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皇帝》前言

大唐懿宗年間,天下大亂,各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地藩鎮驅逐節度使,發生兵變的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雲南大理的南詔王酋龍,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大禮,開始向大唐的嶺南地區和四川一帶發起猛烈進攻。為了抵禦酋龍的進攻,唐懿宗讓各地的軍隊輪番到嶺南去駐守,由於戍邊時間長,外地軍兵不滿而引發了龐勳暴動,於是唐朝不得不派重兵去平叛亂。各地土匪盜賊借龐勳暴動之機,也紛紛揭竿而起,於是戰火迅速成燎原之勢,在大唐南部蔓延,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唐朝的統治。

此時,遠在大唐燕雲十六州之外的契丹部落聯盟因對幽州地區的不斷騷攏搶劫,而遭到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父子的報復,圍剿中不僅把契丹聯盟的國舅俘虜了,還放火燒燬了契丹人賴以生存的大片草原。在劉仁恭進攻下,契丹人不得不乞盟納賄,贖回王子,以致多年不敢再侵犯幽州。由於失去了向燕雲十六州掠取財富的機會,又趕上草原連續三年大旱,契丹部落聯盟內部也開始了紛爭。此時(公元872年),在契丹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裡耶律撒剌家誕生了一名男孩,這名男孩就是日後的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自幼聰敏,才智過人。長大成人後,身體魁梧,胸懷大志,武功高強,據《遼史》上說他“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當時正值他伯父耶律釋魯掌權,因此深得信任,年輕時即被任命為親兵衛隊長,後又成為執掌兵權的將領,他南征北戰十數年,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取消了"興兵合議"的舊制度,設立北樞密院來統管契丹兵馬,組建了直接聽命於自己的宮帳軍。同時也重視重漢族謀臣戰將,嚴格治軍,賞罰分明。在作戰指揮上他強調避實擊虛,舍城邑而過,靠騎兵襲擾獲勝。所以,他掌兵權不久就建立起了一支威震中國北方的強大軍隊。

耶律阿保機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先後擊敗了的剌葛、迭剌等人,於公元916年在龍化州(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八仙筒附近)稱天皇帝,建元神冊,國號契丹。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機在潢河以北正式建都城,稱為城皇城(後改稱上京)。隨後,他親自掛帥遠征突厥、吐谷渾、党項等部,使遼的實力漸趨雄厚,在他的統治下,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逐漸出現了經濟和社會繁榮發展的新氣象。

耶律阿保機在位二十年,有效地促進了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銜接,同時,也促進了契丹民族與其他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女真族、蒙古族相融合,為中華民族的血脈相連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拓未來。當置身於契丹皇帝的征戰中,我們就會對北方民族的發展史有更加深刻地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