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香餑餑"?

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

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

​一場疫情引發的“全民皆廚”運動,讓半成品菜再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在新零售大潮下,以“好吃又省力”為賣點,許多餐飲企業將自家的招牌菜做成預製菜品放到線上售賣。火鍋界的龍頭企業海底撈也是其中之一。


海底撈在海底撈App等多個電商平臺上推出了自家的系列半成品菜“開飯了”。“現行方便菜餚主要以冷藏方式為主,保質期為4天,顧客下單後生產,24小時完成配送。


的確,疫情期間,半成品菜正在成為“香餑餑”,這也加速了整個半成品市場的發展。


半成品菜+線上銷售是餐飲新零售的方式之一,也是餐飲業與食品業的融合,餐飲業與零售業的火力交鋒,未來發展會如何?


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

“家庭廚房市場”

是餐飲業的新機遇嗎?



據悉,隨著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海底撈將陸續開放其它城市的供應。


那麼,海底撈推出方便菜餚,對餐飲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啟示呢?


1、海底撈賣中餐並非突發奇想


做火鍋的海底撈借半成品菜正式切入中餐市場。海底撈是因為疫情才開始做半成品的嗎?還真不是這樣的。


其實,海底撈2016年就開始自制一檔烹製短視頻節目《開飯了》,這檔節目主要為觀眾提供各種餐品的做法。2月3日,創始人張勇還化身“張大哥”在《開飯了》露了一次身手——西紅柿雞蛋麵。


這一教就是3年多。可學了這麼多年,手殘黨們還是沒學會,倒是先把自己看餓了。


於是海底撈抓住時機適時推出方便菜餚,打出的標語是,“無論在哪兒都要好好吃飯,拯救烹飪小白,還原大廚級美味,在家盡享大餐!”


2018年初,海底撈蜀海供應鏈旗下品牌“菜嘟美”重新上線後,在經營策略上就從原來的食材應景轉變為經營半成品菜。菜嘟美官方微信最近的一條推文停留在2018年6月。


此次再次推出開飯了半成品菜,也算是海底撈半成品的又一次迭代了。


因此,海底撈推出方便菜餚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不打無準備之戰。


2、效率與美味可以兼得


外賣和速凍菜餚固然方便,但很多人的概念中,效率與美味好像不可兼得。


做好的菜餚經過半小時到1小時的外賣配送,口感大打折扣;速凍菜餚是冷凍食品,人們又覺得不新鮮、不健康。


而海底撈抓住了顧客的痛點,解決了顧客普遍擔心的效率和美味不可兼得的問題。


而海底撈推出的方便菜餚是新鮮的半成品,生產之後24小時之內送到顧客家裡,相當於廚師幫顧客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顧客只要簡單一炒,就能和自己炒菜的口感差不多甚至口味更好。


速度也很快,在電商平臺隔日送到,通過外賣更是半小時就到了!在家簡單翻炒就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幸福感和參與感是當下年輕人需要的。


而這部分購買方便菜餚的年輕人群體,和海底撈現有的客群,高度吻合。


3、另闢蹊搶佔家庭廚房新市場


相對於出去吃,其實我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吃飯,出去吃的頻次頻次有限,因此,家庭市場要比堂食市場大得多。


而海底撈在堂食、外賣之外,挖掘了一個在家吃飯的新市場,不論成功與否,持續多久,都是一種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商業模式。


把家裡平時喜歡炒的一道菜,用正餐的標準去加工成半成品,翻炒交給顧客自己,出來的口感依然很好。


正餐火鍋可以這麼做,那餐飲的其他業態呢?也是可以借鑑的。


背靠海底撈蜀海供應鏈,在半成品市場,海底撈無疑具備先天優勢。而消費升級、餐飲零售化趨勢以及當下的疫情環境的疊加,市場對半成品製品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海底撈這次可以說踩到點兒上。


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


從未來發展角度結合整個新生代生活節奏、工作節奏來看,半成品製品肯定會成為一種趨勢,只不過發展過慢。


海底撈終於幹“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半成品菜這塊蛋糕並不好啃,後續發展中仍需在打造特色產品、精準服務對象等方面下功夫。另外,對半成品菜的價格,消費者也會比較敏感。


想要在半成品菜市場,再現“海底撈”在火鍋界的地位,需要企業從品質、品牌、服務體系、用戶黏性四大板塊深入研究,在品質保證的同時,打造有特色且接受度高的產品,精準服務對象,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


任何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四個階段。


先知先覺經營者,後知後覺跟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