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睡觉总是让家长抱怎么改正?

半世半时


小孩子很喜欢大人抱着睡,很小的时候对孩子很疼爱,抱着就抱着吧,结果抱着抱着就习惯了,孩子不抱就睡不着。要想让孩子改掉抱着睡的习惯,需要先了解抱着睡的原因,改掉确实需要花心思。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抱着睡

1、哄睡习惯

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可以自己躺在床上睡觉的,但是大人因为喜欢孩子,经常抱着孩子来回晃动,晃着晃着孩子就睡着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在这种晃动的状态下睡觉,所以大人抱着晃动,孩子就找到了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晃着晃着就睡了。

如果习惯于抱着孩子喂奶,母乳中含有使孩子镇定的物质,所以孩子吃着吃着就容易睡着。如果总是这样抱着孩子喂奶睡觉,孩子就会习惯这种睡眠方式,改变方式他就会哭闹。

2、抱着温暖

小孩子开始比较怕冷,大人抱着孩子睡觉,孩子会感受到37度的温暖,在这种温暖的环境中,孩子就会轻松睡着了。如果让孩子自己躺在小床上睡觉,孩子就会感觉到冷冰冰的,不适应这个环境。

3、抱着安全

当大人抱着孩子的时候,孩子被大人的手臂紧紧地包裹,就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被肚子紧紧地包住,孩子会很享受这种安全感,所以会睡得很安稳。

如果让孩子自己在床上睡觉,相对来说就非常松散,他身体过于放松,会感觉到害怕。如果把孩子放在床上,孩子会找一个角落,靠近妈妈或者靠近围栏、靠近被子枕头等,有个依靠的时候会睡得更好。

4、身体舒服

如果孩子出现肠绞痛的问题,抱着他的时候,他的肚子受到挤压,就会缓解肠绞痛。肠绞痛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般发生在3个月之前,会持续1-2周甚至几周。如果大人因为安抚孩子肠绞痛,采用抱着睡的方法哄睡,也会让孩子养成抱着睡的习惯。

如何解决抱着睡的问题

1、减少晃动的频率

如果已经抱着睡习惯了,只能逐步改变。如果之前是抱着并晃动着让宝宝睡,晃动的幅度减少一些,再减少一些,直至不晃动,只是抱着睡。抱着睡能睡着以后,再改成陪着孩子一起睡的模式。逐步过度到把孩子放到床上让他自己睡。

把孩子放到床上时要讲究方法,先让屁股着地,再放上身,最后放下头部摆正,把孩子的腿伸展好,让孩子的手交叉在胸前,握住他的小手,等孩子确实睡得安稳了就可以离开了。

2、躺着喂奶

如果想采用简单一点的方法,可以躺着喂奶,母乳的镇静作用就可以让孩子安然睡去。等孩子睡着了,再搂他一小会儿,孩子就能进入深睡眠状态。只是很多妈妈不习惯躺着喂,一般来说3个月以后,这种姿势就比较好掌握了,可以耐心等几个月。躺着喂奶就是怕妈妈自己睡着,所以要努力克服。一旦睡着,孩子就容易发生危险。

3、打襁褓

孩子喜欢紧紧包着的感觉,所以打襁褓是比较好的方式。

  • 将毯子的上角往回折,将宝宝放置在毯子的上方,头部处于折角上面的位置。

  • 提起毯子的一侧,贴着宝宝一侧肩膀,裹住身体压在另一侧下。
  • 叠起宝宝脚下毯子的末端,折向胸前,注意脚下留出一些空余,让宝宝腿脚有活动空间。
  • 提起毯子的另一侧,包住宝宝的身体,将尾端压在宝宝身下。

4、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不合适,床上过大导致不想睡在床上。所以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一定要控制室内的温湿度,保证温度合适,让宝宝感觉舒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睡一个有围栏的小床,孩子会有依靠的地方,给自己找到安全感。

总之,孩子抱着睡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需要爸爸妈妈给予足够的耐心,相信孩子困了肯定要睡的,不要过于计较孩子的睡眠时间,先改好习惯再说吧!

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凝妈悟语


碰到了跟我家宝宝一样的了。我家宝宝之前白天一定要抱着睡,一沾床就醒就闹,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来实在没办法,就不厌其烦的尝试,等到抱着睡熟了放床上去,人不要走开继续拍打他的小屁屁或者手先衬在宝宝头下,等到他安稳了再慢慢抽离。

可能第一天只能睡五分钟都不到,不要放弃,坚持十天半个月会好很多。我家宝宝现在自己躺在床上睡得时长还是比抱着睡短。但是至少能睡床上了。纠正的过程真的很痛苦。不过坚持就是胜利。

宝妈,加油!!!


cola麻麻的日常


影响孩子睡眠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下面的三个方面:

1、不适宜的睡眠环境比如房间的光线过亮,睡觉时穿着太多,就会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2、不规律的作息方式比如,睡觉的地方不固定。有些宝宝平时白天会在客厅的沙发上睡,有时候在自己的推车里面睡。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在嘈杂的环境中或摇晃的环境中睡觉,那么晚上一旦把它放在自己安静的小床上就会很难入睡了。 另外,有些宝宝每天起床的时间、小睡的时间和晚上入睡的时间都很没有规律,这样作息紊乱的状态,家长就很难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回应,孩子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3、喂养不当这种情况主要集中表现在孩子过度依赖奶睡。频繁夜奶的宝宝入睡和接觉都要依靠吃奶,一旦失去,孩子就会表现出烦躁、哭闹、频繁夜醒的情况。

4、身体因素如果是长期缺乏维生素D的宝宝,容易有夜惊夜哭的现象,及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宝宝的睡眠问题。另外,当宝宝处于某些特殊的生理阶段,比如出牙期、大运动发展期、生病期间和接种疫苗过后,也都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睡眠质量下降的现象。但随着宝宝的发育和疾病的恢复,睡眠也会随之好转。总的来说,影响孩子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门诊上,医生也会从上述几个原因中一一排查。

有些宝宝需要药物的帮助,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给家长一些睡眠的引导。

想成功放倒宝宝?坚持这几招!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在门诊中实践过,比较有效的改善宝宝睡眠质量的方法。

大招一:给孩子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睡眠不好的孩子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作息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让孩子每天起床、进食、玩耍和睡觉的时间要相对固定起来,即使是偶尔带孩子外出旅行,也尽量让孩子的作息和平时保持一致。

孩子的作息越规律,家长就越了解孩子,也越能在一天当中的各个时间段,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应答。比如宝宝平时习惯了中午12点左右吃,下午1点左右睡,那么当宝宝在1点左右固定出现哭闹时,家长就知道这个时间孩子是犯困了,应该要哄睡了,而不是饿了要吃。那么究竟怎样的作息规律,才更有利于宝宝的睡眠呢?

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没有一套作息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需要家长们根据宝宝的状态去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宝宝一天的生活,那么不妨尝试一下EASY作息程序。这是美国的育儿专家提出来的,E、A、S、Y分别是吃、玩、睡、你自己的时间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医生提倡让家长有目的地培养小婴儿白天的行程,建立起吃过后再玩、玩过后再睡的规律,整个白天就是吃-玩-睡的不断循环。

这是一个让父母和宝宝的生活尽早规律起来的好办法,既可以改善宝宝的睡眠,又可以提高家长的生活质量。比如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早上7点钟醒后先喂奶,通常是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吃完之后,家长要陪孩子玩一会儿;多数宝宝在醒来一个多小时之后会陆续犯困想睡觉,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宝宝入睡。白天小睡大约一个半小时,这段小睡的时间就是家长自己休息的时间。等宝宝一觉醒来之后,就开始下一个吃-玩-睡的循环。等到宝宝逐渐长大,白天醒来的时间增加,吃-玩-睡的时间周期也要相应加长。

EASY模式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形成吃-玩-睡的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这有助于戒除宝宝奶睡,也有利于家长对婴儿的哭闹作出准确的应答。至于具体的时间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大招二:掌握好哄睡的最佳时机如果我现在问你,你知道你的宝宝疲倦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可以很快回答出来,那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位哄睡的高手。因为想要轻松地放倒孩子,就是掌握孩子的犯困信号,及时哄睡。

那么婴儿犯困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常见的就是打哈欠、揉眼睛;有些宝宝会变得相对安静,两眼无神;有些会盯着某个地方发愣;还有一些会表现出坐立不安、烦躁、嘴巴里发出怪叫,甚至哭闹。因此,建议家长朋友们花些时间去做好宝宝的睡眠笔记,连续记录一周关于宝宝何时入睡、睡多久、睡前宝宝在做什么、看上去是什么样的……等信息。一周下来,你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宝贝的入睡信号。

大招三:建立常规的睡前程序睡前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仪式更有利于培养宝宝入睡。比如白天每次小睡前半个小时左右,带宝宝进房间,拉上窗帘,给宝宝哼一会儿小曲。晚上睡前给宝宝洗个澡,做会儿抚触、喂奶。再稍大些的宝宝,可以每次睡前在床上给他讲会儿故事,但是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半小时就可以了。然后关灯,告诉宝宝要睡觉了。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睡前活动,如果日复一日地去做,就会让宝宝逐步形成条件反射。看到妈妈拉窗帘,或者关灯,就知道要睡觉了。

大招四:给宝宝良好且固定的睡眠环境在门诊中,我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其实并不太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白天都是跟着大人的活动场所走,一会儿把孩子放在客厅的沙发上睡,一会儿大人出去溜达的时候,把宝宝放在推车里睡,一会儿又抱在自己的手里睡。孩子如果白天习惯了有点噪声的、摇晃的环境,到了晚上,如果把宝宝放在自己安静的婴儿床上,宝宝就会变得很难入睡。而且年龄段越小的婴儿对环境的变化就越为敏感,因此,不论白天小睡还是夜间就寝,最好每次都给宝宝同样的睡眠环境。在准备哄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宝宝转移到相对安静的地方,拉上窗帘或调暗灯光,然后开始睡前程序,直至宝宝入睡。

大招五:尽量减少睡眠帮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睡下的时候是在自己卧室的床上,但当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换了个地方,睡在客厅里了,是不是就会吓一跳?这个时候,你还会接着睡吗?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在入睡前处于怎样的环境,当他结束睡眠周期醒来之后,就会期待有同样的环境。一旦发现环境改变,他们就会变得不安、焦躁、难以继续入睡。

因此,白天尽可能不要让宝宝边吃奶边睡觉,也不要让宝宝形成含着安抚奶嘴入睡的习惯。当然,最好也不要每次都在宝宝入睡前又抱又拍又摇晃。这些入睡前的帮助就如同宝宝的拐杖,你给的帮助越久,宝宝醒来之后,仍然会需要那么多帮助才能继续入睡,那么宝宝学会自己独立睡觉的能力就会越晚。所以在宝宝入睡前清醒状态时,就把宝宝放在床上哄睡,将更有利于培养宝宝自我入睡的能力。当然我也知道,这一点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你坚持这样去做,并且不要因为反弹就轻易放弃,不断地巩固,宝宝终究会在某一天给你一个惊喜。


我是妈妈


1.抱睡对大人来说很麻烦,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好,以前我家孩子也是要抱睡,还是要竖抱,头放在肩膀上的那种,我自己都能感觉到这样对颈椎不好,而且还可能造成驼背。

2.抱睡要逐步改正,我家孩子就是慢慢改正的。第一步,有竖抱改为侧抱,这样起码可以让孩子的颈椎放平,不会造成伤害。第二步,等孩子睡熟之后,我会把他轻轻放在床上,手先不松开,持续一分钟左右,手再松开。如果中途孩子醒了,就抱起来哄睡,然后重复之前的动作,直到手抽出来后孩子不醒。在手抽出后孩子没醒,这时候他也是没有太大的安全感,很容易醒,所以这时候宝妈可以侧卧抱着他一起睡,或者轻轻拍他,让他熟睡。第三步,要睡觉直接放床上,然后拍着哄睡,孩子睡着后,一定要让孩子和自己有接触,比如把脚挨着你的肚子,或者把他的手搭在你身上。

3.小孩子要抱睡,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的,睡觉的时候多和他轻轻说妈妈在,妈妈在,不怕不怕。改正抱睡的过程一定要有节奏,切不可操之过急,不然会适得其反哦。


P孩说


小婴儿如果是一两个月的时候要抱着才能入睡,可能是因为进入了新世界缺乏安全感,我们可以帮助他慢慢适应。睡觉前用襁褓包好,轻轻摇晃配合发出“shi~~”的气声模仿宝宝在子宫里每天听到妈妈的血液流动声,会比较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放下来也不会秒醒了。

再大一点还要抱着入睡,多半都是大人给养成了习惯,小宝宝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所以你再想让他自己睡就难了。

我坐月子的时候月嫂哄宝宝基本上都是抱着入睡,不过小月龄也没太大关系,容易改。我开始带小布林之后,睡觉前给她洗个澡喂个奶,让她累了饱了,把她放在小床上轻声跟她说一小会儿话,转个床铃给她听,她自己呆了一会儿开始哼唧了我也不会马上过去,小哭也不管她大哭才会去抱她,她经常哭唧唧一会儿自己累了就睡着了,后来就能自己睡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孩子快睡着时不能经常被干扰或吵醒,否则是容易入睡困难的。家里人多的话需要拜托大家注意配合,避免这边孩子有入睡信号了,那边还有人去逗他的情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吾女方漂亮


宝宝喜欢抱着睡多半是因为宝宝没有安全感。或者觉得冷,排除这两种那就是缺钙,这时候就需要宝妈妈平时多注意宝宝的饮食,平时多给宝宝吃含钙多的食物。

改变宝宝抱睡习惯:可用薄的毛巾被叠起来,放到孩子的胸口上压一压,或让孩子趴着睡,或是让孩子趴在妈妈的胸部睡觉,睡着后再放到床上。或用被子弄一个类似鸟窝一样的窝,把孩子围起来,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也可以将宝宝抱着睡着后,把宝宝的头部平放到手掌上,让宝宝身体平躺,营造出让宝宝感觉在床上躺着睡的感觉,让宝宝适应几分钟后在放到床上睡,自己宝宝就是这样改正过来的,建议有需要的宝妈妈可以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aini1314xq


宝宝的睡眠习惯需要慢慢培养,最初可以将宝宝放在妈妈的床上,轻轻的安抚,逐渐过渡到只看着他,让宝宝感受妈妈在身边。之后逐渐培养在自己床上睡。在宝宝哭闹要求抱时,逐渐延长时间,不予以立即满足。此外,也有家长认为包裹能够给予孩子在妈妈怀抱的感觉,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睡眠。


小铭成长记


小孩子是多小呢,其实宝宝在小的时候真的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为什么明明抱着睡得很熟,一放就醒。这个安全感会随着他们的长大而越来越强的。没有必要强制的去解决这个一放就醒的问题,我只能说大大就好啦。珍惜宝宝最需要咱们的这两年,因为等到一岁半以后真的就很少让抱啦。我家孩子半岁之前都是抱睡,一放就醒的那种。后来发展到哄睡,现在两岁啦,困了的时候,我只要说,宝宝困了吗 快躺下睡觉觉。就自己安安静静的进入梦乡。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啦,希望我的回答很给你帮助


翰昱小可爱


不知道您的孩子年龄,结合我自己孩子情况来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以下几种可能,可以对照排除:

1.孩子缺少安全感。

被父母抱着的时候,会觉得安全,就像大人心里踏实的时候,睡觉也踏实。

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他身边,他是安全的。

我女儿有段时间就是,抱着睡了,放下醒了。后来当她想睡的时候,条件允许就直接去床上,然后再哄睡,很快就适应了。

所以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可以养成好习惯。

2.有了依赖心理。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父母或者老人因为太喜欢孩子,从小抱着睡的比较多,孩子习惯被抱着睡,有了依赖心理。

这种情况,需要家人达成一致,孩子睡着了就放床上,放床上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讲话:“××在这里一起陪宝宝睡觉,而且床上睡着会很舒服。”

3.睡眠环境

睡觉时尽可能保持安静的环境,房间的光线适当调暗一些(光线的明暗是会影响睡眠的),同时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摇篮曲。

希望可以有一些帮助,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英子的温暖时光


让孩子安睡不再家长手抱哄睡的9条小建议

作为一个二胎麻麻,我现把我所经历的做法及经验跟大家分享下。

01:粑粑麻麻要有心理和家庭准备。

新手妈妈往往会对带娃生活有些过于美好的幻想,这种情况下准备不足,很容易落差巨大。

娃出生之前,就要让粑粑有心理准备,带娃他也有份,不要试图一个人承担带娃责任。如果粑粑不给力,建议要孩子要慎重,至少等经济基础好一点的时候。

真的没人帮忙(即便有人帮忙也要看清楚,对方是帮倒忙还是能真帮忙,帮倒忙的宁可不要),想好了自己带,就要降低预期,不要苛求。

02:“尊重”

不单是睡眠,尊重体现在养育中的很多方面:

即便孩子不会说话时,我们是否有耐心倾听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否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去沟通?

比如,娃自己入睡虽然可能花得时间久一点,我们是否有耐心等待?还是急着干预?是否提供合适的环境,恰当的辅助,让他能够实现这些努力?

是否不漠然,也意识到他发展阶段的局限性,适时提供帮助?

比如,娃烦躁得睡不着的时候,我们是否灵活一点,帮他换环境分散注意力,而不是刻板的掐时间来决定是否安抚?是否放下睡眠时长的执念?

是否蹲下来用他的视角看问题,而不是贴标签?

比如:娃哭并不意味着不乖,娃有自己想法,不意味着不听话。

是否给予他责任感,告诉他同样也要尊重别人,尊重这个世界的规则?

比如, 作息并不是围着娃一个人转的;比如,让他明白,妈妈也需要休息。

03:反思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及处理模式

比如,总认为娃就是睡渣,什么办法也不管用!

有些人则相反,会很乐于接受建议,但缺乏变通,不管用只以为是坚持不够,不断重复试。

(少了“为什么”这一步思考,所以只学了术没学到道。)

比如,不停地哄,娃就是不睡,还是继续不停哄。

很多事情,不能总想“不行”“不管用”“没办法”,

而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行?”“哪里不行?”“怎么才能有办法?”“怎么才能行?”

养娃情况千差万别,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知道原理,才能够灵活应变。

费心“为什么”比知道“怎么做”重要太多,

这一念之差,有天差地别!

04:身体状况

别不敢开空调,不敢用暖气。温度湿度适宜,对睡眠有辅助作用。

新生儿很容易夜里经常使劲,哼哼唧唧地睡不踏实,提前了解胀气和拍嗝技巧。留意缓解胀气,会对睡眠很有帮助。

孩子小,皮肤脆弱容易受湿疹、红脖子等情况的困扰,正确的护理乃至用药,需要找靠谱的信息去学习,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秘方。

05:睡眠工具

独立小床安全性更高,也能减少相互干扰。大人得到更好的休息,对待宝宝的耐心也增加了。不要让小床沦为杂货摊。

提前准备好襁褓睡袋、分腿睡袋,这会在不同阶段降低睡眠的难度。

也要利用好安抚奶嘴、安抚巾这些工具,

装摄像头,这样既能随时知道宝宝的睡眠状况,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

06:睡眠信号的识别,睡眠时机的把握

不要只看有没有哈欠,肢体过度活跃、莫名哭闹都可能是困了。入睡的时间到了,即便没有哈欠,也会尝试安排宝宝入睡,错过睡眠时机的情况大大减少。

如果不小心困过头,难入睡,带着宝宝轻微活动一下,过一会再重新尝试入睡。而不是不停喂奶,不停抱着哄睡,这样娃反而更加难入睡。

07:日常喂养规律的建立

比较有规律的生活对睡眠是有帮助的,但不要被规律绑架。

不要怕麻烦不敢出门,经常带娃散散心,带娃见见朋友,一定的温和刺激也对睡眠有辅助作用,尤其是黄昏难哄的时候。妈妈也需要社交,当妈妈生活里只有娃的时候,情绪得不到放松,娃反而难带了。

08:安抚方式

安抚比较多样化,安抚奶嘴、推车、背巾、瑜伽球、飞机抱、轻拍、抱着走动之类都可以作为尝试,怎么都能睡的时候,就不要抱着睡,精神上也就不那么紧绷。

尝试迷糊又没睡着的时候放下,要知道自主入睡是一个趋势,而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功利目标。不强求,但可以留意合适尝试的时机,及时把握住。

除了亲喂之外,尽量也尝试吸奶,让喂奶不单单是只有妈妈能做的事,让家人能分担喂养宝宝的工作,也更清晰地掌握宝宝的进食情况。

09:对哭闹的应对

不要听不得哭,哭不等于孩子没有安全感。试着放松下来,去倾听孩子的表达,观察孩子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且要不要奢求一次就能猜对,根据娃的反馈来判断,必要时耐心多猜几次。

睡眠的改善,没有速成的一句话妙法,其实是方方面面合力的结果。不要对娃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时候,不是娃需要调整,而是我们大人自己的心态和状态的调整。

能改善的地方都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也许事情就会有所不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爱不是十全十美,而是尽力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