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裝備盡人皆知下的未來戰爭將何以取勝?——開放系統取勝祕訣


軍事裝備盡人皆知下的未來戰爭將何以取勝?——開放系統取勝秘訣

傳統的軍事裝備以專用技術、專用設計和專業製造為主,造成技術年代迭代週期長、生產成本和維修高,一代技術可能就是一代研製者和使用者的專業壽命。

而今,美國空軍參謀長說,“未來的戰爭將由最相關的應用程序和一個連接所有武器的網絡來贏得。”

蘋果在2010年推出革命性的iPad時,做出了一個對技術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決定。蘋果明智地選擇了對各種應用程序實行開放政策,釋放出大大小小公司的創造力,打造從谷歌地球到Skype的一切產品。

當今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技術同樣也承載了便攜式報紙、購物車、電視和許多其他各種應用。民用的工程和商業技術同樣也是軍隊所需要的。

過去,軍隊在裝備採購上,造成了很多的武器裝備不能實現互聯互通,維修費用昂貴,難以用新技術更新。在當下,軍隊應將採購原則從購買裝備,向購買產品服務和軟件應用轉移,這個原則也指導供應商採用通用技術設備平臺,為軍隊提供服務和應用軟件的形式,將民用商業化技術輕鬆引入軍工領域。

這就是原因。未來戰場上的成功將與快速處理空間、空中、陸地、海洋和網絡空間的信息密切相關。軍事術語稱之為“多域作戰”,其目的是建立一支擁有最佳“應用程序”的部隊,以快速融合數據,並在決策中給予指揮官關鍵優勢。想想一個更加複雜和強大的導航應用程序可以為指揮官提供從太空到海底敵人下落的實時信息。

過去軍事裝備採購商業模式,幾十年來一直依賴國防指定承包商生產大量的船舶、飛機和坦克,長期以來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但同樣的模式,即軍工企業長期固守技術,帶來的落後、難以適應現代作戰環境變化,不足以讓我們在未來與敵人競爭。

為了建立我們需要的網絡化戰爭模式,以威懾和擊敗未來的對手,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購買武器的方式。幾十年來,軍工企業雖然在武器銷售上獲得了可觀的利潤,但也存在著人員技術老化的弊端。

改變這種模式將需要軍隊和軍工企業界共同努力,尋找一種方式,讓企業在武器升級方面恢復靈活性,從而保持盈利。

未來的戰爭將由最相關的應用程序和連接其所有武器的網絡共同贏得。我們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幫助我們找出如何建立我們贏得未來戰爭所需的連接網絡。我們必須使這種網絡發展對軍工企業具有吸引力和利潤。

參考美軍的應用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上世紀50年代,核時代伊始,美國建立了一個綜合防空網絡,稱為SAGE,即半自動地面環境。這個網絡由龐大的計算機組成,這些計算機可以快速融合信息,提供來自蘇聯的核導彈和轟炸機攻擊的共同畫面。任何看過“奇愛博士”或“戰爭遊戲”的人都熟悉SAGE生成的預警圖像,其中顯示了正在進行的攻擊的精確細節。

現今美軍要建立一個現代版的SAGE,它可以利用通用化商業技術革命的力量,為美軍提供了必需的空間接入、量子計算和大數據。

採用開放系統,能夠讓軍事裝跟上時代的技術節奏,也要軍工企業保持時時常新的技術開發,同樣讓優秀企業同臺競爭,為國防保障貢獻技術、服務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