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近日,有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間一些中小企業、個體商戶對資金需求迫切,以借貸為名實施詐騙,導致許多急需用錢的用戶上當受騙。

在新近發生的騙局中,騙子通過盜取公民借貸信息實施精準詐騙,受害者不仔細分辨很容易落入陷阱。下面小編就通過兩個案例帶大家看一看騙子的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案例回顧


2月6日,小藍接到自稱某平臺信貸專員的來電,問她有沒有資金需求。正好小藍需要用錢,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對方聊了幾句。隨後,對方添加了小藍的微信,並向她推薦了一款貸款App。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信貸專員-小娟

根據預審,您符合我們公司貸款資質。現在我把公司的App推薦給您,您這邊自己下載註冊一下。

小藍

嗯嗯好的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在對方的指引下,小藍通過下載的軟件申請了一筆貸款。一小時後,小藍收到審核通過的信息提醒。於是她用微信聯繫了那位信貸專員,可對方卻告訴小藍:第一次在平臺貸款,需要交699元賬戶激活費才可以提現。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信貸專員-小娟

如果您是第一次在我們平臺申請貸款,是需要您支付699元的開戶費用,自己激活個人賬戶

小藍

沒聽過貸款要交錢的呀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信貸專員-小娟

這個錢是幫您開通提現權限的,開通後這699元會返還到您的賬戶錢包上


小藍信以為真,趕緊交了699元的激活費,可是轉賬成功後她卻依然無法提現。這時候,對方表示無法處理這種情況,給小藍髮來了經理的微信名片,建議她直接找經理。


而根據這位經理的解釋,小藍還需要再交相當於貸款金額20%的資金,也就是10000元,才可以提現。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古月經理

銀行這邊要求您做一個本次貸款金額20%的資金對流認證,必須是您本人名下的銀行卡賬戶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古月經理

認證完,您的全部款項都會下到您這張銀行卡上


由於著急用錢,小藍馬上將10000元轉到了指定的銀行賬戶。可這之後,她非但沒能成功提現,反而被告知自己被劃歸為風險客戶,需要認證後續還款能力才可以提款。


小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古月經理

您現在這個情況呢,需要您先轉賬認證前三期的本金,證明自己有償還能力,就可以解除風險客戶啦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信貸專員-小娟

解除風險客戶後,您這邊就可以全額提現到賬了

很快,小藍按照貸款申請的信息,按照每期還款4467元,將三期本金13,401元的認證費轉到了經理提供的賬戶上。得到的反饋卻是:小藍的認證時間太短,需要重新認證。於是小藍便又另外轉了13,401元認證費用。

至此,小藍前後轉賬超過37,000元,但貸款下發的款項還是分文未見,App裡顯示的餘額始終無法提現到銀行卡。小藍也終於察覺,自己應該是被騙了。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警惕:貸款詐騙又有新套路


套路&提醒


前面小藍碰到的情況,就是這次騙子貸款詐騙的其中一種套路。除了推薦虛假貸款App,騙子還會通過註冊假冒正規貸款機構公眾號來打消受害者的顧慮,從而實施詐騙。

套路一:假扮貸款平臺經理

騙子自稱“業務經理”,推薦受害者下載虛假貸款APP借款。受害者遞交申請後,騙子以“銀行帳號有誤”、“沖刷流水”等理由騙取錢財。

騙子用個人公眾號假冒正規貸款機構,以“客服”名義電話聯繫受害者,編造“因降息處理需重新下貸”等藉口誘導受害者按公眾號指引將已下貸的資金轉入指定賬戶。

套路三:虛假代辦貸款

騙子謊稱可以幫受害者辦理貸款,收集受害者個人信息後,借收取保證金、手續費、公證費等名目要求受害者轉賬繳款。

前兩個套路中,受害者都接到自稱借貸平臺工作人員的來電,因此上當。所以防範此類詐騙的關鍵在於接到陌生來電時要保持鎮定,不要著急按照對方說的進行操作。可以通過官方APP或網站核實信息真偽,或比對官方企業的資質與對方提供的公眾號認證信息是否一致,等各方面確認無誤了再做決斷也不遲。

而第三種套路實際是通過虛假借貸廣告實施詐騙的。手法不新,但依然有不少人上當。在此,微信團隊提醒大家: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個體商戶如果面臨資金困境、需要借貸,切記要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降低貸款風險,度過難關。不要輕信任何網友、網站、手機應用發佈的貸款廣告,不掃描、不點擊任何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和鏈接,避免讓壞人趁“”而入。此外,銀行和正規貸款公司都不會要求借款人預先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任何要求事先支付資金的都是騙子,切勿上當。

微信堅決打擊仿冒欺詐等違規行為,並持續深入清理,同時廣大公眾也要擦亮雙眼,一旦發現仿冒帳號,可以通過公眾號的右上角的功能鍵“…”裡的“投訴”按鍵,及時向微信投訴,共同維護安全網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