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還很嚴峻之時,海外華人華僑以及留學生十分關心疫情動態,也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在各自所在的國家籌集口罩等防護用品,甚至把當地的超市和醫院給買空了,一箱箱醫用物資、一長串行李託運單、一句句“武漢加油”,猶如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匯向中國。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僅在武漢一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底,已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30多家僑團僑社捐贈價值人民幣2000餘萬元的資金和物資,籌措捐贈大批口罩、護目鏡等醫療物資。

但最近,由於世界各地疫情的爆發,很多海外華人紛紛回國避難,有人說:“此次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確實,在海外的同胞著實不易,我們歡迎他們回家,但這裡面,總有一些極端的個例,不配合防疫安排,有的人已有症狀卻隱瞞不報,有的人則在隔離期間提出任性自私的要求。這些人不顧他人安危,只顧自己舒適安全的行為,是一種什麼心理?我們今天一起來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分析。

責任心的匱乏:真把自己當“大爺”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近日,網上流傳的這樣一段視頻,一女子為澳大利亞籍華人,返京後不按規定居家隔離且外出跑步並不戴口罩,社區防疫人員勸說她:“你是隔離人員,現在不能出家門。”她卻毫不客氣地說“我就要跑步、我就要鍛鍊身體!”還喊著:“有人騷擾。”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除此之外,在3月12日,發燒的黎某從美國東海岸繞行至西海岸,一家三口從美國洛杉磯飛回國內。在登機前,她服用了大量退燒藥,並對乘務人員隱瞞了自己的病情,還說自己沒有同行者,僅稱自己有點低血糖,讓乘務員將自己安排到了飛機的後排就坐,直到臨近飛機落地前2小時,黎某才吐露真相,說自己任職的公司有人確診,自己也發燒了。後來果然被確診,同行的丈夫也不幸感染,同行的機組人員和乘客紛紛被隔離。

這兩位,借用一句河南村幹部的話說就是:死皮不要臉!

澳洲華人女子和黎某都沒有顧及別人的安危,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責任心的匱乏,責任心一詞雖然經常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詞,但它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責任感和自我認同感是造成人格差異的主要原因,大五人格模型也將責任心作為人格的一個重要維度搞清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問題,比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問題更重要

而在澳洲華人女子和黎某的人格特徵中,就缺乏責任心這一特徵,這類人不僅僅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責任感,不願意遵守規則,在工作中也會缺乏團隊精神,難以獲得他人信任,這也是為什麼澳洲華人女子在事情發生後,被拜耳公司辭退的原因之一。

澳洲華人女子和黎女士不僅僅是缺乏責任心,更是缺乏責任認知。在心理學中,責任認知是

指個體按一定標準對責任所持有的態度或觀點,它包括是否應該完成所承擔的任務,要不要維護群體的行為規範,應不應該對共同活動的過程與結果負責,以及為什麼等

澳洲華人女子和黎某的責任認知的偏差會讓她們找不到自身在社會中準確的位置,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所以才做出不顧公共安危的事情來,才會“口出狂言”,把自己當“大爺”,她們應該從來未把自己應該履行的各種職責當做自己分內的事情,也應該從未體驗過盡職盡責後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優雅”的惡行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近日,意大利歸國華人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的視頻受到網友關注。據悉,因等待防疫檢查的人員較多,機場劃分了指定區域安排歸國的華人們,一男子認為等候區域的條件簡陋,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還有一位回國被隔離的華裔女孩,因嫌棄條件簡陋,不滿當地的水質,跟工作人員發生衝突,後特警口頭警告她,“這裡不是賓館,是隔離區”時,她大聲回懟,“隔離區也要保障人權吧。”而她一口一個的所謂“沒有人權”是指:雖然給她免費提供了飯菜,也給了熱水壺,但她堅稱“你們這裡的水有雜質,根本不能喝”,“我已經3天沒喝水了”,“朋友已經給我寄快遞了,如果給我丟了、過期了,我的財產損失國家得承擔!”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除了以上兩位“大爺”以外,還有一個網名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微博用戶,在網上說自己是留學生,回國後接受檢查,但卻吃不上飯,叫來警察,警察也不管。可在事情炒熱之後,網友們發現她說自己在醫院“吃不上飯”並不屬實,因為醫院提供了泡麵,她甚至還篡改事實在外網上發表不實言論詆譭中國。咱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不吃泡麵,可能是真的公主病吧。

以上這三位,出國以後彷彿成仙了一樣,“不食人間煙火”了,等候區嫌待遇不好,普通水不能喝,泡麵吃不了,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藉著優雅之名,行著無恥之事,而究其原因,必有一個是共情能力的匱乏。

共情是指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歷,並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共情能夠是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同情心理,並做出利他主義的行為。反之,如果一個人缺乏共情能力,他基本不會做出利他行為。

這麼說來,那些為祖國努力籌集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海外華人的名單中一定沒有這三個人,因為他們必然不會在乎因疫情犧牲了多少人,也不在乎工作人員為了疫情防控付出了多少心血與努力,也不在乎自己的舉動是否給別人帶來了不便。有一天大難臨頭,父母也可能會被他們先拋棄,這,是他們父母的悲哀,也是父母的造成惡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成年後的共情能力的缺失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很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不自覺地以功利的標準衡量孩子的表現,使得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逐漸減弱,孩子無法在家庭內部得到足夠的情緒支持,同時,他也會模仿父母教育他的方式——功利性地與人交往,以至於也無法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在成年後他們所展現出的人際疏離和利己主義,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現。

疫情之下,留學生該不該回國?

疫情之下,國外的防控政策並不完善,確診人數日益增加也引發了不少海外同胞的擔憂,尤其是留學生,他們一邊面臨嚴峻的疫情,另一邊學業又進入到關鍵階段,很多留學生一時間陷入不知是否應該回國的兩難局面。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在心理學中,也有一個叫做道德兩難的故事,是由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提出的,故事是這樣的——

海因茨的妻子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救她,就是本城一個藥劑師最近發明的鐳,製造這種藥要花很多錢,並且藥劑師索價還要高過成本十倍。丈夫海因茨到處找朋友借錢,最後才借得一半的藥費。海因茨不得已,只好告訴藥劑師,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請求藥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欠。但藥劑師說:"不成,我發明此藥就是為了賺錢。"所以,海因茨絕望了,他後來闖進了藥店,為他的妻子偷了治病的藥。請問,海因茨應該這樣做嗎?從道德的角度來說,海因茨為了救妻子的命,這麼做是正確的,有什麼比性命更重要的呢?但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他犯了盜竊罪,應該被制裁,畢竟違反了法律。

其實,留學生們在心理層面也陷入了這樣的境地,一方面他們在國外沒有安全感,再加上學業問題,心裡會焦慮,另一方面,他們如果回國,卻要承擔著輿論壓力,甚至擔心會連累親朋好友。

那些逃回國的“巨嬰”為何死皮不要臉?是責任心匱乏,共情力缺失

所以留學生們,到底應不應該回國呢?我想這個問題不是問其他人就可以解決的,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認為自己在國外的狀態還不錯,能保證安全,那麼就可以不回國,做好自我防護;但如果綜合評估自己心理狀態極差,處於很焦慮擔心的狀態,無法在國外待下去,那麼也可以選擇回國,不過一定要按照要求和程序申報,不謊報瞞報,回國後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服從安排。

這裡借用一句《戰狼2》中的臺詞,對身在海外的同胞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只要遵守規定,服從安排,祖國歡迎你們,回家!


你對境外人員大量湧入中國的現象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