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沂南:扶貧開啟山區“杏”福生活

人民網-山東頻道

山东临沂沂南:扶贫开启山区“杏”福生活

人民網濟南3月20日電 陽春三月,春風拂面,湛藍的天空下,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高湖油杏基地珍珠油杏繁花盛開,一片2000餘畝的油杏花形成一條花帶,纏繞在炕山子山腰間,被外圍帶有陡崖的高湖流域大山環抱著,不遠處的高湖水庫閃著粼粼的水波,幾處村落安靜的享受著甜蜜的時光。

早上九點鐘,勤勞的山區農民已經完成了給自家珍珠油杏沾花授粉或者噴灑防寒藥物的工作,在油杏花叢中只能見到稀疏的幾個人還在忙活著未完成的活兒。

“俺村這些外出打工不方便的都種珍珠油杏,少的每家兩三畝,多的五六畝,收入比種糧食強不少。”3月19日,曾是貧困戶的張茂發一邊給油杏授粉一邊向記者講述他的“脫貧經”, “多虧了村裡的幹部一次次給俺做工作,還手把手地教,不然俺也沒那麼快脫貧。”去年因為倒春寒,珍珠油杏產量低,但張茂發種的5畝多油杏仍然賣了19000元。

沂南縣岸堤鎮,素有“山東小延安”之稱,但典型的山丘地貌和傳統的單一農業種植,讓這片紅色的土地成為“十二五”期間全縣扶貧重點鄉鎮。中高湖村同樣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謀生,村裡剩下的只有所謂的老弱病殘戶。

窮則思變。2013年中高湖村開始構思中高湖未來的發展,經過多次外出考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中高湖選擇了珍珠油杏項目。“這個品種適應性強,抗寒,耐旱,耐瘠薄,平地、丘陵均可栽植,而且還特別好管理,非常適合村裡的上了年紀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種植,這不俺村裡已經好幾戶靠種油杏脫貧致富了。”說起當年的引種過程,中高湖社區總黨支部書記張士餘仍然興奮不已,“2014年俺村開始發動引導村民種植,當年就栽種了五六百畝。”

2015年,當地政府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思路,著眼構築防貧減貧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對中高湖發展珍珠油杏給予大力支持,投入專項扶貧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珍珠油杏樹苗,引導發展種植2000餘畝,惠及貧困戶五百餘戶。如今,在中高湖村、萬佛山村、玉泉莊帶動發展珍珠油杏6000畝,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珍珠油杏生產基地。

“珍珠油杏進入盛果期,畝產2000斤,收入能達到一萬多元。我們村成立了中高湖油杏專業合作社,註冊了“高杏”品牌,還開設了電商銷售平臺,通過電商銷售,我們賣價上要比批發收購價高出一半,這也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在帶動百姓脫貧致富上有了更好的保障。”張士餘說。

高湖珍珠油杏每年6月10日左右上市,十天就能銷售一空,因果肉橙黃,脆香味甜,品質上乘,成為“吃貨”最愛。(張萍 杜昱葆 尹君 孫雪 陳一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