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誦國學,這樣傳承文化行嗎


穿漢服、誦國學,這樣傳承文化行嗎


漢服者,漢族之服飾也。衣者峨冠博帶,寬袍大袖,如神仙中人;亦有短衣襟小打扮,此為販夫走卒、平常百姓之衣裳。百度後得知:漢族服飾自商代以來,確定了“交領、右衽,上襦下裳”的形制。三百多年前清兵入關,剃髮留辮,百姓著長袍馬褂、斜襟旗袍,皆滿族服飾之改良,漢家衣裳不復存也。至於近代,國門大開,“西風東漸”,和世界接軌。西裝革履,連衣紗裙,為當時流行時尚之穿著,一直延續到今天。或曰:中山裝、唐裝乃漢族正統服飾,此言謬矣!中山裝乃改良於日本之鐵路制服,唐裝是由清代滿族的馬褂演變而來,皆非漢族服飾。

近幾年來,常在街頭巷尾見到俊男靚女著漢服翩翩而過,起初以為是在拍戲,後來才知道是去參加漢服集體活動。“漢服熱”悄然興起,伴隨著它興起的還有“國學誦讀”。從牙牙學語到花甲之年,從國學進校園到街區文藝匯演,總能看到穿著漢服、吟誦經典者的身影,《禮儀之邦》的音樂隨風飄揚。

愛好漢服的妻子參加了十數回漢服部落活動,遂為之痴迷,置辦下各式漢服二十餘套,更有頭飾、耳環、油傘,團扇等諸般物件相配。她常常衣著漢服出行,起初引來好奇者圍觀詢問,以為是戲服。後來穿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我們兩個還在漢城湖遺址公園參加了一場集體漢婚,在漢武大帝雕像前進行。漢武帝竟然成了我們的“證婚人”。哈哈!

穿漢服、誦國學,這樣傳承文化行嗎


我後來觀察,穿著漢服拍照、拍小視頻的效果和古裝電視劇裡演出效果一樣,很有鏡頭感。男的玉樹臨風,女的千嬌百媚,難怪俊男靚女會趨之如騖。國學誦讀和我們平常的讀書不同,是用古調唱出來的,也叫吟誦。吟誦能夠提高誦讀者的興趣和對詩歌意境的把握,還適合於演出,很適合少兒詩歌教學。我在咸陽師院參加了幾次活動,這裡的大學生參加漢服活動的很多。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對國學和漢服的傳播會起到重要作用。民間的活動和主流媒體的推介也分不開,中央電視臺的詩詞大賽和《經典詠流傳》欄目引起了轟動效應,各地方爭相效仿。

我個人以為:國家提倡弘揚傳統文化,並不是全盤繼承,而是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古為今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服飾只是文化的形式而非其內核。國學之精髓,又豈在一衣?漢服雖好,但穿上如同演員,只適合在一定場合穿,卻不適合日常工作生活,不然總讓人有“穿越”之感。

漢民族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之最大民族,乃因其文化能海納百川、兼容幷蓄,融而化之,才成其博大。葡萄、苜蓿非中土所有,而遍及中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以及唐代服飾中的胡服元素都足以說明:最有包容性使漢族成為世界上最偉大民族之一,也是其兩千多年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傳承文化的真諦主要是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

我於穿衣一事,較為隨便,但求舒適得體即可。平常穿運動、休閒服裝較多,只在正式場合穿得正式一點。也從不敢以衣貌取人。

穿漢服、誦國學,這樣傳承文化行嗎


歡迎各位留言、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