穫的快樂。黃柑開花,他用“噴雪”來形容,寫出黃柑花的熱烈蓬勃;結果用“垂珠”,則寫出果實累累,讓人欣喜滿足的快慰之情。這一聯寫得生動蓬勃,可見作者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累累果實象徵柳宗元內心的希望

但是,應該注意,被貶柳州的柳宗元此時內心是壓抑且沉悶的。遠處他鄉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他內心也不知道會在柳州困居多長時間。故而詩中連續用“幾歲”,“何人”等疑問句。難道能夠在此等到它開花結果麼?此可見作者內心的疑惑與不安。

02:神交屈原,不慕名利,柳宗元在黃柑中寄託高潔品質

柳宗元為何要種黃柑?首先當然是,此地氣候風土適合黃柑生長。但是,應該看到,“橘樹”在傳統文化中有特別的含義。屈原在《橘頌》中寫橘“閉心自慎,終不失過”。橘在屈原心中就像堅貞不移的國士,雖然地處蠻荒,但是內心高潔自持,保留著堅貞和忠誠的品質。“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既是屈原性格的寫照,也是柳宗元內心世界的表露。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屈原為何為橘樹寫詩?其中寄託了什麼


因此,柳宗元在詩中說“方同楚客憐皇樹”,他神交古賢,寄情於黃柑,把它作為自己的知音,也反襯出他此時的孤獨與苦悶。

但是即便在此境況下,柳宗元也安於現狀,不慕名利,淡泊悠然,故而他寫道“不學荊州利木奴”。這是一個典故。據《三國志》記載,丹陽太守李衡,為官清廉,晚年在武陵龍陽汜洲種了數千棵橘樹,給子孫留作財產。他臨死時,給兒子說:“你的母親不讓我治家理財,故而我一生一貧如洗。我如今給你們留了數千棵橘,以後你們可以以此過活,不至於貧窮了。”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是個問題


柳宗元在運用這個典故時候,點出“不學”二字,可見他種黃柑,既不為名利,也不想留給子孫做財產,僅僅是欣賞黃柑的品性氣質。如此,屈原和李衡正反對比,就能看出柳宗元看重的是品格而非名利。這樣就寫出了自己的襟懷。

03:看似平淡,內心卻泛起波瀾,柳宗元的悲劇人生早已註定

黃柑蓬勃生長,作者內心非常欣喜。所以結句說“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看著親自種植的黃柑蔚然成林,也能靠它來養老,這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柳宗元真的淡泊了麼?


但是,如果這樣看,這首詩就淺顯了。作者被貶柳州,不知何日才能夠回到長安。而“坐待成林”其實暗含一種擔憂,恐怕此生他不能夠回到長安了,此中“滋味”或許不是甜蜜,反而是苦澀了。

因此,清人姚鼐在評價結句時說:“結句自傷遷謫之久,恐能見柑之成林也。而詞反平緩。”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柳宗元的寂寞在平淡之中顯露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首詩,可看出更多深層含義。黃柑生於南國,“受命不遷,深固難徙”;而作者久處蠻荒,也像黃柑一樣適應了此地的風土氣候,但是作者的內心呢?柳宗元仍然希望能夠回到故土,希望能夠發揮他的才能,但是他像黃柑一樣被棄之南國,還會有出頭之日麼?

雖然他內心像屈原一樣高潔堅貞,不慕名利,不屑爭鬥,但是此刻,陪伴他的唯有一片柑林。此中的孤獨與壓抑,仍然在平淡詩句中鬱結不散。因此,這首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就像一枚橄欖,愈品讀愈有味。


柳宗元被貶柳州,種黃柑看山水,拒絕庸俗,擁抱孤獨,徹悟了人生

△ 柳宗元終生未能回到長安,英年早逝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後,即公元819年,柳宗元因病在柳州去世,享年僅僅47歲。而那一片柑林,仍然蓬勃茁壯,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