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曾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空中作戰,但為何目標會是故宮?

用戶3708573157


滿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敗之後,明顯感覺舊體制下的湘軍,淮軍不堪重用,綠營兵和八旗子弟兵更是爛泥扶不上牆,於是讓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一支新式軍隊,袁世凱接管“定武軍”後,聘任德國軍官充當教習,完全按照德式軍隊模式操練,很快這支軍隊就成為了袁世凱手中的王牌,也成為了日後清朝的掘墓人。

從天津小站練兵走出來的將軍不計其數,其中皖系,直系,奉系軍閥首領下先後擔任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家元首,而皖系段祺瑞就是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實質的話事人。

北洋政府時期處於中國權力交接新舊體制的過渡期。黎元洪作為當時的大總統,作為法理型權威的代表,理應掌管大權;然而,段祺瑞作為總理,在北洋軍閥威望很高,作為傳統型權威的代表不落下風。兩者僵持不下,其頒佈的政令互不買賬,這就是歷史上的府院之爭。

段祺瑞在當時的民間聲望很高,號稱“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能力不在黎元洪之下,獲得軍閥的支持。而黎元洪雖然不是北洋軍閥,但是依靠武昌首義元勳,到了北京當了副總統,袁世凱一死,總統大位按照法理權威就當了大總統,獲得輿論支持。

府院之爭的本質是依法治國,還是依拳頭大的說話。黎元洪和段祺瑞手下的幕僚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鬥得一個昏天黑地。世界第一次大戰爆發,段祺瑞主張參戰,拉攏了各省的督軍支持,為了讓這個議案在議會通過,收買了一幫流氓起鬨,引起了當時的議員反感,議員就轉而支持黎元洪,凡事針對段祺瑞。

黎元洪抓住段祺瑞跟日本人借款的把柄,下了個總統令,把段祺瑞總理的位置給免了。按照當時的憲法,總統是沒有罷免總理的權力。段祺瑞雖然佔理,但是以退為進,跑去天津擁軍自重,另組了一個政府,分庭抗禮。

這時,號稱“辮帥”的張勳粉墨登場。黎元洪在趕走了段祺瑞後,北洋軍閥看見自己的“老大”被“欺負”了,蠢蠢欲動,要鬧著進京“勤王”,其實就是搞事情。黎元洪為了對抗北洋軍閥,就把目光投向了張勳。

張勳雖然早年在袁世凱手下當過軍官,但是袁志凱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並沒有參與,他跟北洋系既能說上話,也不是很親密,若即若離的關係是充當“調停”府院之爭的最好人選。而且張勳並不太支持段祺瑞,不是督軍團的一員,特別是在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更是和段祺瑞背道相向。張勳當時統領的辮子軍在地方的軍閥是有戰鬥力的,黎元洪馬上下發總統令讓張勳進京擺平紛爭。黎元洪千算萬算,沒算到張勳的政治傾向,以為共和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沒想到張勳會搞出復辟這出鬧劇。

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張勳的復辟是有輿論支持的。1917年距離辛亥革命不過六年,滿清的遺老遺少還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在袁世凱暗殺宋教仁後,已經徹底關上了憲政的大門,議會成為了流氓鬧事,各軍閥和文官利益集團的角鬥場,買票和恐嚇議員綁票的行為頻發,讓當時主張君主立憲的保皇派浮出水面。底層的老百姓感覺有皇糧國稅那會起碼還有遵循的章程在,可是現在的軍閥混戰,沒有一個鐵腕人物可以鎮得住局面,這也是為什麼張勳復辟成功後還有老百姓掛出滿清的龍旗。張勳作為滿清遺老遺少忠君保皇的代表就被推上了舞臺。

張勳也不是虛頭巴腦的人,他深知這些文人的支持都是虛的,還是要得到軍閥的支持。北馮南陸作為當時軍閥的代表,是張勳無法繞過的坎。馮國璋實際對清廷還是忠心耿耿,當時鎮壓武昌起義革命黨的時候,馮國璋可是北洋軍閥裡打得最狠的派系軍閥,最後搞得袁世凱出面勸阻馮國璋別打得那麼用力,袁世凱還要竊取革命的果實,把革命黨打沒了就無法充當清廷和革命黨的中間人獲取最大利益。馮國璋的死腦筋被袁世凱臨陣換將,換了段祺瑞,從馮國璋的表現看,晚晴的遺老遺少還是信得過馮國璋。張勳寫信詢問馮國璋對復辟的態度,馮國璋回信願意和張勳保持一致。

搞定了馮國璋後,張勳就接著詢問南方的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張勳深知當時袁世凱復闢遭到陸榮廷的反對,並不是陸榮廷多支持共和,而是他們之間有私仇。袁世凱對陸榮廷不放心,將陸榮廷派往廣西當督軍時把他的兒子扣留在北京充當人質。袁世凱登基後,把陸榮廷的兒子放了,但是在路上他的兒子就被毒死了。陸榮廷當然懷疑是袁世凱乾的,所以在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中,陸榮廷身先士卒,打得很賣力。張勳派往的親信詢問陸榮廷後,得到了他的同意,算是心中的大石落了一半。

接下來就是獲得各派小軍閥的支持,這些小軍閥基本都出身於北洋系,而且他們臨時的聯絡組織督軍團都選在徐州開會議。張勳作為東道主和他們來往甚密。張勳作為長輩,在軍閥派系中很有威望,直接就將復辟這個方案端上臺面說,既然北馮南陸都支持了,這些小軍閥也沒有反對的理由。張勳這時候留了個心眼,拿出一副黃綾段,讓他們簽字留下字據,小軍閥也照做無誤。

張勳雖然是奉黎元洪之命進京當和事佬,但是並不是黎元洪那頭的,他的最終目的是把黎元洪趕走把皇上給端出來,自然也要得到段祺瑞的同意,或者說他們還是很夠聊天的。段祺瑞此時在天津生悶氣擺格調,正愁沒辦法把黎元洪趕走,張勳主動送上門,正中他的下懷,段祺瑞對張勳是滿口答應。雖然張勳得到了段祺瑞的親信徐樹錚的同意,這就相當於段祺瑞的態度了,但是在進京的路上還是去天津密會了段祺瑞。據張勳後來的說法,段祺瑞交待張勳首要任務是把黎元洪幹掉,解決之後復辟的事都好說。張勳哪隻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棋高一著的段祺瑞給耍了。

1917年6月中旬,張勳帶著各位軍閥大佬,保皇黨,君主立憲派的支持,帶領5000辮子軍風風火火就把黎元洪給趕跑了,然後關掉國會,然後就進宮去把溥儀和載灃請出來。滿清的貴族心裡也沒底,畢竟已經清帝已經退位6年了,對復辟的想法是敢想不敢做,如果不是事情都兜攏了,是不會走上前臺招惹殺身之禍的。

張勳把當時所有國內有權的,有錢的,有槍的,有人的支持都彙報給了清廷,清廷頓時感覺民意可用,順從民意那就當仁不讓了。黎元洪此時躲進了日本大使館尋求庇護,不接受清廷的敕封,宣佈與段祺瑞和解,讓段祺瑞繼續當總理,還禮讓馮國璋總統的位子。

討伐張勳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之後,段祺瑞總理大位失而復得,見時機成熟在天津馬廠組織討逆軍討伐張勳。張勳原以為段祺瑞只是北洋軍閥的精神領袖,但是段祺瑞一呼百應,北方的軍閥紛紛加入,其中包括馮玉祥,而且英美列強表態支持段祺瑞。而此前支持張勳的日本人看見情勢不對,趕緊矢口否認。

在各派軍閥發麵,馮國璋在得到黎元洪禮讓總統後,趕緊把支持張勳的書信扔鍋給其親信,聲稱是親信沒經過他的同意就擅自表態。這也可以理解,即使張勳給馮國璋的官再大也大不過總統寶座。南方的陸榮廷實際是對張勳復辟的態度是不置可否,是張勳的親信為了討張勳的高興吹的牛。各省軍閥此前支持張勳的證據黃綾子居然不翼而飛了,據張勳的秘書透露,馮國璋花了20萬兩銀子,把黃綾子給買走了。

張勳在眾叛親離之後,就是一個人在北京戰鬥了。張勳唯一可依賴的就只有辮子軍了。他在此前約定好的增兵暗號”四十盆花”的電報發出去之後,張勳的秘書長張文生接到電報之後,真的給他送了四十盆花,徹底澆滅了張勳的復辟信心。

此時討逆軍已經瀕臨城下到達了北京,圍著張勳的大院就一通放空槍,對著天打了5千發子彈,目的就是為了嚇唬張勳,讓其投降。他的5000辮子軍眼見大勢已去,就乾脆弄了個汽車,連哄帶騙,將其塞進了汽車,躲進了荷蘭大使館。

為了避免傷亡,也為了達到殺雞儆猴的震懾作用,段祺瑞呼籲轟炸紫禁城敦促張勳辮子軍不要負隅頑抗。當時北京有個航校,航校裡面有幾部教練機,並不是正式的轟炸機。一戰的時候,飛機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轟炸機空襲的軍事打擊還不能實現。討逆軍也是出於恐嚇清廷的目的,起飛了幾架教練機。飛到故宮的上空,手動扔了幾顆炸彈。扔的炸彈其實是一種12磅的小炸彈,是比一般的手榴彈的威力還要小。

這種炸彈扔了三顆,據溥儀回憶:“一個落在隆宗門外,炸傷了抬轎的一名轎伕,一個落在御花園的水池裡炸壞了水池子的一角,第三個落在西長安街隆福門的瓦簷上,是個空包彈,沒爆炸。”三顆炸彈沒有炸死人,只是據說炸死了一隻狗。

清廷這時候已經是風聲鶴唳,生怕討逆軍打進故宮裡。炸彈剛炸完,清廷已經認慫了,嚇得溥儀:“請飛機不要進城,皇帝我不做了”。皇帝被趕出了皇宮,張勳的辮子軍作鳥獸散,鬧劇正式落幕。清廷皇室在此後被取消了溥儀退位時被承諾的一切優恤待遇;張勳被北洋政府以“國事艱難,人才難得”大赦,去天津定居經商,得到善終;段祺瑞和馮國璋成為了張勳復辟最大的獲利者。

張勳的復辟鬧劇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連死帶傷一共25人,這和歷史上歷次改朝換代所造成的傷亡是非常小的,這也顛覆了我們以往對歷史的認知,認為軍閥混戰都是血流成河的。當不涉及任何意識形態的內戰時,人還是有理智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口號還是有用的。


梓蕤


說來也是一場政治鬧劇。

1917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黎元洪和民國政府總理為是否參與一戰而產生難以調和的分歧,並且,鑑於長久受到段祺瑞的壓迫,所以黎元洪一反常態硬氣了一回,直接以總統的身份宣佈罷免段祺瑞總理之職,而段祺瑞自然也並不是善茬,雙方互相不退讓,於是“府院之爭”一觸即發。

民國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互相鬥的不可開交,這就給了北洋軍閥之一的張勳一個鑽空子的機會。張勳原本就對共和並不認同,一心想要進行復闢清朝,而自己則能夠成為復辟的功臣。不僅如此,在全國以剪辮子運動作為民國新人的標配之時,張勳以及他手底下的人並不為所動,於是乎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辮子軍”,可見其復辟之志。



在段祺瑞下野之後,張勳率領自己的辮子軍將手無武裝力量的黎元洪也趕下臺,並且宣佈取消民國,恢復清朝制度,扶持溥儀重登帝位。當然,這種復辟的行徑自然而然的就違背了歷史發現的潮流,同時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反對,但是因為張勳手中畢竟還有著武裝力量,所以能夠對付他的人在國內也鮮為可數,段祺瑞便是其中一個。

段祺瑞也是不甘寂寞,他很明白張勳這種違逆民意的行為必然受到全國的討伐,所以他也有心當這討伐復辟的第一人,所以,段祺瑞在眾人的請求下對張勳用兵,同時爭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與此同時,南苑航空學校的師生們聽到張勳復辟的消息,義憤填膺,要求懲辦復辟之禍首,並且在校長秦國鏞,自發的組織了航空對,以期對付復辟勢力。

因為學校是屬於北洋政府建立的,受到北洋政府參謀本部的直接管理,所以在政府的同意下,航空隊出動飛機對辮子軍進行空中偵查,並且在七月七號執行轟炸紫禁城的任務,由此,故宮迎來了建立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空中襲擊。



空襲產生了足夠的威懾,在飛機轟炸開始,地面上的人都嚇的躲在屋內不敢出來,其中也包括溥儀。據說,在飛機來到故宮上空的時候,溥儀正在書房和老師說話,突然間就爆發巨大的聲響,於是溥儀也就在太監們的簇擁之下躲在了養心殿,直到轟炸結束。所幸的是,這次轟炸對故宮內有價值的文物並沒有產生太大的損害,卻令得復辟勢力忌憚於共和政權的力量,所以對張勳草草收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