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春色》


《不同的春色》


《不同的春色》


(外三首)

1/4

《禪境》

春歸大地

萬物甦醒

隱隱的綠暈漫過山林,漫過人跡罕至的山峰

而山下的飛簷斗拱的蘭若

正在擺脫色彩的畦封。慶緣寺

還是那麼多的香客

摩肩接踵,點燃香火

飄嫋於大殿的煙靄

以及佛鈴,從戧脊獸的頭頂飄向晴空

恍若幻化成了一個個祈念

融入淺淡的雲層

霞色,彷彿就是你我曾經盪漾於心

依依不捨的那一縷別情

合掌相對,四溢的霞光

輝映在彼此眼中

抹去了太陽即要落山

那類似於“臨風聽暮蟬”的

寂寥和迷濛

曉月初明,成了當空高掛

熠熠生輝的一盞心燈

將寂寥丟給夜色吧,迷濛留給霜影

思念,在三更裡尋覓春深

兼聽小草初長,那微弱的

一聲又一聲

孜孜以求

文文莫莫的破土聲……

注:1,“蘭若”寺院或寺廟的別稱。

2,“畦封”指界限。引申為約束。

3,“文文莫莫”成語,模模糊糊,若有若無。






2/4

《不同的春色》

佛音拂春色,你我對春歌

你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我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丹牆翠瓦的蓮社

不分地域,更不會區分或挑揀南來北往

前來拜謁或是進香的香客

可春色,在飄嫋的佛音裡

卻以迅疾和輕緩

分佈在江南與江北,潤澤著你與我

我的早春——草色洇潤

悄然漸進,在緩緩地沉落

你的江花——正妖嬈嫵媚,把煙雨

任意揮灑,盡情狂抹

哦,南北,你我

均屬一脈山河,在一幅畫卷裡

我的筆觸——輕緩、平淡

你的筆觸——迅疾、重墨

哦,好一幅“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的佛境,好一派

“淡妝濃抹

總相宜”的山河

注:“蓮社”寺院或寺廟的別稱。



3/4

《通融》

此刻,慶緣寺的簷脊上

冰消雪融,順著翠瓦緩緩流落出的

“嘀嗒、嘀嗒”聲

是最微弱的佛音之一

春天的夢想在幻化

除了輪迴,還要渲染梵境

繼而,超脫凡境

木魚兒似響板

佛鈴兒若鳴箏

誦經聲喃喃,伴著

香靄,直奔冥想的那個香國

——飄嫋、升騰

此刻,我像一隻掛在角簷上的風鈴

弄雨戲風,與天誓盟

望盡天涯與綠暈洇潤出的

似有似無、若隱若現的一片片微蒙

此刻,所有的冥想都

沒有了邊界

凡界與梵界仿若頃刻間

就豁然貫通……

注:1,“雲歌”指響遏行雲之歌,高歌。

2,“香國”《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上稱“香國”為佛國。





4/4

《眼睛和心靈》

冰消雪融後的風鈴灌滿風聲

與丹牆翠瓦相互輝映,溫潤澄淨,陽光在此

似乎碰了一個趔趄,或是打了

一個愣怔。“叮叮

鈴鈴”,儼然就像帶著戲謔意味的歌聲

不停地搖曳,不停地聒噪

卻躲不過光芒的照射,躲不過那一束

又一束熾烈的燃情

鈴音的消停,是在風平波息之後

當你再次引領而望

或刻意地傾耳聆聽

彷彿太陽在說:風的形成

離不開我的輻射,倘若你總是盯著我

我一樣也會讓你的雙目失明

因為,我才是這個

大千世界或是芸芸眾生的

眼睛和心靈……


《不同的春色》


作者:劉永學,系“華夏思歸客詩詞學會”特邀作家,“燕京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喜歡散文,詩歌,早年曾經有散文詩歌等見諸於報端,後傾心於篆刻,擱筆耕石多年,近年又開始詩歌散文的創作,且筆耕不輟。組詩《走進阿拉善》入選2017年7月由(文化部)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文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燕京中國精英詩人榜》(2016年選),並獲優秀作品獎;2017年12月再度入選《燕京中國精英詩人榜》(2017年選),並獲作品二等獎。詩作被收入由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當代文摘百強作家精品文集》。2018年8月詩作收入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作家精品文集》。2019年3月詩作收入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淡墨素箋》。有詩作先後刊發於《現代詩歌》、《北方詩歌》、《當代文摘》、《詩人思歸》、《現代作家》、《心悅文摘》等十多家詩歌平臺。詩觀:詩歌就像夜空中的星河,詩者既是星空裡的恆星或是星座,每當有一首詩在詩者的筆下誕生,星河中就會多了一顆星星閃爍。我願做一顆穿透不同空氣層的恆星,讓星光熠熠,燦爛於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