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非典”老兵董波再戰疫:採樣排雷24小時“在線”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梅剛)“摘口罩,請張嘴,伸舌頭……”董波迅速用咽拭子對咽喉兩側的扁桃體和咽後壁擦拭,這是他在“戰疫”第一線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主要工作。

時隔17年“非典”老兵董波再戰疫:採樣排雷24小時“在線”

當大年初一與家人歡聚時,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採樣四組組長董波接到“戰疫”任務後,沒有考慮病毒的危害、家人的失落和恐懼,義無反顧再次奔向抗疫第一線。

17年前,董波就在抗擊“非典”第一線,承擔消殺工作,剛參加工作的勤奮和上進,讓他沒有考慮防疫工作的潛在危險。17年後,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作為疾控檢驗隊伍的老兵,從大年初二投入抗疫工作至今,已連續工作近兩個月,採集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隔離場所人員、不明原因發熱人員等樣本並運送標本,最多一天採樣20多份,檢測送樣多達10餘次。近60天裡,兩雙運動鞋磨壞了,腳底水泡變成了老繭。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咽拭子標本採樣是離病毒最近的崗位之一,病例採樣過程雖然只有2-3分鐘,但被感染的危險係數最大,董波要與疑似患者面對面接觸,受採對象必須摘掉口罩,張開嘴才能在口腔中採集樣本。由於條件反射,張嘴時常常忍不住咳嗽、噴嚏,甚至嘔吐,可能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在這些危險的情況下,稍有不慎,採樣人員就有可能被感染。

時隔17年“非典”老兵董波再戰疫:採樣排雷24小時“在線”

戴口罩、護目鏡、橡膠手套,穿隔離防護服,是董波每天去採樣接樣前的首要工作,防護裝備的防護性雖好,但透氣性不佳,常常是頭髮、眉毛上沾滿了水汽,等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整個人累癱在地上。

董波每天不定時的奔波於醫院、隔離酒店、居家去採樣,採集後為了儘快拿到測試結果,就要及時把標本送到呼市疾控中心進行監測。即便工作量大、危險係數高,但在採樣過程中也常會遇到隔離人員不接電話、不開門、惡語相加,甚至完全不配合的情況。2月15日,董波先後去9名居家隔離者採樣,其中1位密切接觸者拒不開門接受採樣。他一方面積極勸導密切接觸者,詳細解釋工作方法,消除對方疑慮和恐懼,另一方面請求村委會及派出所協助,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順利完成樣本採集任務後,又繼續奔赴下一個採樣點。

作為採樣組組長,董波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技術,為了讓組員更快適應採樣工作,他提前一天領取好採樣裝備,下單後核實受採對象基本情況、居住地、接觸史、有無發病等信息,調配車輛及時到達採樣地點。採樣中做好個人及隊友安全防護,再次核實受採對象信息。由於各種原因,出現受採對象信息錯誤情況,這需要豐富的經驗進行判斷並及時更正。

3月5日,採樣組接到去居家採樣的派遣任務,但經過去前核實,發現疑似患者已準備好去隔離酒店,於是直接前往酒店採樣。採樣時自稱母女關係的兩位疑似患者,填寫年齡信息僅相差14歲,董波馬上問詢並查驗身份證,發現她們故意隱瞞事實,導致信息出錯。

董波說:“這種情況需要採樣人員具有敏銳的覺察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及時更正,確保採樣信息的完整、準確。”

時隔17年“非典”老兵董波再戰疫:採樣排雷24小時“在線”

在採樣後正確填寫送樣單,對送樣包三層防護確保樣本無洩漏無汙染。在保證安全防護的同時,既準又快。

董波從投入抗疫工作以來一直沒有回家,9歲的兒子在日曆上用“白”“白”“黑”的字樣標註著父親工作的節拍,想爸爸的時候打個電話,就能知道爸爸是白班還是夜班……雖然惦念年逾古稀的父母和年幼的兒子,但他卻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抗擊疫情。但因為採樣工作同樣艱鉅,他留在了疾控一線繼續戰鬥。

當3月16日呼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現存確診病例“清零”。董波第一時間收到兒子發來的“清零”信息,附言是“爸爸,你可以歇歇啦!”。然而董波明白,清零不等於疫情結束,目前賽罕區承擔著全市返呼外籍人員和賽罕區的所有境外返呼人員留觀任務。他要繼續對定點隔離酒店中大批國內外留觀人員以及入監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採樣,不能鬆懈半分。

有徵必戰,奉命唯謹。3月17日,全區103個旗縣(市、區)疫情風險等級全部調整為低風險。然而作為疾控人員,董波深知此時更加不能掉以輕心,更要堅守疾控人員的初心和擔當,為贏得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做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