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雙語學校:專家點撥 技術賦能

3月17日下午2時,濰坊高新雙語學校信息化項目視頻會議在釘釘平臺召開,會議由辦公室於樂升主任組織,學校邀請北京21世紀研究院專家團隊的郭婷婷主任和鮑建樟教授蒞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袁校長、耿校長及全體學評幹部、學部主任、學校信息化項目組成員等。

首先,學評處張瑞豔主任進行題為《綠色課程網絡生,同心同德家校情》的工作彙報。張主任對學校寒假伊始至今的網課教學等工作進行詳細說明,從建設學校“家校課程”超市,到創生學校在線網絡課程的鮮明亮點,切實在延期開學這段超長假期,利用網課資源落實立德樹人。課堂方面,目前學校已經提供594節網課,內容包括疫情關注、親子閱讀、學科指導等主題式課程。教研方面,全體幹部教師積極進行家校育人課程的研發,撰寫案例並參與投稿,已經有9篇課程案例材料在市裡發佈,成績顯著;各個學科組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教研,主要圍繞學習任務單的制定及網課的實施進行研討,完成教學方式的轉變。一場疫情帶來新的學習模式,帶來學習模式革命,它所體現的是“自主+泛在”,不受時間,不受地點限制,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取學習的資源,最終指向的是學生的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後,耿校長對彙報進行總結補充,指出學校正在從應用技術,走進技術支撐下的課程推進,七個“十”策略實現了網課育人,走向系統化構建。也提出問題供專家解答,即如何開展學科項目式的學習以及校本化培訓。

接著,專家組鮑教授對學校的信息技術工作進行一一點評。鮑教授對學校前期提報的材料的提出改進建議,提出網課的開設要以點帶面形成體系化的課程,並研討了任務單、案例集的制定原則,鮑教授指出學校在信息技術方面還可以做更多的探索,比如讓學生講,讓家長講等途徑,瞭解自身優勢,進而擴大項目的研究面。對於項目式學習,專家首先對“項目”進行解讀,然後用一個個小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介紹,確定一個項目研究,首先要確定研究的目的,然後開展圍繞目的的措施,是一個相對比較綜合的過程,有的會跨學科、跨領域。對於校本化培訓,鮑教授提出也可以做成項目培訓,先要進行培訓動員,做成系列化課件,進行校內共享。

郭主任首先肯定了學校在此次疫情期間所做的工作,信息化工作開展地有條不紊,在教師評價及項目式學習方面研討的比較多,希望能給學校提供可行的參考建議。

最後,袁校長表達了對專家的感謝,這次會議是對前期學校網課工作進行的診斷,也是對下一步網課工作的深入動員,接下來學校幹部及老師們一定會吃透會議精神,好好內化,找準努力的方向,下一步繼續有序開展好信息技術工作,以待專家們的檢驗。

本次信息技術工作調度會議,兩位專家從總結材料的整理技巧,到教師網課評價標準,再到項目式研究的細緻開展,都給予學校傾情指導。學校瞭解到工作中的優勢和不足,並明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繼續讓技術賦能,深入推進信息技術項目研究工作。(於樂升 張瑞豔)

濰坊高新雙語學校:專家點撥 技術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