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決定孩子的思維方式。

什麼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聰明的父母,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給予孩子在成長路上的支持,也不會過度干涉,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機會。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傳統心理學觀點認為父母在對孩子的塑造中扮演著影響深遠的角色,但在《教養的迷思》一書中,喬治·米勒獎(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的傑出心理學作家獎)獲獎者朱迪斯·哈里斯質疑了這個傳統觀念。

朱迪斯·哈里斯用眾多的證據證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輩群體。

換句話說,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兒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們的小夥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經驗影響。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斯蒂芬·平克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對童年和兒童的看法”,並預測它將成為“心理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同時《教養的迷思》論文談到,在兒童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基因和同齡人起作用,而父母不起作用,由此提出的關於兒童和家長的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程度(supportive)、控制要求程度(demanding)的高低,提出了四種基本的教養方式(parenting style),分別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親子間和睦的相處,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帶給孩子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的意義重大。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研究認為第一種權威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的教養方式是最好的,因為權威型的爸媽很好的承擔了教育孩子的責任。這份責任中既包括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讓他更好地成長;同時也包括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爸媽給孩子營造了一種平等、理解、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孩子和父母可以有效地交流溝通,一起共同成長

孩子一方面能夠按照爸媽的嚴格要求來不斷追求進步,另一方面又不會感覺到過於“壓力山大”,因為他們有自己選擇的空間,並且能夠感覺到自己是被爸媽尊重和關愛的。

父母雙方可以分別負責管理不同事務,如一方負責日常生活,一方負責輔導功課,然後彼此互相協助,這樣可以做到合理分工,給予孩子全方位的呵護與照顧。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鮑姆林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她在60年代研究了一百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她用了比較專業的詞彙:滿足需要(responsiveness)和堅持要求(demandingness)來代表愛和規矩。她的研究已經成為發展心理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研究之一。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現代兒童心理學奠基人蒙泰索力認為,3到6歲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黃金期,也是性格修正的黃金期。換而言之,3到6歲的孩子就像一塊柔軟的橡皮泥一樣,要想把他們塑造成什麼樣的人就看現在,過了這個時期,在想改變一個人性格就已十分困難。3到6歲的孩子正在學習性格,也正在建立性格,這一切都只是孩子心理成長期的正常現象,是孩子學習自己情緒,建立自己情緒的過程。

如何做“好父母”?

1、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2、家庭裡教養態度要一致,

3、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並且協助孩子達成目標,

4、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面對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的要求及時的作出反饋,

5、愛與規則同行。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教養方式並不是固定和單一的,通常父母對孩子都是兩種甚至多種教養方式的變換或者結合。並不能說哪一種教養方式就一定是完美無缺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爸媽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要有思路,不要總盯著孩子做了什麼,要思考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能設計出最好的教育方案。

父母和家庭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一生,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歡迎轉發,收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