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萎縮為古玉特有老化塌腐現象,有人認為玉萎縮易仿造,不能作為斷代使用,您認為呢?

玩古賞今


玉萎縮是高古玉的一種表面侵蝕現象,其成因是玉器質地不純,較疏鬆處或有裂隙處經過長年的土壤蝕咬,塌陷而損失部分玉質。如果是生坑玉,侵蝕特徵未經改變,仿製的多不到位。

但經過盤玩的玉,玉萎縮表現為表面的坑窪不平或部分缺失,判斷的難度會增大很多。所以,如果到手一件生坑高古玉,有部分玉萎縮,最好在盤玩前拍照存檔,以免盤玩後形態改變,別人質疑時,沒有證據,有口莫辯。

以下幾件多少有些玉萎縮,可說明這個問題。

1-2. 商玉人形勒子,左面部侵蝕明顯,除了色沁外,稍微有點凹陷;

3-4. 紅山玉豬龍,一面有明顯凹陷,另一面好的多,由於是陰陽面,色深面凹陷處多,色淺面僅有幾處小凹陷。這些坑窪處形狀自然,不像是仿的,但此件入藏時即為熟坑玉,沒有更多證據;

5-6. 良渚三叉形器,沿裂縫深色沁邊緣有少許凹陷,不太明顯。此玉收時為生坑,一手盤出,沒有疑問。








卓然堂


玉萎縮肯定是有這種現象的。要仿出真正的萎縮效果,與做仿古藝術的朋友交流,得到的經驗是綹裂處加適當比例的腐蝕劑,再用成分土包裹久埋後,取出的作品綹裂處的咬蝕塌陷會明顯些,但沒有沁痕的萎縮(特意圈起來的圖一)和工痕沒有沁蝕掉的萎縮(圖3)仿不了,最起碼我接觸的朋友仿不了。再有就是通過萎縮斷代問題,我圈裡能接觸到的朋友不認為可作為斷代的標準,因為大家溝通對比後發現不同時代的玉都有可能出現萎縮。最後說個題外話,真要接觸古玉,一定要真的和仿的都上手,不能全真教,也不能一假派,如果能接觸到心懷敬畏、純粹從藝術傳承角度做仿古藝術的朋友,那真就錦上添花了。我們真正要提防的是不良賣家,但與不良賣家之間的博弈也是提升自我的過程。






靜水流深35289098


玉萎縮是古玉在地下不同環境中的特殊特性。萎縮,變形,牛毛紋都具有不同環境下的各自特性。

玉經變化沁化,最終變質,成為雞骨白,古玉。

但玉變又些也是表面鈣化,內部玉質瑩潤,又有一些玉卻完會鈣化,成為真正的古玉。





鳳凰之舞9


先解讀一下這個現象形成的原理:古玉表面塌陷是因為玉在機械加工時候產生產生了表面應力後,(這個原理和鋼鐵機械加工後淬火回火效應很接近。)玉器在空氣和溼熱水蒸氣中,經過長時間的冷熱反應,玉器機械研磨的疲勞應力消失以後自動恢復到自然狀態形成的表面凹凸。加上這些平面年代久遠以後,玉器表面透閃石的分子間距變大,有一部分被空氣中二氧化碳+水分子形成的碳酸離子腐蝕,會形成不平滑的表面。這是個緩慢反應的物理和化學變化。

至於人工可不可以模擬這個過程,只有儀器檢測年代或者觀察玉器間隙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來做權威性結論,目視只是經驗判斷而已。



吳抒文


這塊西周的和田玉怎樣







陳育蕊


上圖慢慢體會吧









多銘齋主人


戰國玉舞人。


天水好1


這個話題永遠沒有分曉。目前討論的不是專業問題,而是誰有權威,話語權就在誰那裡,有頭銜的說了算,專家說假的就有人信。

本人只是感覺只要喜歡真假就不重要了,不喜歡真的也不感興趣,無所謂真假了。當年臺灣來北京博物院展覽,小偷把東西偷出來,在外面都賣不成,人家說是假的,最後小偷只能拋棄了,這個事實說明沒有真假,只有喜不喜歡。民間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以自己感覺喜歡為標準的。現在的專家為了錢也出賣自己的良心,其實專家對真假也很難辨別,因為沒有標準。但是說假沒有風險,說真要替買家承擔責任,一旦另外專家說假,那麼這個專家要承擔責任麻煩也就來了。所以還是說假的沒有風險!

如果是想投資那就希望有個真假,對出手的價格有一定的幫助,所以也是看收藏者的目的啦!


老友7071715772740


玉器萎縮現象,在古玉器中很少見。新玉器更加沒有。

眾說紛紜,說的倒很有道理,但是真正見到很少。

玉器的萎縮現象,"特定的玉質”引起的現象。有的一件玉器身上的某一塊有萎縮現象(很特別)我在朋友哪見過。

如果按大家紛紛爭議的,古玉在埋藏中,受到各種影響,出現萎縮現象,那這種玉器就太多了。

很難見的玉器萎縮現象,根本無法想象,也就無法仿製了。


玉佛緣345


玉器萎縮蹋陷現象,如果在觀察中沒有發現刻意做作的不自然現象,就目前所知是不可仿的,這是經過千年受侵蝕,原物質成分交換流失所致,非短時期急就可為,故可做為鑑定要素之一,但應該還要借鑑其它的要點,綜合評判,方可準確無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