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富起来

内容摘要:蔗糖产业,是册亨县发展农业产业的主打产业之一,2010年册亨县大规模种植甘蔗,10年间,蔗糖产业在发展之路上历经风雨,如今,蔗糖产业越做越大、越来越甜蜜。

让村民富起来

庞帮云收割甘蔗

我叫庞帮云,今年51岁,是一名党员,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任册亨县岩架镇纳碰村人口主任,2010年11月至今任册亨县岩架镇纳碰村村民委主任。

纳碰村一直以来都是种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村民除去种子、肥料等成本,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农民收益普遍不高。2010年,我当选村民委主任,如何才能当好这个“父母官”,让村民富起来?我一直在思索。

2010年至今,我带领村民,从种甘蔗到种糯米蕉,一直在农业产业路上探寻致富之道。

2010年,正好赶上国家好政策,册亨县因地制宜,政府鼓励种植甘蔗,所以我也很有信心。在反复盘算后,我得出结论,要想致富快,必须发展甘蔗、糯米蕉等高效、短平快的产业。于是,我开始走村串户给村民算收入账。“不种玉米,怎么养猪、养鸡?”“不种玉米,怎么烤包谷酒?”……即使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劝说,但村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还是让我吃了不少闭门羹,几乎没有村民理会我。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知道村民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尝试,他们需要一个领头人。于是,我决定先做给群众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将自家的土地全部种植甘蔗外,我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来发展连片种植。之前有村民顾虑,觉得纳碰村交通不便,收成之后怎么把甘蔗运出去换成钱,但是随着路越修越好,交通越来越便利,运输甘蔗不再是问题,越来越多的客商自己开起车就来收购了。两年过去,知道我种植的甘蔗除去成本还盈利不少,有的村民便开始主动种甘蔗,在我的带领下,纳碰村村民将原来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甘蔗,2012年纳碰村种植甘蔗2000余亩。

2014年,册亨县里的糖价和甘蔗收购价格下滑,村民们一直在观望,有的甚至准备放弃种植甘蔗。为了让村民们“定心”,我又和人合伙流转了106亩土地种植甘蔗,我看中的是糖市回暖期。

一段时间后,甘蔗价格总体回升,即使价格降了点,但都比种传统农作物的效益好。我的坚持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2015年糖价上涨,一吨涨了40块钱,2017年又涨了30块钱,总的涨了70块钱。2015年,我种的100多亩甘蔗赚了4万多元,2017年赚了10万余元。目前,我还种有甘蔗130亩。

“原生态、自然熟、味道好,是顾客对我们糯米蕉的一致评价。”2015年,岩架镇在多方考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发展糯米蕉产业。我又瞄准了这个发展机遇,主动带头学习糯米蕉种植技术,入户宣传发动群众种植,自己带头种植糯米蕉280亩。当年,纳碰村共种糯米蕉3000亩。

通过种甘蔗和糯米蕉,看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我心里舒坦多了。这些脱贫的老乡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黄锦电、岑南玉2家人。2015年我劝说他们种糯米蕉,当时也是做了很多次思想工作,后来他们都被我说动,各自种了30亩糯米蕉。糯米蕉有收成之后,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现在每次见到我,他们都还会说感谢的话。

我任村民委主任一职以来,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大家的收入在不断增加,做事积极性提高,工作也更好开展了。所以,我也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认可,努力当好纳碰村的致富带头人。现在纳碰村全村520户2445人,共种糯米蕉6000余亩;接下来,我还将带领纳碰村再新增种植糯米蕉1000亩,发展壮大糯米蕉产业,加快群众增收脱贫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