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飞能跟刘备一起征讨东吴他能起多大作用?

用户81515925527


夷陵之战,纵然张飞还活着并且也参加了作战,对结局的影响依旧不大。




先看下刘备夷陵战败的原因:

1.轻视敌人。

刘备“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又过于轻视东吴,轻视陆逊。张飞不在尚且如此,若是又添了张飞这员猛将,恐怕刘备更加骄气日盛了。


2.不察地利。

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数百公里的连绵山道之中,而吴军占据高势的有利地形。后来又把营寨移到密林之中,最终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而张飞若在,虽有时粗中带细,但关羽被杀,张飞也是个刘备一样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恐怕也难以察觉其中要害,也是于事无补了。

3.水军不强。

东征伐吴,沿江而下,水陆并进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蜀汉自从丢失荆州之后,拿得出手的水军早已荡然无存,面对强悍的江东水军,自然是无法抗衡,所以只得依赖陆路的兵马突破。而黄权所率领的江北水军,也是不敌江东水军,无法突破封锁,最终被迫投魏了。在这一点上,即便张飞在此,也毫无用处。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即便张飞一起参加夷陵之战,对局势的突破依旧毫无意义,也免不了战败的命运。


首席水军大都督


征讨东吴这么大的战役,胜负取决于许多因素。

仅仅是增加一个张飞,估计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01

刘备伐吴的军事部署

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刘备这次伐吴到底是带了多少人马,就以通行的说法具体分析一下。

221年七月,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继而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尽管刘备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经过巫地吴军的抵抗,刘备一定会有所消耗,占领秭归后,满打满算,刘备就是三万人马。

所说的刘备亲率数万人,指得就是这点人马。

之所以称为先头部队,是由于夷陵战败,刘备退守白帝城后,赵云带来一到二万兵力作为后援。

不清楚刘备所带领的三万人中有没有原来张飞的部属。

张飞遇害,很可能他率领的部队,军心不稳,刘备没有调用。

如果张飞能够跟随刘备,参与攻伐东吴,应该增加一万人马,总兵力达到四万。

孙权给曹丕上书说的是刘备带领四万兵力,进攻东吴。

张飞是在准备出兵时被害,看来刘备准备讨伐东吴的兵力,计划就是四万,孙权的情报是很准确的。

刘备入蜀,带去了大量的荆襄人员,这里面孙权的潜伏人员恐怕不少,因而情报准确也不足为怪。

占领秭归以后,刘备兵分三路:为防范曹丕乘机袭击,派遣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没有记载刘备给黄权多少人马,估计五千差不多,太少起不到作用,太多刘备拿不出来;水军一路,沿江而下;另部分陆军沿长江南岸进军。

另派遣侍中马良到武陵,争取当地首领沙摩柯等出兵协助,这也得给马良几千人马吧。

凭一张嘴恐怕不行,后期沙摩柯等首领带领一万多人参加刘备的军事行动。

从这个部署来看,如果张飞跟随刘备出兵,很可能会取代黄权作为防范曹魏的主将。

从知名度来看,张飞远比黄权大得多,似乎武力值也高很多。

张飞就不多说了,说一下这个黄权吧。

黄权原是刘璋的主薄,曾力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而被刘璋外放。

刘璋战败,黄权才投降刘备。


刘备讨伐孙吴,黄权劝谏而不被采纳,但刘备依然让他跟随讨吴。

夷陵战败,黄权退路被曹军阻断,被迫投降曹丕。

曹丕很赏识,拜镇南将军,后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具体分析一下:

黄权既然不主张用兵,战斗激情肯定要打折扣,自然不能用作前锋。

但刘备还是把他带来了,这就说明,刘备实在是没人可用了。

如果张飞在,防范曹魏的大任可能就不是黄权。

刘备就不怕黄权投降吗?

不会,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老婆孩子都在益州哪!

曹丕很赏识黄权,曹丕也是识货的主。最后升迁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这是需要战功的,这足以说明黄权的军事能力。

巧合的是,刘备自立为帝后,封张飞也是车骑将军。

相比而言,刘备的车骑将军比曹丕的车骑将军,恐怕竞争力要小很多。

这也说明黄权的能力并不差。

黄权驻扎长江北岸,并没有与曹魏有很大的军事冲突,也就没有对夷陵之战起到多少作用。

以此推论,即便是张飞代替黄权,跟随刘备出征,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对夷陵之战影响不大。

另一种情况,就是张飞不代替黄权,带领自己的一万人马,与刘备主力部队在一起。

真实的张飞并不是演义所说的猛张飞,而是国士无双的万人敌,智勇双全。

但我认为,就夷陵之战刘备与陆逊对峙的局势来看,张飞恐怕很难有奇谋妙策。

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时退兵,天气转凉后再来。

但张飞能否劝动刘备撤军,这是个疑问,恐怕很难。

因此,陆逊火烧连营的事,恐怕会依然发生。张飞在与不在,结局差不多。

最大的悬念就是张飞会不会投降曹魏,这个与本题无关,就不多说了。

有兴趣的友友,自己去琢磨吧,我是不知道啊。


豹眼看历史


打出张飞的旗帜,四面出击,顺江二下,灭了他,张飞出名时,陆逊还没吃奶


风叶2785sam


战局影响不大,假如还是没有打破陆逊在夷陵的防线,那有可能江北军就变成张飞指挥,但也有可能会跟着刘备一起去迂回。

不过即使张飞在,基本上我并不看好局面会有多大的改变,以夷陵之战的经过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蜀军的水军没有办法配合陆军行动,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在夷陵以西还在三峡范围内时,险峻的江面限制吴国的大船发挥作用,所以蜀军能够水陆并进,但从夷陵开始进入较为平缓的江面后,蜀军水师就再也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了,仅能勉强守住陆军侧面而已。这也导致尽管刘备在长江以南成功迂回到了吴军战线的侧面,却还是不能打破僵局。从孙桓被关在夷道城内这件事来看,刘备的迂回本身应该是很成功的行动,甚至可能是出乎陆逊的意料之外,只是陆逊反应迅速,很快组成新防线,且关键的水军不能配合,无法让刘备渡江威胁陆逊的补给线,所以最后只是徒然延伸战线,而没有实际效果。

如果要让夷陵之战有不一样的情况,大概要有几种可能:

1.蜀军太威,正面撕开陆逊部署的防线。 ---虽然吴军进攻时常常软脚,但打防御战则多半还挺顽强的,这机率不是很高。张飞会在累的时候吃点予鄗的罐头。

2.蜀军奇袭陆逊得手。 ---有几人认为这机率高的?

3.曹丕决定不摸鱼了,提早出兵压迫孙权。 ---机率也不高,除非蜀军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或很明显吴军损失惨重,但在陆逊龟缩防守下机率很低。

4.孙权被崇祯附身,宰了陆逊或强逼陆逊出战。 ---再过20年有机会,那个时候的话...张飞会在累的时候吃点予鄗的罐头

5.刘备不但迂回成功,还把吴军江南防线整个打爆。 ---这大概是上述唯一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张飞跟着刘备迂回,而以他的肌肉与经验一举打爆孙桓,乘势攻下夷道并进一步向公安方向进攻,而吴军江南部队被歼灭的话...那虽然刘备还是渡不了江,不过可能会牵引荆州出现更大规模的骚动,甚至曹丕也许就真的提早插手了,那或许真会改写历史。

不过还是要说,机率并不是很高,至少无法保证张飞的存在能达成这样的效果。


来自天外星


张飞假如和刘备一起征讨东吴的话从结果上来说对于刘备来说肯定优势会多很多,首先刘备为什么会征讨东吴看三国大家知道 是因为徐州丢失,关羽败走麦城,关羽被杀,关羽是刘备二弟情同手足如此大仇不得不报。我们的问题是张飞跟刘备一起,张飞是三国中不惧吕布的一员猛将,当年一人一马当阳桥吓死夏侯杰,吓退曹操千军万马。这是张飞的勇猛,很多人说张飞有勇无谋,其实不然张飞与诸葛亮打赌入川之战中张飞发挥特别出彩,大破严颜,义释严颜,平定巴郡。了解了张飞的这人想必大家能够知道刘备伐吴有张飞绝对是多一个猛将肯定多很多优势,在一个前面说到为什么刘备伐吴因为张飞关羽被杀,如果张飞没死刘备也许就没有那么伤心,做事就不会那么鲁莽可能理智一些,至于对战局的改变我觉得不会太大。看下面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刘备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也非等闲之辈,之所以伐吴那是因为刘备太想回复汉室一统天下,吴国相对魏国势力小点先从吴国下手也没错。但是刘备低估了吴国的实力,吴国陆逊是周瑜之后吴国有一人才谋略也很好,伐吴时机不好导致大败。所以说这种情况有没有张飞不能改变战局,因为这样的战役不会因为张飞一个人的力量而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