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路,直接杀进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余八百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没有走错路,直接杀进当时的中国,估计现在西方的国家就不会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伟大的军事家了,因为等待亚历山大大帝的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什么时候会到达中国?

根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率领马其顿士兵向东方的波斯人发动进攻,于公元前330年征服整个波斯,从公元前329年开始,亚历山大带领部队东进至兴都库什山(也就是阿富汗东北部、靠近巴基斯坦),从那里向印度出发,于公元前327年占领了旁遮普(如今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没有走错路,从兴都库什山经瓦罕走廊,从新疆、甘肃到达当时的中国,在补给能跟得上的情况下,至少也要2-3年才能到达中国,也就是在公元前327-325年能够直面战国七雄的秦朝(前提是迅速解决北方的匈奴),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亚历山大大帝能打败中国吗?

那到达中国后,亚历山大大帝能打败中国吗?我认为他战胜中原王朝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1.亚历山大面对的不只是秦,而是整个中原王朝。

自周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就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当时周王朝实力很弱,权力主要在各个分封国,各分封国相互征讨、抢占底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不管这些分封国如何打仗争地盘,那都是内部争斗,名义上都是周王朝的属国,所以如果有外敌入侵,那么在周王朝的统一号召下,大家是容易团结起来对付外敌的,中国抗战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2.即使面对秦国,亚历山大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从国力上说,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37年登基,他的老爹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重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变法,虽然秦惠文王上台把商鞅给车裂了,但是商鞅变法的制度仍在延续,秦朝当时的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后方绝对不可能得到那么多补给。据史料记载,亚历山大自己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骑兵越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他的出征弥补了腓力二世遗留给他的债务,一个空了的国库使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 。

从兵力上来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准备打大流士,当时亚历山大只有4万步兵和7千骑兵。而当时的秦朝有多少兵力呢?这个资料我没有查到,但是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

也就是在公元前330年,秦国与魏国打了一仗,秦国俘获了魏国的将军龙贾,斩首魏军8万人。这就是历史上注明的雕阴之战,此战大伤了魏国的元气,之后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和陕北的15座城池,供手奉献于秦,秦国的地盘和人口都得到大大增加。那秦军的兵力是多少呢?我估计秦国的兵力至少在二十万以上,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大帝过来的兵力只有秦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从战斗精神上来说,秦朝自立国开始一直处于西边,一直在和北方的蛮族进行作战,所以常年保持一种战备状态,而且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人重军功,军事动员能力很强,战斗精神和士气与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不相上下,但是亚历山大大帝是劳师远征,厌战情绪很浓,比如他打到印度后,士兵们就不愿意东征了,所以即使他真的过来了,也必败无疑。

另外,还有谋略,我们的孙子在春秋末期就写出了《孙子兵法》,战国七雄经过这么多年的战斗,相互之间你争我夺,所以在谋略上也会高出一筹。

综上所述,亚历山大大帝走错路,没有到达中国,这是他的幸运。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来中国了会是什么结果?

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带军队到中国来了,将会把中西方联接的历史提早200年,那么我们的始皇帝会不会把六国统一之后就能够结束往外征战了呢?也许中原王朝第一个打到欧洲的就不是元朝,而是秦朝了,不是成吉思汗而是嬴政了。

当然,这就是纯属臆测了。毕竟打仗还是打的综合国力,当时的秦朝军队毕竟不是以骑兵马战为主,而且当时的生产力也不足以支撑这么长距离的远征,就像亚历山大大帝达到中国的可能性为零,中国打到欧洲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


长青大侠在线上


吹嘘马其顿方阵太过了,这种方阵到了中国必然是寸步难行的。纸上谈兵没用,战国时代打的是攻城战,而不是两军对垒。

1、无法攻城。

战国时期,平原对阵是非常少见的。战国时都讲谋略,而春秋及以前才是双方对阵拉开架势干一仗。

成语“宋襄之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翻译:宋国军队已经摆好阵势了,楚军还没有渡河,宋国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等到楚军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我们攻击他,必然取胜。”宋襄公说:“不可”。楚军渡过河了,还没有摆开阵列,司马子鱼又请示宋襄公,宋襄公依然不答应。等到楚军摆好阵列了,双方交战,宋军战败了。

这是春秋及以前的打法,双方各自拉开架势,谁也不占谁便宜,可以说是君子打法。但是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尔虞我诈,谁也不讲什么君子了,谁也不尊周礼了。

所以,假如马其顿到了中原来,那么可能根本没人跟他拉开架势打,你有本事就来攻城啊?面对中国的护城河和高城墙,马其顿方阵也只有干瞪眼的份,根本无法攻城。

2、水土不服、粮草不济

中原地理环境独天独厚,周边都是高原沙漠,马其顿军队就算开辟了丝绸之路(我国汉代才开辟),士兵们也得累个半死,再加上水土不服,粮草运输困难,所以马其顿军队必须速战速决,但是这时候他偏偏遇上的是中国军队,我们避而不战,那马其顿军队只能干瞪眼。

到时候,攻城攻不下来,粮草不济,又加上士兵们水土不服,那么必然撤军。

3、反击的可能性

选择攻城战,这是我们谋略上的优势,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作战形式。

但是,当敌人退兵的时候,我们的军队也许会追击,那么双方必然还有对阵的时候。

亚历山大打印度是公元前327年,这一年是秦惠文王十一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惠文王即位,虽然杀了商鞅,但是并没有废除新法,秦国这时候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

秦国此时应该可以动员四五十万的军队。亚历山大打印度的时候,作战人员有12万人。秦军与东征军兵力上有4倍的差距。

然后再看作战的形式。马其顿方阵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前面的长矛。首先,我觉得他这个图片有些夸张了。那么长的矛,你当是纸糊的吗?拿着不累吗?其次,方阵机动性太差,整体就像个乌龟壳。

再看我国军队的战车,战车对这乌龟壳确实没法打。但是如果我们拼着损失一批战马和战车,主动冲锋,从四面八方进攻,战马和战车虽然死在了他们的方阵前,但是他们也被堵住出不来了啊!此时我军建造壁垒围困马其顿军队,他们就成了瓮中之鳖!

所以,不管怎么说,马其顿如果到中国来,那必然是有去无回,最少也是损兵折将。

最担心的恐怕就是秦军对付马其顿军队,其他六国从背后偷袭。




GRIDMAN


这么说吧!欧洲所谓的大帝到中土来充其量不过是个参将的兵力!不说装备,光人数就不值一提!欧洲打仗基本是百十人的战斗,千人以上都叫大战了。亚历山大为什么叫大帝?因为他有三万步骑。中土一个小小的赵国快灭国时都能组织起40万兵力,欧洲人过来根本不够看的。假设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抛开补给的问题,种花家可以统一蓝星,而且没有之一!比之现在的鹰酱强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紫微天帝


告诉你们什么是历史。

中国从魏国李悝变法起到秦国孝公变法达到高潮,使得中国率先进入先进的封建时代。而欧洲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才开始进入封建时代。战国之所以是战国就是因为封建生产关系之下有着对土地资源的渴望,使得七国既有打的需求,更有厮杀的实力。而奴隶制的欧洲不可能是先进封建制的中国的对手!这才是原因。难道僧格林沁的大清最精锐的铁骑打不过英国远征军,只是因为火器不行么?还马其顿方阵[捂脸],希望大家可以多看看书,别以为看了几本杂书就认为自己了解历史。要知道历史的背后还有历史唯物主义!还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我是小明白


这个提问忘了一个问题:如果亚历山大攻击秦国,其他六国会帮秦国吗?说不定会从背后抄秦国的后路,秦国面临两面夹击,你觉得秦国还能赢马其顿方阵吗?

像亚历山大能从希腊打到了印度,说明他不怕后方补给的问题,他们都是就地取材,没准亚历山大吃的惯肉夹馍、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呲牙][呲牙]


红红的烦恼


对应一下当时的中国还在战国时代,并未统一,时间上亚历山大占了优势,不过他的兵种大部分是步兵,骑兵只有几千,这么点人力光是走到中国估计都要打个折扣,而且他进来的方向是面对秦国,虎狼之师不是说说而已,而且秦国兵种齐全,又是在自家地盘,可以肯定亚历山大的军队回去的可能性都没有


来世笑笑生


详细的资料估计其他人应该都会回答到的。这里就简单说了,这个问题网络上很多人都有讨论过。结论很明显,亚历山大的部队在当时虽然战力不算弱。但是比当时的七雄还是差的的。中国的土地上因为连年征战。军事的发展在那个时代的世界上已经属于很成熟的部队,特别是秦国。有了较完整的部队建制后勤,武器生产。作战技术。当时的中国还在内斗。基本也没有怎么关注外面的世界。认为天下就是中国这块土地。世界的中心。亚历山大的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中国的差。士兵没有中国的装备精良,而且才数万人。中国的战争即使是内战。也常常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参与的。数万人的兵力进入到中国可能被吞没了也冒不出个泡来。亚历山大一路杀来其实没有遇到过真正战力雄厚的对手。如果不是当时中国不知道外界的情况。一致对外的话,当时的中国在军事上是可以踏平欧洲的。


自在的爱255


卧槽我大中华果然人才辈出,意淫的本事更是当仁不让,蒙古骑兵征服天下也不过十万,亚力山大更是打败了60万波斯大军,你说我们打败他我相信,可是说的那么不当一会事,还要不要脸了,忘了百年国耻了吗?自大多一点念个臭!


任泓祎


怎么破解马其顿长矛方阵?

如果单纯的说马其顿方阵,它本身的弱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狗头山战役,纯引用:

……战斗战役前夕曾下过一场大雨,当日早上在两方军营间的地区和山丘上因而弥漫一场大雾[3]。尽管如此腓力五世仍旧下令进军,但因大雾关系使得视线不良,腓力派遣一小队轻装步兵登上山丘侦查。同时弗拉米宁也派遣一小队罗马标枪兵(Velites)和骑兵登上山丘侦查,于是双方侦查部队在山头上发生遭遇战,罗马方渐渐不敌,知道状况的弗拉米宁立即派遣2,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前往增援,迫使马其顿士兵逐渐撤离山头。腓力五世也派遣更多增援部队,并把他的马其顿骑兵和色萨利骑兵送去增援,成功击退罗马士兵并且迫使罗马士兵撤离山头,腓力五世的骑兵一路追击罗马军直到罗马军的埃托利亚骑兵来支援才停止。而腓力五世尽管不太想把方阵送往崎岖、不平的山区,但为了扩大战果,下令大军登上山头,并令右翼8,000名方阵先朝罗马军方向进军。

两军会战战败的罗马军分队回到主力部队后,弗拉米宁重整阵列。同时马其顿右翼越过山顶,与先前的山顶上的轻装步兵和骑兵会合,腓力五世把那些部队配置在最右侧。此时大雾已经逐渐散去,弗拉米宁观察到马其顿左翼进军方向的地势过于崎岖,可能会使马其顿方阵在进军时产生空隙,于是先命右翼部队待命,来作为预备队,并在右翼前沿配置战象,而弗拉米宁亲自率领左翼部队进军与马其顿军右翼交战。腓力五世了解目前左翼崎岖的地势对他不利,于是下令他的右翼部队朝山坡下的罗马军冲锋。因为马其顿军从高处往低处攻击而较有地利优势,迫使罗马军左翼逐渐往后撤离。弗拉米宁知道自己的行动必须尽快,下令罗马左翼尽可能稳住阵脚,自己连忙率领右翼部队准备突袭。这时马其顿左翼刚越过山顶,尚保持行军队形且较为混乱,同时也未组成方阵的战斗型态。弗拉米宁趁这个机会命令右翼大象在前,命右翼全军朝马其顿左翼发动突袭,在这突然的打击下马其顿左翼全面崩坏,士兵仓皇逃亡。这时罗马军的左翼在马其顿右翼打击下战况危急,罗马军右翼的一位军事保民官见到自军左翼的不利情况,自发下率领罗马右翼20个中队(Manipulus)朝马其顿右翼后方攻击,而因为马其顿式方阵无法立即转变正面方向来应付突来的威胁,使得方阵阵型破裂,在两面攻击下马其顿右翼遭到击破,马其顿全军全线崩退。弗拉米宁一路追击败兵,但仍让腓力五世逃走,

简单地说,马其顿方阵的作战形态导致其士兵主要集中精神于正面进攻,侧翼的弱点很大,转向也不容易。在战役中马其顿人通常是通过多个方阵互相掩护侧翼,并且用轻步兵和骑兵对侧翼进行掩护。一旦对侧翼的保护疏忽了,或者类似上面那种情况,崎岖不平的地形撕裂了队形,很容易招来对方较灵活部队的侧翼袭击。按照剑桥插图战争史上的说法,罗马人分散开来插入方阵的缝隙用短剑跟长矛兵贴身作战,长矛兵只有防身用的匕首,因此轻易地被罗马人屠杀。


凶猛的小脑斧


我只知道秦军的编制很接近近代军衔制,虽然兵器普遍是青铜(铁器不是没有,少,主要用于农具的制作),但各种成熟的机关弩箭已有各种配备,可以单手作战,兵工厂也是流水作业,战车是三人制,轴承制造也很成熟,军队的分类从突击队到重步兵到骑兵等可以适应各种军事战术的调派,兵法上运用也十分成熟,关键是:人还多,还骁勇彪悍,那时军队不发军饷,只供应干粮,但秦人一听有仗打都是摩拳擦掌,急不可待,毕竟商鞅变法的法律中,敌军的人头数是改变社会地位最直接也来得最快的手段,所以,亚历山大应该很庆幸没来华夏送人头,其实,根本没这个可能性,因为碰到游牧民族匈奴就应该止步了[黑线],供给很难供应的正规军队一向对游牧民族的游击打法是很难招架的,当年霍去病可是比匈奴表现出更流氓的游击骑兵打法才让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那时匈奴的部队人数也是以万为单位计数的吧╮(╯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