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家風故事】

  行知園,座落在南京北郊曉莊的勞山腳下,是為了紀念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愛國學者陶行知(1891-1946年)而修建的。陶行知墓即在行知園內,198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陶墓面朝東南,墓前有墓碑和牌坊。碑上刻有沈鈞儒題字——“陶行知先生之墓”;牌坊立於1946年12月,坊額刻有陶行知手跡:“愛滿天下”。另外,行知園內還有一個陶行知紀念館,館內陳列為陶行知生平事蹟及文物。

  留洋教授創辦鄉村師範學校

  1914年,陶行知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金陵大學,並獲得在畢業典禮上宣講論文的榮耀;隨後,他留學美國,在伊利諾大學攻讀政治碩士學位;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師從杜威。1917年秋,陶行知回國,先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任教。1927年,他脫去洋服,換上草鞋,“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粟麥黍稷下功夫”。在南京城北、燕子磯畔老山下的小莊村創辦“南京市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後來,他把小莊改名為“曉莊”,把老山改名為“勞山”,表達天將拂曉,日出而作的意思,也彰顯他要為中國現代教育開出一片嶄新天地的宏偉志向!

  陶行知先生以“愛滿天下學做真人”為家訓,並身體力行,他的胸懷以及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深深感染著他的家人特別是孩子們。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的校歌中寫道:“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讓我們歌頌真善美的祖國,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創造。”其四子陶城教授在著作《陶行知的一家》的自序中說,“我的父親陶行知先生是真善美的創導者”;“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都是父親真善美的愛的最生動而具體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