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首次出任广西省长,为何主政十月后怒而发誓不再从政?

楊過滒


马君武上任之初,对广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提出禁烟,禁赌,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改善交通,建立新军等一系列措施。然而原桂系军阀陆荣廷离开南宁时,已将广西银行的现金席卷一空。正当马君武一筹莫展之际,粤军又在南宁城烧杀抢掠,马君武气愤填膺,找广东军首领陈炯明理论,然而一个没有兵权的省长根本没有话语权。

马君武没有办法,只得拿出来广西时孙中山亲自批的数万银元,准备修一条通往蒲庙的公路。然而刚修不到一公里,桂军第一师的师长刘震寰来讨要军费,被马君武一顿痛骂,才保住了这一公路。

后来孙中山要北伐,陈炯明留守两广并回广州坐镇,让粤军总指挥叶举留守南宁,后又让其回防广东,只留下刘震寰的第一师留守南宁。

南宁附近陆荣廷残部得知南宁城空虚,便扬言攻破南宁城,守城的刘震寰带着几千人马弃城而逃。

马君武在黄旭初的建议下带着几万现金从南宁顺流而下逃往梧州,到了贵县罗泊湾时,见天色已晚,便停船休息。得知附近的驻防部队是好友李宗仁部俞作柏一营,便放下心来。

谁知贪婪的俞作柏觊觎马君武的钱财,带人袭击了船队,马君武痛失爱妾文蟾,李宗仁得知消息,连夜赶往贵县赔礼道歉,依然不能平复马君武的悲愤。

从政之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马君武从此心灰意冷,不再涉政。




奔跑的蜗牛灬


当马君武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长,风光回到家乡就职时,他估计不会想到,这个职位将给他带来一生的痛,让他发誓再不踏入政坛一步。

光绪六年,马君武出生于广西桂林,是个土生土长的“桂人”。幼时的马君武,家境贫穷,但他的母亲对他十分严格,督促他拼命读书。俗话说得好,严家出好儿,在母亲的鞭策下,马君武发奋学习,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基础。

1899年,马君武考入了广西体用学堂。这所学堂既教中学又教西学,更是广西新学之始。在这里,马君武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包括数学、英语等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体用学堂毕业后,他先后进入了广州的丕崇书院、上海的震旦学院学习,并成为了广西第一批留学生之一,赴日本深造。

按照这个人生轨迹,马君武应该会成为一个单纯的学者。但是,生活在风起云涌的清末时期,各种新思想的传播,深深地感染了马君武。

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他怀着救国之心,毅然决定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而他选择的追随对象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与马君武)

辛亥革命前夕,马君武回国,为革命奔走呼号。他的从政之路一开始走得就不怎么顺利,虽然他被推举为江苏省代表,参与了中华民国的创建,还共同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讨袁之役失败后,马君武败走德国,直到1916年才再次回国。

这次回国后,马君武跟随孙中山南下。由于他是桂林人,孙中山打算以“桂人治桂”,便任命了从政经验并不丰富的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谁知这一任命就出了事,让马君武几乎是家破人亡。

原来,在当时的广西,桂系军阀势力十分猖獗。辛亥革命后,原广西提督陆荣廷创立的旧桂系,通过护国战争控制了两广地区。

后来,李宗仁和白崇禧代表的新桂系取代了陆荣廷。马君武任职之时,正是军阀交替之际,各个武装势力割据一方。

(桂系军阀)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就当时的情形而言,马君武就是个光杆司令,是无力与军阀抗争的。但马君武本人脾气暴躁,在面对军阀时也不依不饶,最终与军阀交恶。

他的船只多次被军阀袭击,就连她的妻子彭文蟾,也在交火中中弹身亡,血溅当场,让马君武痛苦不已。

其实在刚就职之时,马君武曾经有着自己的宏图大志,希望能在家乡干一番事业。他励精图治,制定多项政策,如禁止吸烟赌博,发展实业,兴办教育等。

但是,这些政策在军阀遍地的广西,连省城都发不出去,更别提执行了。马君武的政治理想,无奈地落空了。

在一次交火中,马君武的卫队不敌俞作柏部下的“自治军,不仅财物被收缴,人也被送到了梧州。

经此一役,马君武总算明白了自己不善政治。而且,政治理想的落空,也让他沮丧不已。更何况,惜书如命的他,在匆匆的逃亡中,损失了好几千册书籍。这么大的损失,让马君武直接辞去了职务,并且决定再不入政坛,转而投向教育事业。

(马君武创办的广西大学)

马君武曾经对中华书局的陆费逵痛苦地说:“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

可见,在广西当省长的十个月,着实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成为他一生的痛。好在,他最终投身教育事业,找到了自己的路,也让中国少了一个政治上的庸才,多了一个教育界的天才。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马君武曾被誉为“一代宗师”, 他是民主革命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北蔡南马”之美名。他嫉恶如仇的高尚品格,和满腔的爱国情怀,在后世广为传诵。

这样一位被人尊敬、受人敬仰的大儒,曾经出任过广西省长,但仅仅在10个月之后就宣称:“以后,我再也不从事政治生活了。”

(马君武剧照)

这是怎么回事呢?马君武究竟在广西遇到了什么?

马君武,广西恭城人,出生官宦世家。其曾祖马丽文是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其父亲马衡臣是当地县衙的一名小吏。但在马君武9岁时,父亲不幸染病去世,全家六口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到了母亲身上。坚强的母亲并未放弃,靠着替人缝补衣服、插爆竹引线勉强度日。

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小时候的马君武从未放弃学业,在祖母和母亲的细心教导下,少年时期的马君武便读完了《史记》《汉书》《三国志》《宋史》《明史》等书,从此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功底。

其后,马君武又先后就读于广西体用学堂、广州工崇书院、上海震旦学院等高校,专门进修英语、数学、法学等科,文化学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01年,马君武考取了日本官费留学生,先后任职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社等。也就在此期间,马君武经日本人宫崎民藏介绍,认识了孙文。两人互相仰慕,过从甚密。马君武对孙文的革命思想和主张,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从此一心一意追随孙文从事革命活动,两人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1905年,孙文组建“中国同盟会”,马君武负责起草同盟会章程,并在东京举行的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秘书长,同时出任《民报》主编之一。

由于清政府和日本当局对留学生在日反清活动的限制,马君武不得不回到国内,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以教学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随着清政府对革命进步人士的迫害,马君武于1907年再次远渡重洋,前往德国留学。

在德国,马君武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留德学生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君武辗转回到国内,参加了《临时政府组织法大纲》的起草工作,同时担任临时政府实业次长代理部务,参与起草《临时约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马君武再次前往德国留学,就读于柏林农科大学。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马君武又一次回到国内,被任命为总统府秘书长。1921年,马君武受命于孙文,担任广西省长兼摄军务。马君武在南宁受任时说:“我这次回来. 是与各位共同改造广西的。我是广西人民的公仆,主人要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决不推辞!”

上任之初,马君武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先后提出了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修建公路,建立新军等宏伟计划。但由于广西政局完全掌握在驻桂军阀陈炯明的手里。他纵容手下无恶不作,霸占民房,抢劫财物,殴打群众,气焰极为嚣张跋扈。整个广西陷入军阀横行的局面,兵匪一家,盗贼蜂起,百姓民不聊生,深受其害。

当地百姓及乡绅数次请求马君武予以惩治,但马君武苦于手中无兵,束手无策。

更为严重的是,在桂的军阀凭借各自的实力,纷纷擅自委任各级地方官员,造成了军阀割据,财政混乱,拒不执行省属命令的局面。即便马君武委派了新任地方官到任,军阀们也不予承认,拒绝交出权力。

马君武内心明白,这些困境,源于自己没有坚强的军队作后盾。于是,他想方设法招募新兵,或者收编一些军阀土匪的散兵游勇,组建属于自己的新军。

但由于财力有限,没法招募到足够的兵员,也无法为新兵们提供枪械武器。因此,最终只组建了编制严重不足的一个卫队营。

(陈炯明旧照)

面对政令不通的窘境,马君武一筹莫展。1922年5月初,内外交困的马君武终于还是熬不下去了,向广州护法政府请求辞去广西省长之职。

5月22日,马君武收拾行囊,带领家人,在一队卫兵的护卫下,离开南宁,准备乘船来到梧州,在此设立省长公署。

当船行至贵县附近时,马君武遭到李宗仁属下营长俞作柏的拦截。他要求马君武将省长公署设在贵县,被马君武拒绝。随后,俞作柏觊觎马君武船上的大量军械和财物,袭击并洗劫了船只。

在这次冲突中,马君武不但失去了挚友石楚,失去了钟爱的女子彭文蟾,也失去了多年来用心血凝成的书稿。他本人幸得爱妾彭文蟾的拼死掩护,才侥幸逃脱。

来到梧州后,马君武随即设立了省长公署,委派杨愿公代行省长职务,自己则径直取道广州,向孙文辞职,随后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马君武对好友陆费逵说:“这次广西之行的各种危险和损失我都不在意,唯独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痛心。以后,我再也不会从事政治生活了。”

此后的马君武,一直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蔡元培齐名,赢得了“北蔡南马”的赞誉。

(参考资料:《一代宗师——马君武评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马君武以一介纯粹文人搞政治,最后确实搞得一塌糊涂,之所以说他是一个“纯粹文人”,是因为他过于理想化。

他的朋友陆费逵曾对他说过:“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做本行的事呢?”

只不过,当时的马君武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直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有用之身,又岂会甘心居于幕后?

马君武一度视康、梁之说为救国良方,深受康有为的影响,即便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仍远赴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向康询问救国之法。

只不过,他于1903年在日本见到了孙中山先生之后,和孙先生一番畅谈之后,他的思想却发生了转变。

康、孙二人,一人保清曰“改良”,一人反清曰“革命”,马君武迅速明白了此中关窍,于是决定抛开康、梁,站到孙先生这一边,并且坦言:“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者,则未来之人物也!”

这言外之意便是康、梁之流,终究会被历史抛弃。

所以,马君武自此之后便一直追随于孙之左右,1905年孙、黄等人在东京组织成立同盟会之时,马君武便是同盟会章程的9个起草人之一,可见孙先生也对马君武破有重视、栽培之意。

1905年因日本碍于清廷所请,颁布了所谓的“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禁止留学生参加革命活动,促使一批爱国留学生离日回国,马君武也是其中之一。

这批留学生回国之后,由清廷拨费成立了中国公学,郑孝胥为校监,马君武则任总教习一职。但因为他们仍暗中从事革命活动,遂遭清政府的批捕,为了避开这次危机,马君武急忙向郑孝胥申请赴德留学,经两广总督岑春煊从中斡旋,他顺利获得官费留德资格,随后于1907年离开中国去了德国。

马君武之所以申请赴德留学只是为了避开政治危机,所以到了德国之后,自然也不会就此放弃革命,而是继续为革命奔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恰好取得了工科博士学位的马君武听闻此事后,亦颇感兴奋,于是离德回国。

马君武回国之后,仍然继续追随孙的左右,始终以孙之马首是瞻,绝对算得上是孙先生铁杆支持者和追随者。

他后来之所以能够坐上广西省长的位置,也正是因为孙先生对他的信任。

1920年,孙中山组织力量驱逐了盘踞在粤境之内的桂系军阀势力,取得了广东的控制权,随后又让陈炯明兵出广东,扫入广西,打散了陆荣廷所部,从而暂时控制了广西。

陆荣廷出走安南之后,因为当时“粤人治粤、桂人治桂”的呼声极高,马君武声望也高,所以孙先生便委任马为广西省长。

可是,马君武回桂任广西省长一职不过10个月,为何便气得出走、此职,并且声称再也不从政了呢?

1920年8月,马君武就任广西省长之后,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他可谓是斗志满满,充满了干劲,也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憧憬,做好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兴办教育、修筑公路及编练军队等一系列的规划。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自己虽是省长,可他的一纸政令根本出不了南宁,即便是在南宁,也没几个人听他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手里没有枪、没有军队呀!他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也曾试图建立一支军队来维护自己省长的权威,从而继续推行他的改革,可惜他兜里没有钱。

当时,陆荣廷虽然通电下野、出走安南,可是他的残部仍然在广西,并没有被陈炯明所清剿,说白了陈炯明也没这个实力和精力去清剿散乱的地方军队,如李宗仁、黄绍竑他们也正是因为陆荣廷的出走,从而得以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所以,没有军队作为后盾的马君武想要以一个省长的头衔在广西施展自己的抱负,显然是痴人说梦。

后来,陈炯明将驻桂粤军调回广东之后,马君武更加掌控不了广西的局面,陆荣廷旧部一见陈炯明走了,又开始冒头了,集结起来逼向南宁。

马君武能怎么办?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他在途径贵县的时候还遭到了俞作柏的洗劫,不仅钱和军械被抢了去,他的小妾彭文蟾更是为了保护他而中弹身亡。

这件事对马君武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偏偏他到了广州之后,又碰上了陈炯明叛变,派兵炮轰总统府,他因此更加心灰意冷。

他也终于意识到了政治的残酷,身处这样一个乱世当中,手里没有军队,空谈政治又有何用?

或受军阀所制,或陷于派系之争,这样的革命真的不适合他。

于是,马君武心灰意冷之下又离开了广州,去了上海。

他在上海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陆费逵,忍不住感叹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悔不听你的话。此次种种损失、种种危险,我都不在意,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以后我再也不从事政治生活了。”

这才是一个纯粹文人该有的模样呀!不论自己的危险,却心痛于书籍、诗文和译稿。

从此之后,马君武绝于政治,投身于教育事业。

周总理评价马君武为:“一代宗师。”


史不知味


马君武是民国时期名人,广西大学创办者,曾经在北洋时期任过司法部长,教育总长因为五四运动反对北洋镇压辞职。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军阀混战时期马君武作为一个省长没有军队说话不管用等于是个摆设,这种职位没有权力还有生命危险如果是和平时期可以混个工资待遇,战争时候对于一个不是差钱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冒死去拿那个工资。很多人回答不知道广西省在那里,如果你不是白痴那你发过快递地址栏上第一个框后面(省/区/市)作为中国人你老爸你父亲你爹不用解释吧



佛山刀哥事迹展览台


执政理念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官一身轻,希望马君武同志一路走好!


许工__


马君武虽然出任广西省长,但是无兵无权,什么事都没干成,还在兵乱中赔上了自己爱妾的性命,自然心慌意乱。

马君武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的中国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和孙中山相识,并一直积极投身革命。在护法战争期间,控制广西的旧桂系首领陆荣廷和亲孙中山的粤军发生战争,最终陆荣廷战败,粤军在陈炯明的率领下攻入南宁。

马君武和孙中山合影,前排右一就是马君武

得到消息以后,孙中山就任命此时担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马君武为广西省长,去广西上任,马君武自然是欣然从命。然而陈炯明占领南宁以后,早就把广西当成了自家地盘,对于马君武的到来并不欢迎,所以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马君武上任以后,倒是雄心勃勃的提出了禁烟禁赌、发展金融实业、兴办教育等倡议。然而陆荣廷在下野前早就把省政府和广西银行的现金席卷一空,陈炯明又拒绝服从他的命令,所以马君武一没钱二没权,命令出不了省政府。最后马君武拿出孙中山特批给他的几万毫洋,修了一条不到一公里的小公路,算是勉强做了一点实事。

南宁旧影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陈炯明和吴佩孚暗中勾结,借孙中山北伐之机率军回广东发动政变,把马君武扔在了广西。马君武手下只有一个卫队营,还有一个不可靠的桂军第一师,广西一时兵力空虚。此前被粤军压制的旧桂系各部趁机纷纷起事,开始争夺地盘。桂军第一师见势不妙也跑路了,马君武无力抵抗,只能在卫队营的保护下坐船撤回广东。

然而马君武撤到贵县罗泊湾时,驻扎在这里的是李宗仁部一个营,营长俞作柏得知马君武路过,窥伺他财物,率军在夜间袭击了马君武的船队。混乱中马君武的爱妾被流弹击中丧生,虽然事后李宗仁赶来道歉,但是心慌意乱的马君武还是辞职去上海,从事教育事业了。

马君武的悲剧可以说是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干政的一个缩影,没有军队的支持,什么都是虚的。他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感到失望,不愿意再从政。


不沉的经远


马君武,自由饱读诗书,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是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民国十年,孙中山命陈炯明率粤军入桂,攻破了南宁城。然而广西素来民风彪悍,如果从外指派一名大员过去主持政务,估计会水土不服,毕竟当时对桂系皆有敬畏之心。当民国政府犯难的时候,经过讨论,觉得还是得找个当地人,而且还得德高望重的人来接手广西政务,才能镇得住场面,让各方都满意。于是孙中山委派亲信广西玉林出生的马君武回到广西主持大局,出任广西省长职位。

(马君武 前排右一)

然而马君武在广西从政,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才华横溢而且想为中华民国做贡献的马君武,到底经历了何种变故,以至于他愤慨请辞,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从政呢?

一介书生却有着彪悍的性格

马君武仕途不顺,跟他的彪悍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孔武有力,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

  • 一拳打伤宋教仁的眼睛。民国元年,袁世凯拒绝南下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因为南京不是袁世凯的地盘。有句老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或许来了南京之后,他手中的一切都是虚的。就在各方督促袁世凯来南京的时候,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孙中山都说他太粗鲁了。从这点可以看出,马君武随性而为,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脸面。虽说饱读诗书,但是缺了点头脑,说到底就是直肠子,这在官场中会被各种人打压,不懂圆滑,也就不难猜测在仕途上不顺利。

除了自己的脾气不适应官场之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也让这位书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马君武纪念章)

现实的残酷压垮了从政信念

陈炯明入主广西,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两广地区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实行他分省而治的政治策略。然而在陈炯明坐镇南宁后,手下的粤军都带着一股匪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让刚刚到任的马君武工作实在很难展开。

(陈炯明)

  • 没钱没权,可谓孤家寡人。马君武到了广西南宁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当地的经济,然后有件事让他十分恼火:南宁商会的人告诉他,桂系军阀陆荣廷离开南宁时,已将广西银行的现金席卷一空,银行早已关门大吉。这也就意味着,他内心空有造福一方百姓的志向,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没办法,马君武只能翻出箱底,拿出孙中山亲自批给他作为开府之用的数万元毫银,然而杯水车薪。
  • 陈炯明率领的粤军在南宁城烧杀抢掠。在马君武上任之初,市民前来喊冤,俱数粤军在南宁城烧杀抢掠之罪状。马君武怒发冲冠,气愤填膺,欲寻陈炯明理论一番,毕竟陈没有管好自己手下的兵。然而陈炯明面对马君武的质问却反而强词夺理。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没有兵权就没有话语权,马君武凭着满肚子牢骚想去跟陈炯明谈条件,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身心疲惫的马君武这才意识到,从政的道路如此艰辛并非自己想得那样。他空有一身才华,但被扔到政界这个大染缸里却束手无策,只能自己干着急。然而让马君武下定决心不再从政应该是因为他的女人。

(马君武雕像)

  • 孙中山提出北伐后,陈炯明执意留守两广并回广州坐镇,最后只留下刘震寰的桂军第一师驻守南宁。然而陆荣廷残部知晓南宁城内空虚,扬言要攻破南宁城,可谁想刘震寰不战而逃。眼看南宁快守不住了,马君武乘船前往梧州。于是带着几万现金,从南宁顺流而下。正是这几万现金让他差点丢了小命,因为有人抢钱,毕竟几万现金也是一笔巨款了。而正是这次冲突,让马君武痛失爱妾文蟾,悲愤之情久久没办法平复。

短短十个月,马君武从政之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太过疲惫,他悲由心起,心灰意冷,自认为不适合当官从政,发誓从此不再涉政。然而也正因为马君武退出政坛,民国多了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大学校长。


历史每日说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马君武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创建了广西大学,为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1年,马君武受孙中山的委任,担任广西省长,但在第二年他就辞去了省长职位,并且表示从此不再从事政治活动。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这段历史。

马君武的省长生涯

马君武出任广西省长后励精图治,进行了很多改革措施,但由于当时军阀势力的干扰,很多时候是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施展。

1922年,孙中山计划北伐,当时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却不想参加,自己回广东了。孙中山多次动员无果后免去了陈炯明粤军总司令的职务,结果陈炯明干脆把驻守在南宁的粤军总指挥叶举也召回了广东。

叶举离开南宁后,散落在广西的一些土匪和军阀残余旧部打着自治军的旗号进逼南宁。马君武见南宁危急,便想将省府迁至梧州。他让卫队的营长卢象荣准备好电船,暗中带上库存的几万现款,携同家人一起,在卫队的保护下以出巡为名悄然离开南宁。

当船队来到贵县县城的时候,由于当时汛期未到,河里的水位低,电船无法继续航行,大家只好将船停在罗泊湾对面过夜。

卫队营长卢象荣在船上观察后觉得此处不宜久留,不如继续赶夜路。马君武问:“此处是谁的防区?”卢象荣回答说:“原来是粤军杨坤如驻防,前几日都已调回广东了,现在是李宗仁的部队驻防。”

马君武听完松了一口气,李宗仁和他是桂林同乡,而且马君武多次在陈炯明前面求情,两人还算有些交情。于是马君武让卢象荣去和李宗仁的部队打声招呼,如果李宗仁在就请他来船上一聚。

卢象荣前去打听,得知此处防守的营长是俞作柏,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心中大喜,便来到营地找老同学叙旧了。

卢象荣与俞作柏在酒席宴前聊得甚欢,不小心把马省长携带几万现款去梧州的事说出来了。俞作柏听完就起了歹心,他前一天还伏击了回广东的粤军,抢到了不少好东西,现在又来了几万块钱和卫队那几十杆枪,自然不肯放过。

于是,在卢象荣喝完酒回去以后,俞作柏马上召集人马袭击了马君武的船队,混乱之中马君武的爱妾文蟾中弹身亡,船上的财物也被洗劫一空。

马君武处理完爱妾的后事继续东下,到了梧州后成立省长公署,让民政厅长杨愿公代行省长的职务,自己则来到广州向孙中山提出辞职,然后赶往上海。到了上海与朋友见面的时候,马君武唏嘘叹道:“政治生涯,真是我所不能过的……这一切实在令我心痛,以后我再不从事政治活动了!”

结束语

淡出政坛后的马君武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先后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校长,还创办了广西大学,与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誉称为“北蔡南马”。



水煮汗青


1921年,40岁的马君武受孙中山得委托担任了广西省长,但是仅仅主政十个月,便怒言再不从政,这段历史大家都不是很熟知,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是很好奇的,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来看看。

马君武的确是个有才也有能力的人,他是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的中国人,学识很高。他和孙中山相识是因为早年的时候加入了同盟会,而他被委任广西省长也是得到了战争的契机。护法战争的时候,粤军攻入了南宁,孙中山得到消息之后思虑再三便命令马君武为广西省长,当时马君武是总统府的秘书长,得到任命也是很高兴的就去了,想要在政务上也做出一番成绩。

(孙中山与马君武)

本着在政务上大展拳脚的初心,马君武刚上任就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倡议,禁烟禁赌、发展金融、兴办教育……但是因为他是初来乍到,当初带兵攻进来的陈炯明并不欢迎他,再加上当初陆荣廷战败之前也早就把广西给败的差不多了,所以马君武的每一步都走的极其艰难。权力本就没多少,还要钱没钱,上任以来只拿着孙中山特批的一点钱修了一条路 ,可谓是有心无力。

(马君武)

当然,马君武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这些困难倒不至于让他放弃从政,是一场政变压垮了他。

与马君武一向不和的陈炯明在他最难的时候与吴佩孚暗中勾结,发动了政变。当时孙中山在外北伐,马君武手里只有一个警卫队和一个靠不住的第一师,一时之间,广西兵力空虚陷入了困境。

桂系各部一直以来被粤军压制,在这个时候也趁机生事,不靠谱的第一师在关键时刻居然选择逃跑,马君武真的是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无奈之下,马君无也只好乘船逃回了广东,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半路的时候又被驻扎在罗伯湾的李宗仁窥伺,在半夜的时候被偷袭,马君武的爱妾混乱中被枪打死,此时的马君武真的是六神无主,只恨自己当初为何要做这一行。



心灰意冷的马君武经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愤然辞职去了上海,从事了教育行业,并且发下誓言,从此以后再也不从政。军阀混战时期,军队干政严重,你没有军队就什么也不是,马君武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才果断得脱离这个苦海,自由自在做个校长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