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有人嘲笑丁克一族:“我老了不一定有人養,你老了一定沒人養!”的言論?

一葉茶1982


雖然我不是丁克,也不鼓勵年輕人做丁克。但嘲笑丁克“老了一定沒人養”的態度我堅決反對。

1、丁克是個人的選擇:

現在是多元化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元,結不結婚,丁不丁克,都是個人的選擇和自由,旁人無權評判,更無需嘲笑。

人生就是一次體驗,人家選擇不要孩子,關愛自己,專注事業,遊戲人生,人家的快樂無需別人懂。我尊重人家的選擇。

2、“老了一定沒人養”?

都說6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後一代養父母的的子女。二十年後,獨生子女的父母老了,一定是去養老院養老,孩子不可能床前盡孝。丁克一族不撫養孩子,不指望孩子養老,把一生應該給孩子的教育、結婚、買房的投資,都用在了自我投資上,他們一定做好了養老規劃。我周圍的丁克一族絕大多數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有足夠的儲蓄,到時有養老院,有保姆,有國家管。說到底,有錢就有人幫養老。

3、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有子女,被啃老,老了一樣不管你。所以呀!與其嘲笑別人,不如想想自己,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養老。讓“老了不一定有人養”變成“老了讓自己的錢幫養”。


瑣瑣碎碎絮絮叨叨


我只知道老年人好像都沒有好下場。

過年回老家,總是會聽到鄰居說,誰家的奶奶,依靠撿破爛生活,死的時候都沒人知道,她女兒來看她才知道已經死了。

我奶奶,八十幾歲,四個兒子。去誰家生活,誰厭煩,一個兒子家輪流住一個月,誰都不讓多住一天。她一個不愛麻煩別人的人,八十幾歲自己做飯吃,至從摔斷腿只能靠四個兒子救濟。

在床上躺了兩年最終還是去世了,在死之前痛的,天天喊著給她刀,給他繩子讓她死吧。

她的妹妹,更是慘。沒人管,求她兒子給她口飯吃,不給,下著大雪活活餓死在她兒子的門前。

小時候朋友的奶奶,現在快八十了,三個兒子。小兒子出去打工失蹤三十四年了,二兒子跟別的女人跑了,(二兒子已經結婚有三個孩子了),大兒子不管她,她託鄰居跟她大兒子說一聲,給她點錢,她大兒子說,你怎麼不給?

人家鄰居好心給她兒子傳話,她大兒子就這樣懟人家。

過年因為疫情得原因,封村,我們上街買食物,看到一個莊稼地裡一個破破爛爛的房子,裡面住著一個看起來像八九十歲的老太婆,她坐在院子裡,沒人跟她講話,跟她聊天,覺得甚是可憐。覺得她這每一天都是怎麼過來的。被封在村外,住在莊稼地裡,每天就一個人,該如何打發這慢慢歲月。

總之。我看明白,老人有孩子,辛苦付出一生,老了都沒有好報的!


南傾御


我覺得丁克沒人養跟有孩子卻不一定有人養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1)丁克的人已預知晚年無孩子照看

丁克因為早年沒有孩子牽絆,兩人的生活質量相對養孩子的家庭高些,雞毛蒜皮的事會少很多。另外因為沒有孩子養育及教育費的支出,且年輕時足夠有精力做事業,總體存款會多些。稍微有些理財想法的人,應該在年輕時就已為未來做好打算。

很多丁克家庭,最後肯定是選擇養老院的,而且因為有打算,一般也會存夠足夠的錢住好些的養老院。


2)有孩子的人晚年過得好壞是概率問題

早期能拼事業時,很多父母卻因為要育兒而失去了機會。而後來因為育兒又有大筆持續的支出,大部分父母的經濟總體還是處在收支平衡中,尤其現在如此注重孩子教育的社會風氣下。另外就算完成了教育,之後還要替孩子準備婚房,搭上半輩子積蓄,到晚年手上可支配的錢並不多。

而孩子的成才雖說是概率問題,其實某種程度也是父母早期教育的結果。可能父母的粗暴教育,過度教育或壓力教育,孩子最終只成了個普通人甚至不肖子,那麼指望他們養老實在過於艱難,現在甚至以後年輕人的壓力大家是可想而知的,若年輕人還要負擔父母,那幾乎舉步維艱。

好些的父母可能自己就已準備好了住養老院的錢,只期盼孩子到時候來看看,獲得些心理安慰。但這比起丁克家庭沒希望也沒絕望的心境,也不會舒服多少。

總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
己生活的方式,只要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不給社會添堵,我覺得都應該尊重。


葉蘇格愛娃


想丁克沒問題,我只說一點,不要年輕的時候想著瀟灑不用承擔養孩子的責任,到老了還要麻煩侄子侄女什麼的來照顧自己。你又沒有養大過侄子侄女,沒有在人家的成長過程中擔當過家長的角色,沒有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你憑什麼到老了讓人家贍養你??說白了,你的侄子侄女也有自己的父母要照顧,還有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要照顧,又得還房貸車貸,你身為伯伯叔叔姑姑,不僅沒想著幫襯小輩兒,反而還要給小輩增加養老的負擔,憑什麼??你要去世之後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侄子侄女,那還可以考慮一下,你要什麼都沒有,還要強行用親戚關係綁架著人家給你養老,抱歉,我想沒幾個人心裡會樂意。


老天爺賜個名字


這種言論很偏頗和狹隘,這種嘲笑丁克一族無人養老送終的做法本身就是很沒有修養的表現,目光也很短淺。

你有小孩,就一定會有人給你養老麼?還得看生養出的是什麼樣的小孩,如果小孩本身素質低,修養差,甚至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小孩要忙於工作事業,能夠陪護老人的時間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不但不給你養老,反而還啃老,一旦沒滿足小孩的需求,小孩反而怨恨甚至嫌棄你,和你慪氣!

當然,許多小孩長大後懂事、孝順、經濟條件好,恭恭敬敬伺候長輩,讓老人安享晚年。

丁克一族沒有小孩,並不代表以後就沒人養老,丁克一族可以選擇去養老院度過晚年,養老院專業的護理人員,能夠讓丁克一族得到很好的照料,丁克一族的晚年生活照樣可以幸福安詳!

其實不管有小孩也好,沒小孩的丁克也罷,人老了,就是不能得病,一旦病重,癱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那種日子,才是身心最受煎熬的,所以老年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重溫舊夢一朵朵


嘲笑固然不對,但對丁克家庭我卻不以為然!丁克聽上去挺不錯,其實歸根結底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大了說你不為國家做貢獻,小了說你不為你的家庭做貢獻,再往小了說你不為你的愛人做貢獻!





軍統鬼子六鄭耀先


丁克族們不想生孩子,自然有不想生孩子的道理,從法律方面講,不生孩子既不犯法,又不犯規。別人無權指責,自己也沒必要在意別人說些什麼,我不生孩子我做主,何必在意別人的潮笑,當然,人言可畏,涶味星子淹死人,確實也很耐人。一,事物都有二面性,如果,大家都崇尚丁克,人類將無法傳宗接代,將來在地球上消亡是遲早的事,這孔怕也是大多數人所擔心的。二,對於丁克者來說,基本沒有生養孩子,教育孩子的負擔,享受生活是肯定的,問題是,將來老了,夫妻倆總有一人先走,留下的,只能孤身一人,寂寞難耐是肯定的。人生在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與收穫是克觀規律,在同等條件下,即便進住養老院,沒有子女的關愛,是丁克族們必須面對實際問題。


亮劍3549


有兒女的人,大部分到老了,都是失望的多,說自己兒女孝順的,也都是自己欺騙自己,好壞自己心裡知道。丁克族一輩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用辛苦一輩子為兒女操心,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而且所謂的到老了會孤單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既然選擇丁克,就是不喜歡熱鬧,不喜歡被打擾,總比兒女回來,保姆似的做一大桌子飯菜,人家走了,累夠嗆的強。自己想出去旅遊就旅遊,有兒女的人,你想花自己錢去旅遊,人家都不願意,怕你花光了錢,給他們留什麼?你出去旅遊,誰給他們照顧孩子?現在的兒女,可不是五,六十年代的兒女了,現在的兒女都自私,即使真孝順的,就一個孩子,到時候四個老人,你讓他咋照顧?自己工作都顧不過來,讓他請假照顧你嗎?不上班就沒錢,你讓他喝西北風活著嗎?


歲月如歌66322


有沒有父母問過自己的孩子:你們過得幸福嗎?,如果你自己可以選擇你還希望來到這個世界嗎?估計沒有。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感謝自己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殊不知,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不管這個世界多麼的殘酷多麼的黑暗或者是幸福。

說這些並不代表對父母沒有責任,只是希望作為父母不要道德綁架孩子,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也未嘗不是做父母的責任。

要不要孩子是個人的選擇,我沒有自信去養育和教育一個孩子那我就不生,你有自信你自便。沒有必要對別人的選擇說長道短。


sinntennou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做丁克家庭!其實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情,無關別人,只是多數人還是不能接受沒有孩子的家庭,難免會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

那我們來簡單說說丁克家庭的利弊:

首先,有孩子的家庭,家中添上一個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小天使,儘管辛苦,但看著他一天天長大也是非常幸福的事!之後上小中大學,就業,找對象,抱孫子也是非常為之操心,但是大眾都是這樣的,所以辛苦並快樂著!

其次,說說丁克家庭,他們相比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就輕鬆簡單很多,因為他們除了父母基本沒有牽絆和束縛,可以放心的去拼自己的事業,可以放肆的去旅遊,可以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想幹嘛就幹嘛,這又是另一種幸福!

最後就說說他們兩者的養老,有孩子的和沒孩子的養老按現在來說基本也沒什麼大的差別。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孩子們工作也忙,有的還在外地工作,當然書讀的一般的孩子可能會留在父母身邊,反而成了父母的幸福和依靠!那在外地不太有空回家的和丁克家庭的就差不多了,所以養老都需要靠自己,但心理上會有一些優勢,自己畢竟有生命的延續了,生病什麼的孩子也許能回來看看。

所以不管什麼樣的家庭,不要互相嘲笑,作為老年人都要自己存些錢,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養老,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互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