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圈外扒姐


《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原因有四:好故事、好導演、好演員和好的美術設計。


好故事:時代、人性、文化意義激撞、流光溢彩的藝術故事

《霸王別姬》雖然講述的是兩個人的事,但是往大了說,就是歷史的故事,往小了說也是時代文化的故事。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在古希臘男子的眼裡,最好的愛情是在發生在男情人和男愛人之間的。成年的情人智慧而具理性,年輕的愛人俊美而富有朝氣。

“一個人為了尋找另一個和自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人而奔走一生,辛苦一生。”

這就是電影《霸王別姬》裡蝶衣對霸王的情。

每當段小樓化好妝,穿著威風八面的戲服站在臺上之時,那悽絕婉轉的悲情故事和已成套路的唱唸做打讓二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段小樓(張豐毅)與程蝶衣(張國榮)是一對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兩人一個演生,一個飾旦,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更是譽滿京城,為此,兩人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

但兩人對戲劇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有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

。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立業之時迎娶了名妓菊仙(鞏俐),致使程蝶衣認定菊仙是可恥的第三者,使段小樓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圍繞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戰開始隨著時代風雲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

李燕指出:

“霸王別姬超越了科學的理性研究和感情的價值判斷,用電影語言表達了對同性戀文化的獨特理解和審美闡釋……用一種藝術化的新鮮眼光去理解和思考同性戀這一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同性戀在《霸王別姬》裡去病態化、去特殊化。

我們所看到的程蝶衣更多的是一個戲夢人生的表演藝術家,一個大時代下的布衣優伶,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渴望幸福與美麗,成全與自由的普通人。

比起當時同性戀依然犯罪的中國(1997年廢除),該電影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超越時代了。

另外,京劇元素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蘊與內涵,歷史的劇烈激盪給了作品史詩般的觀感。

多重敘事,讓他脫離傳統敘事電影,卑微的同性戀單相思,又帶給了電影愛情觀念的現代性。

而且最重要的,程蝶衣從長髮梳辮的“小女孩”到光頭練武的梨園學生,從一個男兒郎變成女嬌娥,這種性別認同的多次反轉,一方面直指精神分析學派的性取向理論,另一方面又削弱了“性別”在“愛情”和“藝術”上的偏見,它具有超越時代的性別平權意義。

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它們產生的化學反應催生了一個流光溢彩的藝術故事,和一個兵賊侵擾的京城春夢。

從專業角度看,它的敘事方式具有後現代特徵。從非專業角度來看,它是一部人民電影,適合每一個人觀看。這也許是《霸王別姬》大獲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好導演:陳凱歌的多重視角敘事,顯現藝術魅力

陳凱歌的解構宏大敘事方法給了一部電影多重視角,使得它的觀眾接受面更廣,更加普世。

影評人黃莉指出:

“(《霸王別姬》)挪用宏大敘事、舞臺敘事、臺下敘事和影戲結合, 從而形成 了片中有戲、戲中有觀眾的複雜敘事結構, 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

片中跨度五十三年的歷史行程構築了宏大的歷史敘事,但在講述的過程中卻被陳凱歌解構。舞臺與群眾的互動(日本人、國民黨、解放軍等觀眾與演員的互動)、舞臺內角色的互動(小四和程蝶衣的爭角)、舞臺和熒幕外的觀眾又結合,生成了三種觀影的視角,創造了了三種不同的權力關係。

  • 熱愛國劇的袁四爺和日本軍官都與程蝶衣成為知己;

  • 小四與蝶衣的爭鬥又體現了京劇藝術的風雨飄搖、破敗與重生;

  • 熒幕前的我們對著重重敘事進行著批判和欣賞……

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能吸引資深票友戲迷,也留得住歷史研究員。贏得了感同身受者的垂青,也賺足了普通觀眾的眼淚。每個人都能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鏡像,彷彿歷史被複刻在熒幕內的空間,你我的歷史和電影裡的歷史被並置。

另外,它的鏡頭語言也很高級,它的“機位調整”是電影界的“教科書典範”,也是導演風格的重要語言形式。它反映了導演在空間上、調度上完成電影的敘事方式。

比如電影開頭以俯視的角度展視天橋的全貌。

袁四爺出場,卻用了仰視的鏡頭,突出人的身份和地位。

等到日兵佔據戲院時,鏡頭給予日本軍官的是仰角,袁四爺卻變成了平角。


好演員:張國榮+鞏俐+雷漢+葛優+英達+張豐毅打造經典

張國榮在此片中的表演確實經典。

在看此片時,完全會忘記張國榮這個人,只會沉進去看程蝶衣,就像在看程蝶衣這個人的紀錄片。

是的,在此片中張國榮已經消失了,他已經成了程蝶衣。

鞏俐在此片重的表演可稱驚豔。有幾處鏡頭讓人念念不忘,比如說段小樓搭救時鞏俐跳樓前的細微面部表情變化,程蝶衣戒毒時鞏俐的懷抱,段小樓背叛“我不愛她”時的萬念俱灰,上吊前對程蝶衣的二度回首。這些鏡頭不但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還能讓觀眾思考菊仙當時的情緒。

葛優和英達,分別完善的表達了袁四爺和那爺兩個人物。

葛優和英達分別用多處小肢體動作,表達了袁四爺的戲痴和那爺的圓滑,典型的鏡頭如袁四爺臨刑前走的臺步以及那爺求袁四爺救段小樓時前恭後倨的動作(先卑躬站著,看形勢逆轉立即大咧咧坐下,儀態轉為輕鬆,同時斜藐袁四爺)。

從他們的表演看出,這兩位都是功底深厚的演員。


好的美術設計:美術大師打造,場景不變而景別有變

說到電影,我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哪個導演,哪個演員,可真正要完成一部電影作品,背後往往要花費很多人的心血。比如說美術設計。

《霸王別姬》的美術設計由知名美術設計大家——楊佔家。

在過去許多年,找楊老師是很多“大片”請美術設計的最佳選擇,從李安的《臥虎藏龍》,到徐克的《七劍》,從吳宇森《赤壁》,到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幾十年來,在電影界,楊佔家是美術設計領域,當之無愧的頂尖人物。

比如《臥虎藏龍》打鬥戲屋頂氣氛圖

但在25年前,陳凱歌拍攝《霸王別姬》的時候,電腦特效還遠未普及,也未能如今日這般惟妙惟肖,實景搭造是唯一的選擇。而為《霸王別姬》裡的場景繪製構圖的,就是楊佔家。

這部影片,承載著陳凱歌巨大的野心,他試圖用一個場景記錄下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從而展示出一個大時代的文化演變。為了完成陳導的企望,楊佔家帶著尺、筆、本,一個人邊測邊記,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園林。

《霸王別姬》程蝶衣家 氣氛圖

《霸王別姬》 祖師爺家的院子 氣氛圖

為了還原老北京梨園科班四合院、唱戲的戲園子,乃至老北京的街道,楊佔家做了各種考察,繪製近百張設計圖紙,才將各種場景搭配起來。

無論是繪圖功底還是敬業精神,中國電影美術還沒有人能和他比。也正因為如此,也給《霸王別姬》打造了豐富的場景,場景不變而景別有變。層次感和表現力增強。

故事、演員、導演、美術設計讓《霸王別姬》成為中國電影巔峰之一。


美人豐盛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目前唯一一部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所以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

這部電影有跟多明星,其中還有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哥哥”,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角色之一。為什麼《霸王別姬》在電影界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地位呢?我認為還有一下因素:

第一,這部電影把中國的國粹京劇,興衰的50年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戲中有戲,各有深意,如電影中有三段非常著名的戲《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思凡》,每一段戲都代表這不同的文化符號,意義不同

第三,電影裡面,通過各種潛規則,把舊社會中醜陋揭示出來,是中國歷史文化上的一個縮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嘴廚的電影夢


有段時間,我也不知怎的?突然想看看過去的老電影。其中《霸王別姬》就是我看過的印象最深的一部。它在豆瓣可是有著9.6的評分,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說它是國產電影的巔峰也不為過吧,它同樣也是一部傑作值得我們反覆觀看思索。為何一部老電影有著這樣的魅力呢?你們不好奇為什麼嗎?

評價一部電影,可能我還不夠格。我只是訴說作為一個影視愛好者的看法,就像發了一條彈幕吧。

《霸王別姬》一部上世紀93年上映的電影,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也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有著這樣的殊榮,讓我不得不認真的收看這部電影。它的劇情無疑和每部經典著作一樣,有著共同點。雖說反映的是上世紀的生活,可卻能讓我這樣當代觀眾融入進去。劇中一連串的故事由三個人物串起來,將上世紀中國遭遇的變革、文化的變革以電影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劇情看起來其實挺有諷刺意義,非常慶幸自己沒有生在舊社會,還是社會主義好啊!影片中段小樓演繹的京劇楚霸王前前後後人物性格的變化,很令人唏噓。不由發出“這個霸王是假霸王”的慨嘆;對於劇中的程蝶衣來說,“不瘋魔,不成活”或許就能詮釋出這個人物了吧!劇中的菊仙也是一個可憐的人物,對於蝶衣來說或許她是個不該出現的人。批鬥情節中段小樓對於她冰冷淡漠的態度,或許在那一刻她的天都塌下來了,人物內心的悲切完全可以感受出來。以上三個角色支撐了這部電影的發展,他們的變化也反映那個時代的變化。不光劇情讓我入迷,其實看過這部電影都該知道電影中的臺詞也極具靈魂。讀起來就讓人彷彿想起來劇中的角色,可能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吧!就像蝶衣對段小樓說的這番話“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就算你沒看過這部電影也會從中感受到包含的情感了吧!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形象是多麼的鮮明啊。還有蝶衣小時候唱戲的情節,被打不得不說出“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透露的心酸從字眼中散發出來。作為舊時代下九流的行當,學藝時的艱辛荒唐可能對於現代人真的難以理解。這樣的臺詞還有很多很多,就談對臺詞的斟酌,這部電影就足夠成為經典了。

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十分喜歡尊崇蝶衣的飾演者張國榮先生。對於一個零零後,可能我對於他的情感不是很深。由他主演的電影,我也只看過《霸王別姬》一部也。或許一部遍已足矣!或許他對於國民而言,正如小李子、赫本在外國人眼中的地位吧!他不光有俊朗的外表,又有著出色的演技。對於這樣一位好演員在2003年就離開了我們,我們對此只能報以惋惜之情。當然除了張國榮先生,該劇也有鞏俐、葛優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他們二人在《活著》這部老電影中也有著出色的表演。無論怎麼說,《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在我心中認可度還是蠻高的。但有一個問題,如果我沒看過這部電影,只能聽聽旁人的評論。可當這些旁人慢慢少了,還記得這部經典願意去看的又會有多少人呢?當人們漸漸追求快節奏生活方式時,閒下來時追憶這些老電影不也挺好的嗎?

《霸王別姬》一部國產巔峰電影,有著它未被超越的合理性。一部經典作品希望永遠可以被別人記住,莫要隨時代的改變,而輕視這些作品。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以後可能會有更出色的大片,畢竟各個時代人們的喜好不同。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別人會和我一樣這麼“閒”,嘗試去追憶一些老作品。







追劇少年行


看了小編的問題闡述:為什麼《霸王別姬》的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在1993年陳凱歌如獲至寶的拿到這部電影劇情,與父親商議決定程蝶衣角色的設定邀誰來演?最後敲定的張國榮。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作品,有文藝的框架、有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底蘊、影片信息量驚人,可為中國文藝電影輸出國門,班底傾力打造,星角非同一般,所以能夠獲得國際金棕大獎。



(圖片來自外站/片中主演張國榮)

張國榮鞏俐張豐毅功不可沫,凱歌導演這輩子因為《霸王別姬》的成功都是資本,國際文化產業和市場價值比任何一部國產電影票房都有賣點,藝術品味獨特,影片魅力指數十足。

可以用一句比較實在的話來給這部電影《霸王別姬》定性~牛比!內容就不多說了,凡是喜歡電影的人,大至都會有所瞭解……。
(圖片來自外站/片中主演張國榮)


蘭竹ZLZ


電影通過程蝶衣等戲劇演員,在時代背景的變遷中的遭遇,反應了很多東西,如個人命運,情愛,傳統傳承,梨園裡的規矩,並且通過這些內容,有力的昇華了戲夢人生的電影主題。

電影中的程蝶衣是人生和演戲分不清楚的,他之所以有同性傾向,在電影中看到的主要原因,是他走不出自己的在戲曲中的身份,她把戲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全部的交給了戲中人物虞姬。

而演員的經典演繹,和導演的精準把握,都讓電影的藝術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這裡面特別要提的就是張國榮,如果說是陳凱歌給了這個電影完整的肉身,而張國榮才真正的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沒有張國榮的程蝶衣,就沒有《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可以說在影片中張國榮找到了程蝶衣,而在戲曲中程蝶衣找到了虞姬。

最後人戲交融,電影主題得到了充分的昇華,雖然程蝶衣的命運是悲劇的,但是卻使得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


周遊世界電影


電影《黃土地》,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巔峰之作,當時拍攝時,更是匯聚了但是影壇的黃金力量,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拍攝、趙季平配樂,《黃土地》可以說象徵著中國電影有第五代導演完美接手,也是對中國電影對未來的走向定下了目標。

如果說《一個和八個》這部電影象徵著五代的開始,那麼《黃土地》就是崛起的,而且不管是在風格,還是語言上,都有非常明顯的的格調,強烈的攝影衝擊,民族風情,每一個都表達了中國文化的反思,讓中國電影行業表現了不同的風采,也讓第五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傳承這。

1993年的這部《霸王別姬》,由陳凱歌導演,豆瓣9.6的評分的經典作品,不僅電影版目前依然是國內評分之一,電視劇版9.3的評分也是佔據著國內電視劇榜第一的位置,也是張國榮、鞏俐、張豐毅等人的經典演技,讓她能夠這麼久依然佔據著第一位子。

這部《霸王別姬》記錄了,兩位京劇名角的一生,也是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悲歡離合,用來為我們講述人在歷史長河中顯得是多麼的渺小,也是映射出的社會的殘酷,和我們生活的狀態,這部影片已經上映,可謂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陣軒轅大波,更是獲得了法國版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

而最讓人值得一提的就是張國榮了,身為香港影壇巔峰的人物,因為這部劇講的是京劇,不會說普通話的他為了能將這部劇拍好,特意提前跑到北京學習普通話,這也是讓劇組與粉絲們看到了他對拍戲的認真與努力,能被他看中參演的角色,他會拼勁全了把這個角色做到極致,這也是為什麼哥哥能夠被我們記住這麼多年,在影壇更是有著不可逾越地位的原因,哥“哥哥”這個稱號更是對他的認可。


用戶1991963485676659


《霸王別姬》符合以上前七條,當然國內這樣的電影不在少數,為什麼《霸王別姬》是巔峰,因為它把前七條都做到了極致,把其中每一點拿出來,都可以長篇大論地說出很多精彩來。

像《霸王別姬》、《活著》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國語電影最好的三部。我倒是覺得姜文最好的電影應該是《鬼子來了》,因為後者對人性、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人性、在特定生存環境下的人性、在歷史人文社會環境下的人性表現的挖掘,有更深的民族自省精神在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原著要更好些,王朔惡毒狠辣的筆觸寫的是一個時代的創傷,姜文把它拍成了溫情脈脈的自傳體,當然可能我看的還不夠深。自我感覺一部電影,或者一部文藝作品(包括小說話劇音樂畫作等等),當它構築在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以漫長的歷史人文的形成為文化根基,來描述和挖掘社會性、人文精神、民族特質等等可以讓人產生更多深省思考,它的立意可能更高一些,當然這個比較是在差不多檔次的作品之間,並不是說所有的電影都需要一個廣闊深邃的文化立意。比方《肖申克的救贖》的中心思想其實挺簡單。

《霸王別姬》在立意上,超過了《活著》、《鬼子來了》、《色戒》和所有的華語電影。它本身的故事主線並不複雜,看看原著就知道了,但是導演把它放到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中,用三個人的愛情故事(其中程蝶衣的還是畸形的)講了整個20世紀一個民族的掙扎、扭曲和創傷。

從歷史滄桑感來說,它和《活著》很類似,《活著》也是把人物命運安放到20世紀波雲詭譎的的歷史大變局中,用個人的悲劇來映襯時代的悲劇。但是《活著》視角窄,故事發展線就是主角富貴的人生一條,他的人生悲劇的寓言性比《霸王別姬》弱多了,戲劇衝突也沒那麼強,當然,《活著》寫實感更強一些。

《霸王別姬》視角寬闊,涵蓋的人物線索從下九流中最下賤的妓女、走江湖的戲班子,到社會名流士紳、前清遺老遺少、日軍國軍共軍、社會主義建設者、紅衛兵造反派,各種不同的人物視角點切入時代,其中每一個角色的命運都和時代一樣走向悲劇的終點。

看《活著》,感覺人物的悲劇在歷史動盪下的渺小和無奈;看《霸王別姬》,感覺人物的悲劇和時代的悲劇是綿延不斷的歷史宿命,所有裹挾在時代中的人的悲憤沒有出口。所以,說《霸王別姬》是史詩性的電影也不為過。其次,是故事情節的戲劇衝突和張力,妓女、同性戀,哪怕在現代和平年代,社會觀念已經如此開放,這些還是一樣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物,其身上本身就有豐富的題材。把下賤、下九流的人和最華麗精美的國粹京劇結合在一起,文化的傳承和人物的低賤的衝突,再把這種衝突放到動盪的歷史中,畸形的愛,對藝術的愛,不得伸張的愛,被屢屢打斷破壞的愛。故事的敘述,多線敘事的鋪設,前後呼應,象徵意義、儀式感的鏡頭語言。

這部影片沒有獲得大電影節的個人表演獎項,有點可惜,可以這麼說,《霸王別姬》成就了張國榮,反過來,也是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沒有張國榮,這部影片一樣優秀,但絕沒有今天這麼高的高度。





音樂影視風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付關於這個“《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問題

《霸王別姬》原本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當初製片人徐楓為了買版權連續三晚與李碧華在文華酒店裡面談到凌晨三四點。令人意外的是,原作者想要的不是錢,而是挑導演和演員的權利。這似乎有些越權,要知道換在當時有人要買某個作者的小說,作者只管歡天喜地的賣了就是,誰管它導演和主角是誰。但李碧華就是這麼執著,《霸王別姬》的程蝶衣就是以張國榮為藍本寫的,所以一早就敲定了主意:這個角色非張國榮不可。

《霸王別姬》的情節非常之飽滿,而且把許多要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完成度極高;它表現的固然是京劇,是梨園子弟,是一整個中國近代史中人物的命運浮沉。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霸王別姬》是一部非常成功,同時也是非常“早熟”的作品,它證明了在資本的魔力下,在成熟的商業運作的“加持”下,中國的導演、編劇、演員們的專業素質和才華能發揮到這樣高的一個水平。

《霸王別姬》出征戛納電影節,並且最終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這部作品也因為金棕櫚的威名而在全世界各國公映,是一部享有世界級榮譽的電影。儘管張國榮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他在《霸王別姬》中的精彩表演依然得到了評委和公眾的高度認可。

《霸王別姬》是華語影史上無可爭議的巔峰之作,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華語電影第一名。

你認為呢?

七寶聊電影不斷更新中,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謝謝關注收藏!


七寶聊電影


很多看過《霸王別姬》的人會有兩個很直觀的感受,第一個是它很“藝術”,第二個是它很“中國”。而實際上:《霸王別姬》在性質上有很多“商業”的成分,在形式上則是非常“好萊塢”的。尤其是放在90年代初中國電影的大背景下去看,它的精緻、大氣、成熟,使它非常像一個舶來品。

  它很少用到那一代中國導演摸索出來的那些比較獨特的表達方式,甚至跟陳凱歌導演本人早期的作品也大相徑庭,找不到什麼鋪墊,基本就是“橫空出世”的一個感覺。其實《霸王別姬》自從被製片方提上議程開始,就有非常清晰的,具有國際眼光的考量:從題材和劇本的選擇,電影明星的物色,到後來跨境協調拍攝,等等,都有一個很成熟的“推手”,這是很重要的,但當時大陸尚不具備的條件。

  《霸王別姬》從誕生之日起就建立在一個“燒錢”的前提上。在最初的預算裡,男一號(尊龍)的片酬就赫然是200萬美元,至於後來陳導提出要斯坦尼康什麼的更是小意思;可想而知,以當時國內的環境和經濟水平來說,這樣的預算,對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期望值。

  在這種期望值的壓力下,陳凱歌非常自然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要想盡辦法把這部電影“撐”起來,成為一部能被儘可能多的觀眾接受和欣賞的“大製作”,而不僅是秀他個人的才華,個人的表達方式。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是:《霸王別姬》的情節非常之飽滿,而且把許多要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完成度極高;它表現的固然是京劇,是梨園子弟,是一整個中國近代史中人物的命運浮沉。

  而它的敘事方式,它的起承轉合,又完全是按照好萊塢經典劇情片的成熟範式來的 —— 用編劇蘆葦老師的話說,是“徹底好萊塢的”。據說在電影剛送出去參展的時候,大家還有點擔心京劇的題材“外國觀眾能否看懂”,但最後結果證明,即使是這樣帶有鮮明的中國元素的電影,只要遵循高度成熟的創作範式,也是可以做到“中西兩開花”的。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霸王別姬》是一部非常成功,同時也是非常“早熟”的作品,它證明了在資本的魔力下,在成熟的商業運作的“加持”下,中國的導演、編劇、演員們的專業素質和才華能發揮到怎樣高的一個水平。


ailinlin協會


很多看過《霸王別姬》的人會有兩個很直觀的感受,第一個是它很“藝術”,第二個是它很“中國”。而實際上:《霸王別姬》在性質上有很多“商業”的成分,在形式上則是非常“好萊塢”的。尤其是放在90年代初中國電影的大背景下去看,它的精緻、大氣、成熟,使它非常像一個舶來品。

它很少用到那一代中國導演摸索出來的那些比較獨特的表達方式,甚至跟陳凱歌導演本人早期的作品也大相徑庭,找不到什麼鋪墊,基本就是“橫空出世”的一個感覺。其實《霸王別姬》自從被製片方提上議程開始,就有非常清晰的,具有國際眼光的考量:從題材和劇本的選擇,電影明星的物色,到後來跨境協調拍攝,等等,都有一個很成熟的“推手”,這是很重要的,但當時大陸尚不具備的條件。



《霸王別姬》從誕生之日起就建立在一個“燒錢”的前提上。在最初的預算裡,男一號(尊龍)的片酬就赫然是200萬美元,至於後來陳導提出要斯坦尼康什麼的更是小意思;可想而知,以當時國內的環境和經濟水平來說,這樣的預算,對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期望值。

在這種期望值的壓力下,陳凱歌非常自然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要想盡辦法把這部電影“撐”起來,成為一部能被儘可能多的觀眾接受和欣賞的“大製作”,而不僅是秀他個人的才華,個人的表達方式。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是:《霸王別姬》的情節非常之飽滿,而且把許多要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完成度極高;它表現的固然是京劇,是梨園子弟,是一整個中國近代史中人物的命運浮沉。



而它的敘事方式,它的起承轉合,又完全是按照好萊塢經典劇情片的成熟範式來的 —— 用編劇蘆葦老師的話說,是“徹底好萊塢的”。據說在電影剛送出去參展的時候,大家還有點擔心京劇的題材“外國觀眾能否看懂”,但最後結果證明,即使是這樣帶有鮮明的中國元素的電影,只要遵循高度成熟的創作範式,也是可以做到“中西兩開花”的。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霸王別姬》是一部非常成功,同時也是非常“早熟”的作品,它證明了在資本的魔力下,在成熟的商業運作的“加持”下,中國的導演、編劇、演員們的專業素質和才華能發揮到怎樣高的一個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