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稻地村“95後”護士 主動請戰支援武漢仍在堅守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 通訊員 嶽清禹)崔俊,1995年出生於平谷區夏各莊鎮稻地村,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支援抗“疫”的一名護士。2月7日,抵達武漢,至今仍堅守一線。崔俊護理的是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患者,每天工作強度很大。有一天,她因為生理期不適和低血糖原因,在病房暈過去,被同事扶著走出病區。稍微恢復後,她卻說:“真的好沮喪,浪費了一身防護服,沒有讓它發揮大作用。”她深知物資的重要,忍不住自責地哭了。


平谷稻地村“95後”護士 主動請戰支援武漢仍在堅守

崔俊為抗擊疫情加油。受訪者供圖


主動報名支援武漢

1月22日,北大第一醫院挑選赴武漢支援抗“疫”的護士,護士長首先在當月應急梯隊裡選,崔俊沒在梯隊裡。她給領導發微信:“我沒結婚,沒有孩子,家裡人也都支持,請報上我的名字。”

醫院先從呼吸監護室、重症科、感染科和急診科等幾個對口的科室優先選派支援力量。崔俊屬於血液科,排得比較靠後。醫院的第一批支援隊伍,在大年初一出發,她報了名但沒選上,直到第三批才輪到。

崔俊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頭兩次報名不敢跟奶奶說,怕老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只是跟父母商量了一下,第三次終於被選上,沒想到奶奶說:“我都猜到了,你當護士就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應該去,家裡不用擔心。”

2月7日凌晨5點,科室領導派車來家裡接她,男友也跟著一起送到醫院門口。送別時,男友說:“等你平安回來,我會給你個驚喜。”

第一天上班挺激動

到了武漢,坐在大巴車上,車上全是消毒液的味道,司機師傅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看不到街上行人,空城的武漢讓崔俊立刻緊張了起來。

2月10日,崔俊第一次進入病房,進入病區前,她穿防護服花了半個多小時。第一次沒有經驗,進入病區後護目鏡起霧。給患者發口服藥時,看不清名單上的字,只能上下左右地找相對清晰的視角看,再一一詢問患者的名字來核對。

平谷稻地村“95後”護士 主動請戰支援武漢仍在堅守

崔俊為病人準備藥品。受訪者供圖


崔俊和心外科一位很有資歷的護士搭班,從35床管到56床,負責的許多患者用上了無創呼吸機。印象最深的是55床和56床,是一對年輕夫妻,夫妻倆感情特別好,每次測生命體徵,無論先給誰測,另一方都會很緊張,不斷地問怎麼樣?幸運的是,經過治療他們已經康復出院了。

患者裡有一位88歲老奶奶,她一看到護士進入病房就要擁抱,崔俊趕緊讓她躺下:“奶奶,現在還不能抱,等您病好了再抱。”奶奶豎起大拇指,快速地說著方言,大意應該是感謝的話。很多患者都這樣,一直在感謝她們。第一天下班後,崔俊還挺激動,沒覺得很累。

忙碌與感動

2月13日,崔俊開始從凌晨1點到5點上班。當天發現很多患者都上了呼吸機,都是症狀比較重的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一位有點胖的老奶奶正處於病危狀態,意識不清。護士們擔心排洩物停留時間長,容易造成感染,4個人差不多花了半個小時才換掉床單,又給她穿上紙尿褲。

4個小時的班需要很強的耐受力,尤其是幫奶奶換完床單後,熱出了一身汗。崔俊戴著三層手套,每層都把裡邊的衣服勒得特別緊,加上緊緊纏著的膠帶,下班後發現雙手供血不足,發白發脹;手腕上、臉上也出現了深深的勒痕。回到酒店洗完澡,1個多小時後,勒痕都沒下去。那天,她一下子睡了12個小時。

到武漢之後,她每天給家人打電話或發微信,免得父母擔心;也會在工作群裡報平安,讓領導放心。有天晚上,天氣很好,護士們重新領了一批防護物資。在領物資的場地上,崔俊看到有人用巧克力擺了一個“醫院加油”的愛心造型。後來,這個愛心圖片在微信群裡熱傳,收穫很多好評。那天剛好雨過天晴,特別振奮人心。


平谷稻地村“95後”護士 主動請戰支援武漢仍在堅守


2月15日,武漢下大雪,在病房裡工作感覺很冷,但為了空氣清潔,工作區域窗戶全開著,為防止病毒擴散中央空調也不能開。開始時,護士們的手凍到給患者扎針時都不會回彎,但穿著防護服進入病區工作一圈,又會滿身大汗,大風一吹感覺更冷。

下班回到酒店,因為人太多熱水供應不穩,崔俊洗了個涼水澡。那天,她在工作群裡看到一個視頻,是北京的同事、朋友還有家人共同錄的,也有血液科的病友。其中,一個一歲半的小朋友剛做完骨髓移植,在視頻裡用萌萌的聲音送祝福。這個視頻她刷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感動地掉眼淚。

中途想家差點崩潰

每天面對危重患者,第一批來支援的隊員,已經一個多月了還沒撤。崔俊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回家,開始想家。雖然廚師換著花樣做飯,但她心情很緊張,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想到要吃飯,便噁心嘔吐。

2月19日那天晚飯,她只吃了一個橙子,喝了一點清水。跟家裡人打電話一直哭,整個人很崩潰。可能是因為患者病情比較重,每天工作暴露的風險很高,自己很害怕。奶奶在家鄉也生病了,她給奶奶打電話,她哭,奶奶也哭。

哭過以後,崔俊覺得自己必須積極起來,就到健身房跑了三公里。後來,每天都練練瑜伽,平復情緒鼓舞鬥志。有一天夜裡,有位患者一直在按鈴,有些躁動,不會配合呼吸機,越是著急,氧飽和度就越往下掉,患者一直在喘氣,氧氣也進不去。崔俊教他用鼻子深呼吸,吸到不能再吸了,再用嘴慢慢地呼出來。就這樣一次次地,患者的呼吸頻率慢慢降下來,人也安靜了。

從2月21日開始,輕症患者轉到方艙或者出院後,崔俊所在的醫院收治病危患者。46個病患中,可能有40個是需要上呼吸機的。像方艙那樣比較輕鬆的氛圍,她們感受不到。

有一位70多歲的爺爺覺得自己病情很重,怕過不了這一關,他基本靠嘴來呼吸,呼吸機的風把嘴唇吹得乾裂,鼻腔也很乾燥,崔俊只能用石蠟油幫他塗上,慢慢寬慰。兩天後,老人沒有闖過死神關。“你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還是救不回來。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很崩潰。”崔俊說。

溫暖與希望

3月初,醫院重症患者減少了很多,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一次夜班,她給所有患者測完血糖後,再去1床看看,發現患者躁動,呼吸機面罩鬆動,心率才40多,血氧飽和度也顯示不出,她趕緊測量血壓,看到收縮壓60多mmHg、舒張壓20多mmHg,就立即按下呼叫器,和醫生一起搶救。她的手一直按著那個面罩,呼叫患者,醫生迅速採取措施升高血壓,大約半個多小時後,患者生命體徵慢慢顯示正常……

4個小時的班,護士們基本上一直在走,很少能停下來過,因為總有人需要照顧。有一次,35床的奶奶需要紙尿褲、衛生紙和溼巾,給其家屬打電話,可家屬說全家人都在住院,於是,崔俊從自己的物資裡勻出來一點。從此,每次上班,她都從房間拿些吸管、紙尿褲、溼巾之類的到病區給患者備著。

平谷稻地村“95後”護士 主動請戰支援武漢仍在堅守

崔俊(左)和即將出院的患者合影。受訪者供圖


“患者出院我看到了他們的笑臉,和醫護同行並肩戰鬥,我收穫了情誼,負責感控的老師怕我感染細心指導做好防護的每一道程序,在抗‘疫’一線,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成長。”崔俊說,她已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工作和生活中的她陽光、善良、可愛,特別招人喜歡。她對患者無微不至,患者也能從她身上得到很多溫暖。”這是崔俊的同事對她的評價。

現在疫情已經逐漸得到控制,想到疫情結束後的日子,這位“95後”姑娘說,“結束以後最想吃火鍋和肯德基。”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通訊員 嶽清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